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4 《Google工作整理术》整理笔记

今天在得到学习了成甲说书《Google工作整理术》,现将自己整理后的笔记分享一下。

背景

        《 Google工作整理术》是谷歌前首席信息官及全球工程技术副总裁:道格拉斯• 梅里尔写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每天会都被庞杂的信息所困扰。往往是想看的看不完,看了的记不住,记住的用不上,用过的找不着。

          其实本质都是我们不会整理信息造成的。

目的

           工作整理术,并不只是告诉你电脑的文档,ppt和照片该怎么归类。做为最擅长信息整理的Google公司,作者所写的工作整理术核心价值就是:帮助我们掌握一套方法论,可以有条不紊的处理信息,让复杂的信息变得简洁有序,从而使生活与工作更高效,告别忙乱不堪。

方法

         工作整理术分三部分:1,过滤分类        2,各个击破           3,有效组织

1,过滤分类:

        把众多的信息由通常的简单保存,换个维度按照使用场景和使用频率,将信息分成三类:

         第一类,不知会不会用到,可能永远都不会用的知识。比如:石钟乳和石笋的区别是什么?不是专家,或者不参加地理考试你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

         第二类,经常长期频繁使用,但不需要记住的信息。比如:别人的手机号码,有手机通讯不需要记,打的时候能找到就可以啦。

         第三类,需要耗费大脑记住的信息。比如:明天需要演讲的内容。

         区分信息的目的:我们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不进行区分,大脑对所有的信息都同样对待的话,是很容易遗忘的。因为从大脑的规律来讲,我们只能同时记住4到9件事,一但有新的事情再加入,就会把此前旧的事情挤出去,这样就会导致,常常忘记、手忙脚乱、想不起那东西在哪见过。

          拓展:如何区分使用场景?

        [彩虹荧光笔法]核心思路: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标注不同使用场景的信息。

          例如读一本书:以前人们通常是以整本书分类的,它是文学、政治、哲学类等等。以作者从使用场景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一本书它很厚,但它不是一个整体。一本书中有些内容对我们现在是有用的,有些内容可能我们以后都用不着。

         彩虹荧光笔法把读书分成了三遍。

         第一遍,先快速略读。把这本书快速的过,在略读过程中呢把你觉得可能重要的段落拿笔画一个圈。这样的目的是要筛选出第二遍要读书的内容。

        第二遍,只阅读已画圈的部分,将不同的信息用荧光笔的不同颜色做标注来区分。

       比如: 红色最重要的,黄色次重要的,绿色是案例。这样做好处:一方面是你翻书很容易知道那个内容重要,那个次要;另一方面是未来你再读这本书,能很方便的节约时间,快速找到。

       第三遍,阅读最核心信息。即有目的的根据你要解决的问题,有侧重的仔细阅读不同颜色的内容。

2,各个击破

       第一类 ,对于永远用不到的知识和信息:不要保存,忘掉它,或者及时删除。

       这个世界上的信息太多了,你未来可能到死都用不到它。如果你用到它的时候你直接搜索就可以。这样的成本都比你把它加入到这个信息加工系统当中,带来的成本负担要有效的多的多。简洁才能高效。

       第二类,对于经常使用的信息:汇集一处,便于搜索。

       信息就是要用的,就得便于快速查找。四处杂乱存档的结果就是很难找到。互联网时代给汇集一处的思维带来了便利,提供了很多解决方案,像网盘,有道,印象笔记等等网络工具都可以现实,同时查找也便捷的多,可以随时在手机,Pid, 网吧等电脑场所都可以查阅。

       汇集一处结束后,记得还要给信息加上标签,比如在文件名上面多加几个关键词。因为网络时代用的不是以前图书馆类型的层层分类式查找,而是快捷的搜索功能。

       第三类,对于需要大脑记住的信息:编成故事。

       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利用大脑运营的一个规律:不擅长记住孤立的信息,而是擅长记住有联系的信息。把我们要记住的信息编成故事,有时间,人物,冲突,颜色,材料,甚至它们的关系等,而这些有情节、有场景、有逻辑的信息都构成了大脑能够记住,你想要记的那个孤立信息的线索与提示器。

       比如我们找不到自己的钱包,如果我们只是去想钱包在哪里很难想的起来。可是当我们去回想我在拿钱包之前,我在遛狗,之后回到家脱了鞋,这时候看到他正在看书,看书我去换衣服,那是不是在衣架旁边?你看这个想钱包的过程哪,其实就是想起的一系列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构成一个故事,钱包出现在的这个故事当中,所以容易想了起来。

3,有效组织。

      第一个问题,区分使用两个信息管理系统:纸笔系统和电子系统。

     电子系统:类似硬盘功能,在处理批量信息、保存、分享和搜索方面有优势

     纸笔系统:类似CPU功能,书写过程能启发大脑的思考力,帮助我们的判断与处理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多线程工作,时间碎片化,经常被打断、记不住怎么办?

      三个办法:

     第一,结构化你的工作。尽可能把工作进行同类项合并,集中时间处理同一类问题。让我们能够腾出时间来专注信息的思考,因为大脑在相同时间,处理相似问题的时候呢,效率最高。

    第二,被打断时纪录上下文。比如你在写文章,领导突然叫你去开会,这个时候你需要在走之前,记录好刚才你的文章写到哪里了,想法是什么,接下来准备进行什么样的工作等等。等你回来重新启动工作的时候呢,看过之后,就会快很多。

   这也是利用前面讲到的大脑运营的一个规律:不擅长记住孤立的信息,而是擅长记住有联系的信息。比如我们在考试的时候,选择题我们会比较容易想到答案,可是如果是问答题就未必会想起来。记录上下文就是留下许多线索,让我们回来工作的时候,让大脑面对选择题,回忆起来重新启动工作的效率增加,减少被打断的成本。

   第三,预留出只想不做的准备时间。就是我们只去思考不去具体工作。因为其实我们表面上遇到很多被打断,在不同的工作当中来回切换,导致我们没有时间去处理信息,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提前没有规划好。磨刀不误砍柴工,要从宏观的整体,来考虑我们究竟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哪一些事情可以提前规避,哪些问题要提前协调。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0304 《Google工作整理术》整理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