互联网金融让穷人和富人不再被“选择性遗忘”

互联网金融让穷人和富人不再被“选择性遗忘”_第1张图片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近30年的时间走完了英美一两百年的经济发展历程,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网络时代,时空距离让世界比邻。然而不变的是,农民、学生和个体户依旧是弱势群体,特别是在金融服务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消费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消费对中国GDP的贡献率达到了64.6%,相比2015年增长了4.7个百分点。同时,伴随着监管层对于网贷平台借款人借款金额的限制,消费金融进入了全面爆发期。

弱势人群不能再被传统银行“选择性遗忘”

在中国,我们的高铁、高速总里程均居世界第一,3G/4G网络的覆盖率在某种程度上已超过欧美,基础设施的完善,加上智能手机和电脑电视的普及,乡村电商的通达可以实现农民“买卖天下”。

可是我们的金融体系却难以通达乡村。有人说,“中国没有金融不平等,就是歧视农民”。当城镇人口正在面临信用卡滥发的过度授信难题时,中国8亿农村人口大多数没有一张像样的信用卡,甚至连基本信贷行为都无法进行。因为银行认为,农民不是一个有稳定流水的“职业”,农村宅基地住宅不能用来抵押。当农民有购置大件物品的需要时,除了动用自身积蓄,抑或向亲戚借款外,还会向村中的民间借贷寻求帮助,月息通常达到1.5分—2分,甚至更高。

笔者出身于传统农村,这些年亲身感受到了中国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天翻地覆变化。如今,村村通路、通自来水、通电、通网络工程已然深入广袤的中华大地腹地,小洋楼或别墅式建筑在很多农村已为常见,不少农村都是以小轿车、摩托车等代步,手机、电视、电脑等通讯终端成为乡村普遍的联系和消遣工具,甚至连广场舞这种时髦的娱乐方式都传入了乡村。

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农村发展水平日新月异,传统金融机构为什么还用老眼光看待我们的农民?中国农民的住房拥有率超过90%,为什么不能拿到信用卡?

我想,传统银行之所以思维固化,没能跟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脚步,是因为金融界长期遵循“二八”定律,银行永远是晴天送伞的人,更愿意给国企、“铁公基”或富人提供贷款,而长期将金字塔底部的农民、大学生等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排除在外。这正是目前中国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导致80%的老百姓和小微企业不能从传统的金融机构获得金融服务。

银行开始回归校园贷市场

想当年,银行业曾以信用卡的形式进军校园金融市场,后因高注销率、高睡眠率、高坏账率等乱象,随着2011年银监会下发的一纸《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校园信用卡从此便淡出了大学校园。

从2014年起,校园放贷市场这块肥肉迅速被新兴校园分期机构、P2P网贷平台所占据。然而,高利贷、裸贷、非法暴力催收等发展模式令整个校园贷行业蒙羞,让社会震惊。

不可否认,频频爆发的校园贷乱象,折射出大学生对资金需求的渴求,这一市场到底有多大?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从2012年以来,在校大学生人数一直处于增长趋势,2015年达到了3647万人,庞大的人口基数奠定了大学生千亿元量级的消费规模。2015年,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为293.8亿元,同比增长746.7%,远高于整体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的增速;2016年,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已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172.7%;预计2017年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将突破1000亿元的交易规模。

从消费和金融角度来看,被传统消费金融所忽视的大学生群体,是未来中国消费环境的中坚力量,更是未来中国信用体系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他们信用信息的完善直接决定了未来中国金融业和经济的安全稳定程度。

因此,银行、消费金融公司、P2P网贷公司致力于对大学生开展消费金融服务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利于培养其金融理财观念,另一方面又可以将我国居民的征信体系提前几年。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4月21日召开的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反思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后强调,商业银行应研究如何“把正门打开”,把对大学和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做到位。

眼下不出一个月,校园贷的“正门”已打开,建行、中行两家国有银行和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招联金融都分别推出了校园贷产品,开始重回校园贷款业务,并主打纯信用、低利率、期限灵活、随借随还和使用方便等特色。

科技打破金融服务“二八”定律

在过去十年,中国的在线化零售成绩斐然,电商已经高度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2016年中国电商零售总额占社会零售总额15%,已超美国。相比之下,中国的金融在线化就远低于美国,金融服务目前覆盖率仅为约20%,而美国为75.6%。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近年我国农村网民规模持续增长,中国的金融在线化未来或将会比电商在线化渗透率更高,到时通过手机借钱、理财会变得和电商一样司空见惯。

如今,中国正向无现金社会快速转换,现在连小餐馆、菜市场、街边小摊等都有醒目的二维码支付标志,中国的摊贩老太可谓潮过硅谷精英!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非现金支付业务1251.11亿笔,金额达3687.24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业务笔数共发生257.1亿笔,同比增长85.82%,支付金额也达到157.55万亿元;信用卡市场方面,去年中国信用卡跨行交易总额达17.4万亿元,但增速下降了17.2%,活卡率由上一年的39.3%下降至37.6%。

两组数据,一边是移动支付快速增长,一边是信用卡活卡率、跨行交易总额增速下滑,一增一减中,说明在城镇人口信用卡需求趋于饱和的背景下,新兴支付方式正在冲击传统信用卡市场。

一些创新消费金融公司、P2P网贷公司,通过APP可以让普通大众获得贷款、申请信用卡、买理财产品。阿里余额宝和花呗、腾理财通和微粒贷、平安陆金所、京东白条和金条等公司产品带来了全新的社会价值。“互联网+金融”是天生的跨界,打破了阶层界限,让草根大众也能随时随地借到钱、可以低门槛理财。

科技,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颠覆传统金融服务方式,不仅让富人与穷人、城里人与农村人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也让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同时,这些人群不再被“选择性遗忘”。

在零售金融和普惠金融方面,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识别、区块链等科技运用,正让中国的城乡二元化结构变成一元化结构,让金融行业从“高大上”走向“平民化”、走向普惠,让原来未被银行服务的80%的人群能够高效、低成本地享受金融服务。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金融让穷人和富人不再被“选择性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