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之路] 内存管理&垃圾回收

一、python源码

1.准备源码

下载Python源码:https://www.python.org/ftp/python/3.8.0/Python-3.8.0.tgz

解压得到文件夹:

[Python之路] 内存管理&垃圾回收_第1张图片

 

我们主要关注Include中的".h"文件以及Objects目录中的".c"文件。

我们从Include和Objects中的文件类型就可以看出Python解释器是C语言编写的。

 

2.object.h

在Include文件夹中,全部都是".h"文件。

这些C语言头文件中主要存放着宏、函数声明、结构体声明、全局变量等。

 

我们在Python中所有的类都继承自Object,所以在这个C语言的object.h中,我们可以看看是如何实现的。

我们首先看object.h文件内容(小部分):

#define _PyObject_HEAD_EXTRA            \
    struct _object *_ob_next;           \
    struct _object *_ob_prev;

typedef struct _object {
    // 维护双向链表refchain
    _PyObject_HEAD_EXTRA
    // 引用计数
    Py_ssize_t ob_refcnt;
    // 数据的类型
    struct _typeobject *ob_type;
} PyObject;

typedef struct {
    PyObject ob_base;
    // 数据类型为多元素时,维护一个容量个数
    Py_ssize_t ob_size; /* Number of items in variable part */
} PyVarObject;

我们可以从上面的源码中看到,两个结构体PyObject和PyVarObject,区别是PyVarObject多一个ob_size属性,这个属性代表的是元素的个数(例如list、dict中元素的个数)。

所以,这两个结构体,分别对应不同类型的数据的头(Python中任何数据的定义,都会有这个头):

PyObject:float

PyVarObject:list、dict、tuple、set、int、str、bool

因为Python中的int是不限制长度的,所以底层实现是用的str,所以int也属于PyVarObject阵营。Python中的bool实际上是0和1,所以也是int,也属于PyVarObject阵营。

 

3.floatobject.h

typedef struct {
    PyObject_HEAD
    double ob_fval;
} PyFloatObject;

我们以float类型为例,可以看到创建一个float类型的数据,实际上是创建了一个PyFloatObject结构体的实例。

PyFloatObject结构体中包含了一个PyObject_HEAD(这就是object.h中的PyObject),以及一个double ob_fval,这个double变量就是我们存放的值。

 

我们以Python中的实际操作,来看源码中的过程:

1)python中定义变量v = 0.3:

源码流程:

    a.开辟内存(内存大小,是sizeof(PyFloatObject))

    b.初始化

      ob_fval=0.3

      ob_type=float

      ob_refcnt=1

    c.将对象加入双向链表refchain中

2)python执行操作name=v:

源码流程:

    ob_refcnt+=1

3)python执行操作del v:

源码流程:

    ob_refcnt-=1

4)python执行

def func(arg): 
    print(arg)

func(name)

源码流程:

    执行时开辟栈:ob_refcnt+=1

    结束时销毁栈:ob_refcnt-=1

5)python执行del name:

源码流程:

    ob_refcnt-=1

 

在这几次操作中,每次进行ob_refcnt-=1的时候都会判断ob_refcnt是否等于0。如果是0,这将其归为垃圾,按理说GC回收器应该将其回收,请看第二节。

 

二、缓存机制

在第一节中,如果float变量的引用都被删除,引用计数为0以后,按理说GC回收器应该对其进行回收。

1.free_list缓存链表

但编译器认为,用户经常都要定义float类型的变量,所以他将该PyFloatObject对象从refchain链表中拿出来,并且放到另一个单向链表中,这个单向链表就是缓存(叫free_list)

我们做个验证:

>>> v = 8.9
>>> name = v
>>> del v
>>> id(name)
1706304905888
>>> del name
>>> xx = 9.0
>>> id(xx)
1706304905888
>>>

可以看到,name的id为1706304905888,删除name后,由创建了一个float变量xx,结果xx的id还是为170630490588。这就验证了缓存的机制。

 

为什么要使用缓存(free_list)?

  因为回收内存空间和开辟内存空间都要消耗时间,所以,如果将空间放到缓存中,有新的float变量被定义的话,直接从缓存中拿到地址,重新进行一次初始化,并将新的值赋给ob_fval即可。

 

2.free_list最大长度

注意,这里的单向链表(free_list)只是针对PyFloatObject类型的。而且这个链表有最大长度100。可以在floatobject.c中看到相关定义:

#ifndef PyFloat_MAXFREELIST
// 定义free_list的最大长度
#define PyFloat_MAXFREELIST    100
#endif
// 用numfree来表示当前free_list有多长
static int numfree = 0;
// free_list指针
static PyFloatObject *free_list = NULL;

例如同时有1000个float变量的引用计数变为0,则归入free_list的只有100个,其余900个可能会被回收。

 

在float中,free_list的最大长度是100,而在其他的数据类型中,最大长度可能不一样。

例如list的free_list的最大长度为80:

#ifndef PyList_MAXFREELIST
#define PyList_MAXFREELIST 80
#endif
static PyListObject *free_list[PyList_MAXFREELIST];
static int numfree = 0;

dict也为80:

#ifndef PyDict_MAXFREELIST
#define PyDict_MAXFREELIST 80
#endif
static PyDictObject *free_list[PyDict_MAXFREELIST];
static int numfree = 0;
static PyDictKeysObject *keys_free_list[PyDict_MAXFREELIST];
static int numfreekeys = 0;

 

3.其他优化机制

也不是所有的数据类型都使用free_list缓存机制,例如int用的是小数据池进行优化:

#ifndef NSMALLPOSINTS
#define NSMALLPOSINTS           257
#endif
#ifndef NSMALLNEGINTS
#define NSMALLNEGINTS           5
#endif

 

三、垃圾回收机制

Python的GC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引用计数器为主,标记清除和分代回收为辅。

1.引用计数器(同上,略)

2.循环引用

循环引用一般发生在列表、字典、对象等容器类对象,他们之间可以互相嵌套,例如:

a = [1, 2]
b = [4, 5]
# b的引用计数会加1,变为2
a.append(b)

# a的引用计数变为0
del a
# b的引用计数变为1,但是已经无法访问b,所以就形成了内存泄漏
del b

在这种情况下, 内存发生了泄漏,就要利用标记清除来解决循环引用的问题。

 

2.标记清除

针对那些容器类的对象,在Python中会将他们单独放到一个双向链表(非refchain)中,做定期扫描。

参考:https://www.cnblogs.com/saolv/p/8411993.html

#第一组循环引用#
a = [1,2]
b = [3,4]
a.append(b)
b.append(a)
del a

##

#第二组循环引用#

c = [4,5]
d = [5,6]
c.append(d)
d.append(c)
del c
del d
#至此,原a和原c和原d所引用的对象的引用计数都为1,b所引用的对象的引用计数为2,
e [7,8]
del e

现在说明一下标记清除:代码运行到上面这块了,此时,我们的本意是想清除掉c和d和e所引用的对象,而保留a和b所引用的对象。但是c和d所引用对象的引用计数都是非零,原来的简单的方法只能清除掉e,c和d所引用对象目前还在内存中。

  假设,此时我们预先设定的周期时间到了,此时该标记清除大显身手了。他的任务就是,在a,b,c,d四个可变对象中,找出真正需要清理的c和d,而保留a和b。

  首先,他先划分出两拨,一拨叫root object(存活组),一拨叫unreachable(死亡组)。然后,他把各个对象的引用计数复制出来,对这个副本进行引用环的摘除。

  环的摘除:假设两个对象为A、B,我们从A出发,因为它有一个对B的引用,则将B的引用计数减1;然后顺着引用达到B,因为B有一个对A的引用,同样将A的引用减1,这样,就完成了循环引用对象间环摘除。

  摘除完毕,此时a的引用计数的副本是0,b的引用计数的副本是1,c和d的引用计数的副本都是0。那么先把副本为非0的放到存活组,副本为0的打入死亡组。如果就这样结束的话,就错杀了a了,因为b还要用,我们把a所引用的对象在内存中清除了b还能用吗?显然还得在审一遍,别把无辜的人也给杀了,于是他就在存活组里,对每个对象都分析一遍,由于目前存活组只有b,那么他只对b分析,因为b要存活,所以b里的元素也要存活,于是在b中就发现了原a所指向的对象,于是就把他从死亡组中解救出来。至此,进过了一审和二审,最终把所有的任然在死亡组中的对象通通杀掉,而root object继续存活。b所指向的对象引用计数任然是2,原a所指向的对象的引用计数仍然是1

 

扫描后存活组的对象,将放到另外一个链表中去,一共有3个这样的链表,代表3代。

 

3.分代回收

分代回收就是指维护容器类对象的三个链表,3个链表对应三层。对最底层的链表扫描10次,才对上层的链表扫描一次。

这其实是为了节省性能,尽量少扫描对象。

认为没有问题经常使用的对象放入上一层,减少扫描次数。

所以,在Python的内存管理中,一共维护着4个链表,其中一个链表refchain用来管理一般的数据类型,例如float等。而另外3个链表组成分代,管理容器类数据类型。

 

 

参考博客:https://www.cnblogs.com/wupeiqi/articles/11507404.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Python之路] 内存管理&垃圾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