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对教育的启发:权威力量对孩子的影响

本系列前言:

心理学长久以来都和哲学绑定在一起,自从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以来,心理学才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在世人面前。

本系列文章以可重复的心理学实验为依据,用经过科学证实的心理学研究来分析、指导我们的家庭教育。希望这些研究,以及研究背后的分析能为你的家庭教育带来不一样的思考。

本文涉及的心理学定律: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电视剧《少年派》中有这么一个场景:送考那一天,妈妈们穿旗袍,寓意旗开得胜,爸爸们穿马褂,寓意马到成功,期间还要吃前几日剩下的栗子,寓意胜利!

心理学实验对教育的启发:权威力量对孩子的影响_第1张图片

我们中国人呢,干什么都希望有个好彩头,讨个吉祥。这些当然没有什么科学道理,甚至还有些迷信,但就是这些东西让我们感觉到心里踏实,因为尽人事听天命,该做的我都做了,也许我们要的就是这种问心无愧!

其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些迷信色彩,比如我老婆,如果她看到有人在路边撒尿,一定会连着“呸”三下,表示去除晦气。晦气,本来就是我们杜撰出来的一个东西,可聪明的我们又用另一个杜撰出来的手段把它给破掉,只因为你相信这么做是对的。

其实国外也玩这一套,希腊神话中就有一个叫皮格马利翁的人,这个老皮呢,是塞浦路斯的国王,他生性孤僻不爱与人交往,不过他有一个癖好,就是很擅长雕刻,这有点像明朝的木工皇帝朱由校,不过这伙计更绝,他雕刻了一个美人,每天抚摸它、装扮它,爱的不行不行的,而且还祈求上苍把这个假人变活了,这件事被爱神阿芙洛狄忒知道了,爱神被深深的打动,就把生命赐予这个雕像,于是这个宅男国王妥妥的实现了抱得美人归的梦想。

心理学实验对教育的启发:权威力量对孩子的影响_第2张图片

这个故事看似迷信却揭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执着的期望终将导致愿望的实现,我们常常把它简称为“自证预言”。

不过老外不光讲故事,他们更喜欢做研究,针对这样的现象他们有过反复的思考,最后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作为集大成者,提出了一套科学理论。

心理学实验对教育的启发:权威力量对孩子的影响_第3张图片

老罗最初的试验对象是小白鼠,他将两组小白鼠分别交给两组学生,告诉其中一组说“这些小白鼠是经过特殊喂养长大的,他们很聪明”,告诉另一组学生说“这些小白鼠,资质一般,属于比较愚笨的老鼠”。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后,老罗发现,第一组小白鼠在各项表现中都非常优异。而事实上这两组小白鼠都是随机选择,没有任何的差别。

心理学实验对教育的启发:权威力量对孩子的影响_第4张图片

如果小白鼠因为我们的期望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那么我们人类呢,是否会有类似的表现?

老罗接着做了另一组试验,1968年,他以哈佛专家的身份出现在美国一所偏远的学校——橡树学校,并对这里6个年级一共18个班的300多名学生,进行了一项“哈佛应变能力测验”,测试完毕后,老罗向学校的老师递交了一份学习能力排名前20%的学生名单,而这份名单依然是随机选取的,只是老师们并不知道。这项试验持续了一个学年,一年后,他再次对这些学生的IQ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见下图。

心理学实验对教育的启发:权威力量对孩子的影响_第5张图片

(实验组就是那些被选出来的前20%的学生。)

经过一年的学习,所有学生的IQ都有所提高,但低年级实验组的变化最为明显,高年级学生变化却很小或几乎没有。这说明:(1)低龄儿童的可塑性更强,权威期待的力量对他的影响非常大;(2)高年级学生在老师心目中已经形成了固定印象,即便是权威的影响也很难改变这一事实。

这个结论对我们中国家长的启发是: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学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他直接关系到老师对孩子的定位,你是好学生、一般的学生还是差等生,当老师按照一二年级时的表现,给你的孩子贴了标签后,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业发展。

在这个试验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权威的力量。老罗作为哈佛的教授,对于偏远地区的小学老师来说,他就是学习能力研究方面的绝对权威,他的话,老师们会百分百的相信;同样,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龄小学生来说,老师就是他们的绝对权威。

罗森塔尔根据希腊神话,把这一研究结果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后人为表示对老罗的尊重,也将其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这项研究对于美国教育的意义在于,教育界开始思考IQ评测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很多州据此延缓了低龄儿童的IQ测试。那么这个研究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妈妈和儿子的对话。

儿子:妈妈,我想买手机。

妈妈:小明有吗?

儿子:没有。

妈妈:你看,人家不玩手机学习才能好。

儿子:可蛋蛋呢?

妈妈:蛋蛋是因为学习好才买的手机

儿子:可乐乐学习不好也有手机。

妈妈:你看他玩手机学习才不好!

儿子:可牛牛你怎么说?

妈妈:牛牛怎么了?

儿子:牛牛学习不好,也不玩手机。

妈妈:人家学习不好都不玩手机,你凭什么玩手机,赶快去学习!

你看,妈妈总是有一套自圆其说的理论等着你,因为妈妈认定手机不好、手机会影响学习、你容易受手机的误导。当妈妈心里有了这些标签后,便有了自圆其说的应对之策。

《少年派》中有一个关于学生用手机的情景,中考状元钱三一是班里唯一 一个用手机却没人管的人,号称理科小霸王的江天昊看不下去,去质问老师,为什么钱三一就搞特殊,作为走读生还占着寝室的一个床位,而且还有使用手机的权利?班主任无奈的说:“你说怎么办?人家是状元,回回全校第一。我总不能说,钱三一,你不要用手机了,这样会影响你的学习!”面对此情此景,江天昊也无话可说......

心理学实验对教育的启发:权威力量对孩子的影响_第6张图片

这就是事实,而我们每个人都难免有这种心理倾向。如果对方是状元,你是不是也会觉得,不管他是玩篮球、看闲书、打手游......你都可以找到一套完美的解释来支持他的这些行为,只因为对方是状元!

这里暗含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因为是状元才有了不一样的待遇,还是因为不一样的期待才成就了一名状元?

作为家长,我们更希望是后者,因为每个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好。按照罗森塔尔研究,只要父母对孩子有着美好的期待,他们必然会朝着这个方向前行。可是,当外界反馈的情况是,这个孩子学习不好、贪玩、写作业糊弄、只想着看电视、玩手机......这些负性词汇时,你是否能够做到若无其事,仍然认定自己的孩子很特别,学习成绩不好只是暂时的!?

心理学实验对教育的启发:权威力量对孩子的影响_第7张图片

要做到这点实在是太难,因为你无法对眼前的事实视而不见。那么怎么办?你是否还相信罗森塔尔效应?你又该如何说服自己?

让我们再从一个故事讲起,这个故事是小时候从老妈那里听到的。

一个人外出打工,请老乡给自己的孩子稍点吃的,老乡说“我也没见过你孩子,怎么把东西给他?”“昂!没关系,那个最可爱的娃娃就是我的。”这个人回到村里时,看到一群孩子在村口边的大树下玩,他站在旁边直愣愣的想找到最可爱的那个孩子,可是看了半天,他都觉得自己的娃更可爱,于是就把这些吃的都给了自家的孩子!

心理学实验对教育的启发:权威力量对孩子的影响_第8张图片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却反映出了最根本的人性,我们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可爱的,而孩子也因此在我们面前会表现的最轻松,这就是父母与其他人最不同的一点。其实我们无意中一直受到“罗森塔尔效应”的影响,只是在遇到学习、遇到暂时的挫败时,我们偶尔会放弃这种信念。

当你认定孩子是优秀的,那么无论你的孩子有怎样的表现,你都会从更好的角度去观察他。比如,当孩子某次的成绩不好时,你更可能表现出惋惜,更会专注于找出失败的原因,帮他们走出阴霾!你会认定一个原则,人生的路是漫长的,偶尔的一次失败无所谓。

反之,如果你认定自己的孩子天性爱玩,就不爱学习,那怕他某一次考的很好,你也依然会打压他,警告他不要骄傲,甚至会嘲讽的认为,这次全凭运气好。

那么可想而知,这种自证预言式的心态,会慢慢的在孩子塑性极强的心理特征下变为事实,最后的结果就是,你证实了自己的预言——孩子确实不行,而孩子也“不负众望”成就了这个预言。


可能你会说,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我一直盼着他学习好,他也没变好啊!

这个问题需要辩证的看待,我们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好,但并不是每个家长都坚信孩子会变得更好。很多家长对孩子没有绝对的信任,偶尔的失误,某次的考砸,某一个阶段的不顺利,就会否定孩子的全部。有些家长可能会想,我心里虽然不信任孩子,但我嘴上不说,他们总不会知道,这总不会对他们造成不良影响了吧!

其实语言只是传达我们情绪的一种方式,甚至不是主要的方式,我们的情绪还可以通过身体动作、脸部表情、语音语调来进行传递。关于这一点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研究,我们都有切身的体会,比如两个人发生了冲突,即便是冲突结束后,你依然能感受到环绕在这两个人周围那股挥之不去的紧张气氛。

我们常用“气场”来形容一个人自带的无形能量,而这些能量必然会对周围人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比如有些人天性乐观,他乐观的气场就会将周围的气氛活跃起来;而有些人总爱抱怨,他的负能量就会让周围的情绪暗淡下来。

这就是我们对孩子造成的无形影响,即便我们言语中并没有表达出来。而改变情绪的第一步就是改变自己的想法,正如那段源自撒切尔夫人的名言:

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

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

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决定你的命运。

心理学实验对教育的启发:权威力量对孩子的影响_第9张图片

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通过你的言辞、行为......影响了你孩子的未来。

好的,我们最后做个总结:

这篇文章通过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研究——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提出,权威力量对孩子不同预期所造成的不同影响,这个实验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我们把他简称为“自证预言”,这意味着我们之前信奉的具有迷信色彩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其实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两个事实,第一个是,当家长专注于孩子好的一面时,孩子就会朝着好的一面发展,反之亦然;第二个是,我们应该把孩子的发展放在一个更长的维度里进行观察,要对他们保持足够的信心。


我是石头聊家庭教育,持续更文,感谢你的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学实验对教育的启发:权威力量对孩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