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你会是个阳光大男孩吗?

这两天榆林米脂县第三中学的青年砍人事件备受关注,4月27日18时10分许米脂县第三中学门外巷道发生一起伤害案件,一名男子持匕首行凶,导致19名学生受伤,其中9名学生其中9名学生遇刺身亡。

嫌疑人已被抓获,据悉嫌疑人赵某某90年出生,今年29岁,因为在米脂三中上学时受到同学欺负,随记恨在心,今持匕首伤人。

看到消息,第一反应是心痛,心痛那些受伤的孩子和父母,早上还和孩子一起开开心心的吃早餐,晚上却已物是人非,多么希望只是上天打了个瞌睡,孩子们走错了回家的路,然而一切一切都只是希望。。。

赵某一个29岁的成年人,因为上学时受欺负,记恨至今,最终选择报复学校,报复社会,用这样残忍的行迹告诉世人我的存在和价值,花样的年纪却选择了一条不归路,除了痛恨更多的是惋惜。

一直在想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他短暂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学校同学的欺凌到底对他造成了什么样的伤害?他才会选择用这样的方法来报复学校?

事件发生后我们心理学的同仁纷纷认定赵某为反社会人格障碍。

反社会性人格普遍的行为模式:

不遵守社会准则、欺诈、好攻击、不负责任、缺乏悔改之意等。

反社会人格萌芽于儿童、青少年时期,

表现为:幼年就表现出明显的反社会倾向, 且具有持久性社会生活适应障碍。

反社会人格者的特征包括:

(1)表面迷人和良好的智力;

(2)没有妄想或其他荒谬的思维 障碍;

(3)没有其他精神病、神经症的症状;

(4)不可靠,没有责任感;

(5)不真实、不忠诚;

(6)没有悔过或自责的心理;

(7)反社会行为缺乏充分 的动机;

(8)判断力差,不能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 教训;

(9)病理性自我中心和不能真正地爱和依恋 别人;

(10)缺乏主要的情感反应;

(11)缺乏洞察力;

(12)在一般的人际关系中不协调;

(13)无论是否饮过酒,都出现古怪而令人讨厌的行为;

(14)很少有自杀行为;

(15)轻浮而不正当的性生活;

(16)对生活没有计划和长远打算。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因素:

生物因素:遗传、大脑异常(脑损伤或大脑疾病)、神经障碍因素;

心理因素:主要强调婴儿早期经验在反社会病态人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因素:社会不良风气、大众传播媒体中的不良内容以及家庭因素(如家庭结构缺陷、家庭养育方式不当、父母的不良行为影响等)。

反社会人格我们应从解决他们身心社会化发展过程的矛盾出发, 关心青少年的成长, 控制生物、心理、社会病因, 尤其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可避免或减少诱发反社会人格形成的各种因素, 以防患于未然。

这是关于反社会性人格的专业解释,对于赵某实在不愿意把他与之相匹配,但是他的行为却让人咂舌,9条鲜活的生命瞬间凝固,9个家庭就这样被冰霜掩埋。。。。。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但愿他的一生是这样度过:

童年父母的陪伴

童年的经历对于一个人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妈妈的爱可以护孩子一生,因为这份爱孩子在遇到任何挫折时都会有勇气面对。

心理学有个著名的哈罗实验,让年幼的猴子在提供食物的铁猴子和温暖柔软却不能提供食物的猴子之间做选择,最后年幼的猴子都会选择温暖而柔软的母亲,只在他们饥饿的时候会到铁猴子身边获取食物。

         

这一实验证明并不是孩子出生后就和母亲具有依恋关系,而是需要后天培养,依恋是一个人安全感形成的重要基础,如果个体可以在幼儿时期和母亲顺利建立这种依恋的关系,他们未来他将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如果说赵某在幼年的时候能够和母亲建立这种关系,那么即使当他在学校受到欺凌,在社会上受到挫折,他的内心也会依然有自己的安全地带,这里有母亲的接纳,有母亲的爱,有母亲的支持,可以帮助他勇敢面对,即使一败涂地他也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一个人是他的“退路”,他爱她,想要去守护她,为此他会爱自己,珍视自己的生命,那么或许前面的一幕就不会在他的身上发生。

遭遇挫折的应对

人生就像一次长途旅行,过程中会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

虽然学校是最神圣最纯净的地方,我们常常将他比作象牙塔,但是学校就可以真的将一切社会行为杜绝吗,我想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常有发生,从老师到学生,从男同学到女同学,从个体到群体,此类事件发生的频率在不断增加,无论是遭遇欺凌还是欺凌他人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都是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有助于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和同伴结伴同行,孩子们相互之间就会照顾,不会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也就不会成为欺凌者选择的对象。

其次当遭遇欺凌事件时要首先学会保护自己,例如快速离开现场,防止事件持续发酵;不要害怕,勇敢面对,眼光直视不要躲闪,越是胆怯,越是助长欺凌者的行为;面对对方的施暴行为要用力推开对方;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和欺凌者理论,或者大声喊叫求救,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学点防身术,让自己变得强大,自信是防止被欺凌最好的办法。

当孩子遭遇暴力时一定要鼓励孩子将遇到的问题说出来,即使被威胁,也要鼓励孩子说出来,同时父母们要注意观察并认真倾听孩子。

首先要确认是不是孩子自己戏弄或者招惹别人,对于这种欺凌,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可以通过关心和问候的方式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也可以进一步交往成为朋友。

对于被施暴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及时和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找到解决办法,不要想着给孩子转学,因为那样只会让孩子觉得为什么施暴者没有受到惩罚,而自己却要离开学校,试想下如果赵某在遭遇了校园欺凌后的伤害后,父母可以及时恰当和学校沟通解决,或许他也就不会怀恨在心一直到今天。

孩子也可以有梦想

小时候我问宝宝,你长大想做什么?他说想当科学家,“为什么想当科学家?”“因为科学家可以吃好吃的”每次说到这里我和爱人都会大笑不止,孩子就用匪夷所思的眼光看着我们。

慢慢长大了他开始说科学家是研究飞机的,然后就问他那怎么能当一个科学家呢?他说不知道,我就告诉他科学家要学很多很多知识,要看很多书,看书要先认识字,认识字就要先学好拼音,也就是我们现在看的这些拼音。他似懂非懂的看着我,但是后面再看到拼音,他就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说“不看这个,不看这个了”。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梦想,只是很多时候被父母无情的扼杀了,然后强制性的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重新为孩子设计和规划。

考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这是大多数中国父母的梦想,而孩子们也并不会真心的为这个梦想买单,所以考试很痛苦,学习很痛苦,做作业很痛苦,因为这不是他们想要的,而本质的原因就是孩子们的梦想没有被尊重。

所以比起扼杀孩子的梦想,痛苦的帮助孩子实现人生,为什么不让孩子拥有梦想呢?爸爸妈妈们只要善于发现,愿意用心去呵护,努力帮助孩子为梦想插上丰满的羽毛,他们将来一定可以飞的更高更远,这不正是爸爸妈妈们想要的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你会是个阳光大男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