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个月前,刘格菘管理的三只基金就已收益翻倍,令他成为2019年公募冠军宝座的最有力竞争者。
冠军基金经理的宝座一向“高处不胜寒”。基金圈素有“冠军魔咒”的说法,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市场风格切换,当年的领跑牛股在下一个风口变化时,往往不易腾挪,次年业绩通常不佳。
再看刘格菘管理的3只产品,广发双擎升级、广发创新升级、广发多元新兴,十大重仓股中前两大均是圣邦股份和康泰生物,另外还有三安光电、中国软件、亿纬锂能、长电科技4只股票重合。
“如果明年科技股不行了,刘格菘还行不行?”在刘格菘拿下2019年全市场公募基金冠军的同时,质疑的声音已经响起。
对于“冠军魔咒”的说法,刘格菘并不认同。在他看来,行业内多位年度冠军都属于经历市场考验的头部选手,只是在某个特殊的时期得到了“运气”的加持而已。而回到自己的身上,刘格菘也不认同市场给他贴上的“成长股捕手”、“科技股冠军”等标签,今年他重仓科技股大获全胜,背后其实是他在过去十年磨一剑的深度积累。
翻开刘格菘的履历,就能发现他的冠军进阶之路并非一日之功。刘格菘,现任广发基金成长投资部总经理,毕业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学硕士、博士,拥有10年证券从业经历和6年多的基金管理经验,现任广发基金成长投资部总经理。
2010年初,刘格菘加盟中邮基金,先后负责地产和食品饮料研究,在此期间他积累了周期和消费板块的研究经验。2014年,刘格菘转战融通,主攻互联网领域,由他担任基金经理的融通领先成长在2015年前5个月的收益一度高达173.21%,位于全行业主动权益类基金前十。
然而,在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的市场大跌中,刘格菘一度遭遇滑铁卢,其管理的基金净值出现较大回撤。这段经历让刘格菘开始反思自己的投资框架,摒弃了过去纯自下而上的选股模式,而是搭建了一套偏中观的投资框架,严格按照供需格局下的产业变化趋势来做决策。
“今年我看好科技创新方向这个判断,是基于产业趋势、性价比、成长空间等指标得出的行业比较结论,基本上是研究的客观结果输出,没什么感情色彩,也希望其他的同行能够放下看待科技板块的有色眼镜。”刘格菘透露,早年的从业经历中,他在科技领域下的功夫比较多。今年7月,他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对微观数据、产业链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后,判断电子、半导体行业迎来了需求大幅扩张的机会,于是在组合中加大了电子板块的配置。
市场的表现验证了刘格菘的判断,7月开始,电子、计算机等科技板块成为下半年的领涨板块。刘格菘管理的系列基金,成为这轮科技牛市行情中的最大赢家,广发双擎升级、广发创新升级、广发多元新兴股票等3只基金年内回报超过100%,跻身全市场主动权益基金前三名。
图:刘格菘管理的三只产品今年以来业绩走势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9年12月30日
重配科技、业绩遥遥领先的刘格菘,由此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有些人赞扬他投资水平高,早早就预判到科技行情并做了重仓布局;也有很多人非议他风格激进,3只基金的行业集中度太高,赌性太强,重仓科技股就是一场豪赌。
对此,圈内一位熟悉刘格菘的基金经理认为,这样的评价并不客观。“如果要赌方向,他完全可以一只配科技,一只配消费,一只配医药,赌对的概率更高。他的配置全放在一个方向,说明内心是真正认同才会这么做。”这位圈内人士直言不讳地说,对基金经理而言,看他的组合结构就知道这个人的投资逻辑是什么,刘格菘的组合代表着一种硬核科技时代到来的朝气蓬勃。
那么,这位2019年度新科冠军是如何看待2020年的市场机会和风险?今年涨幅较大的科技和消费明年是否仍有超额收益?历史估值处于相对低位的周期资产,是否会迎来均值回归的行情?围绕投资者关心的热点话题,近日,券商中国记者独家对话了刘格菘。
券商中国:2019年A股是少见的公募基金“大年”,你怎么看明年的宏观环境和市场机会?
刘格菘:站在当前时点,我认为2020年宏观经济基本面将保持平稳,市场流动性环境相比2019年边际宽松,尤其是一季度,但全年很难有大水漫灌行情。从经济周期来看,2019年四季度是上一轮库存周期的尾声,2020年一季度将开启库存周期向上的新阶段,不过新库存周期不会出现以前那么大的波峰,会是一个缓慢补库存的过程。综合来看,2020年宏观经济基本面保持相对平稳,政策也会适时进行托底,但整体仍以结构调整为主。
从行业调研数据来看,目前还看不到企业盈利全面回升的趋势,但以电子为代表的科技领域的供需格局非常好,需求旺盛。因此,我认为明年的无风险利率缓慢下行,市场有结构性的机会。投资最好选择市场需求比较稳定、不太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的行业,比如在大消费领域中寻找一些估值和业绩增速相匹配、且没有估值泡沫的品种,在科技领域寻找景气度高、业绩持续加速向上的品种。
当然,我觉得明年可能要适当降低预期收益率,因为今年市场平均涨幅35%左右,在历史上看是一个表现非常好的年份。公募基金在今年也取得了比较好的绝对收益。从明年来看,要防止在高位的股票估值回落风险,如果业绩不及预期,可能会有调整。所以沿着相对业绩增速最快的方向去寻找具有配置价值的机会,这是阻力最小的一个方向。
券商中国:2019年是结构分化非常大的一年。展望2020年,在周期、消费和科技资产中,哪些资产有更好的机会?
刘格菘:消费类资产经过2016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上涨,估值处于历史上比较高的区间,部分公司的股价在2019年出现了泡沫化的迹象,指望这类资产在明年整体还有比较好的收益,可能是比较困难的。
第二类资产是周期板块。我觉得除非国家会出台总量方面的政策,比如说持续的降准、降息、基建投资的政策,或者是房地产政策的放松,如果出现这种政策的时候,周期股就会有很好的表现机会。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经济仍处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出现总量放松的概率不是很高。所以我觉得周期股在这个过程中是脉冲式的机会。
站在现在的时点看,我比较看好2020年科技股整体的表现,看好的逻辑主要是科技明年、后年业绩都会快速的成长。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是一个方向。另外一个方向是5G,明年和后年是5G建设的高峰,随着基站不断的扩充,5G手机的换机需求也会带来消费电子和电子元器件方面需求的扩张。它的需求是以自主可控为核心,5G+换机需求提升行业的景气周期。
券商中国:明年你觉得哪些板块会有风险?
刘格菘:我觉得明年几个板块要小心一些。
第一、核心资产中估值明显有泡沫化的品种。估值水平与成长性相一致是我选择板块的标准,2019年,很多核心资产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年的成长性,如果明年业绩低于预期,可能出现估值向下调整的波动风险。
第二、科技资产要紧密跟踪下游需求变化的趋势,如果细分领域的未来需求并不如我们预期的好,可能预期的回报率也会下降。在这种时候,可能需要降低板块的配置比例,这也是要防止的。
每年年初通常是春季行情布局的阶段,预计2020年春季行情将继续沿着业绩主线演绎,2019年年报、2020年一季报盈利超预期的行业和公司将有望受到市场关注。过去几年的市场,年末至下年初资本市场都有周期幻觉,周期股的脉冲式机会结合机构在年初的调仓,都使得市场的波动有可能加大。
券商中国:科技里面有比较多的细分子板块,预计2020年会围绕哪些主线来演绎?
刘格菘:今年是科技股的爆发元年,明年才是科技股业绩落地大年。与2015年的科技股行情相比,这一波科技股行情有两点不同,一是有真业绩,明年上半年科技公司的业绩同比增速比较好,业绩会大幅超预期。二是这批公司的成长不会是昙花一现,至少能看到三到五年的高成长,需求有坚实的基础,需求持续周期更长。
前面也提到,明年的策略是沿着相对业绩增速最快的方向去寻找具有配置价值的机会,这是阻力最小的一个方向。相对业绩增速最快的方向现在来看,目前我主要看好科技领域的两条主线,一条是自主可控为核心的半导体、电子板块,这个板块从今年二季度开始业绩出现加速,预计明年还是会保持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对这些公司来说,今年包括明年包括后年,其实都从是0到1的投资机会。当然,这里面要找估值和成长性相匹配的品种。另外一条线是国产的CPU操作系统这条线,这也是比较好的投资方向。
券商中国:2019年科技股涨幅比较大,明年的收益预期是不是会下来?
刘格菘:明年要降低对收益的预期,包括对科技板块的投资预期。而且,明年的波动可能比较大。为什么?第一,从业绩来看,科技龙头公司的业绩增速比较确定,2020年是一个业绩大年,但是市场里面愿意投科技的基石基金不多,持股结构不如大消费板块。由此带来的一个结果是,参与科技板块中不太深入研究的人会比较多,很多投资者在科技板块做波段,造成科技股的波动会比较大。第二,科技板块的静态估值比较贵,很多人不会算未来的成长空间,所以不自觉就会用科技股来类比医药白酒,持股并不坚定。不过,明年的一个利好因素是,核心资产中慢慢有一些资金出来切换到科技资产。我们会看到,科技板块每一波调整的时候,可能都有新的资金进来。所以,我判断,明年科技方向相对收益可能是好的,只要不追涨杀跌,明年还是可以有比较大的概率获得绝对收益。
券商中国:科技股该如何估值?很多人会说估值非常高,你怎么看?
刘格菘:关于科技股的市盈率问题,很多人关心。其实要这么看,估值只是一个结果,不是一个投资的依据,估值只是告诉我们市场愿意给这种公司一个什么样的估值水平,是一个交易的结果,不是买卖的依据。
科技股的估值为什么会比较高?第一是历史形成的,这些公司过去真的是没有太好的盈利,所以静态的估值都比较贵。第二要看成长性,如果对应着明年100%以上的业绩增速,我觉得40、50倍的估值水平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与此相比,现在很多核心资产是20至30%的增长,但是市场给他们80至90倍的估值,这是不太合理的。这个结果是过去三年的中国漂亮50资产或者是大家讲的白马资产,在成为一种风格下面表现的结果。这不是一个常态,对于稳定成长类公司来说,估值水平长期来看是跟业绩增速水平相匹配。只有业绩快速成长的公司估值提升才是可以持续的,因为后面的预期是随着业绩的快速增长,估值水平会很快的降下来。当前,科技龙头公司正处于业绩快速成长阶段,当前的静态高估值是可以接受的,从估值与成长性一致的角度并不矛盾,这是我的理解。
券商中国:外界有人评论你的风格是看好某一类资产,就会下重注。例如,2019年,你看好科技就会集中配置。你如何评价自己的风格?
刘格菘:在我的投资框架中,分成核心资产和效率资产两类:一类是增长比较稳定的行业,如食品、饮料、家电、医药服务行业,行业每年都以稳定增速在成长,龙头公司因其自身有核心竞争力和竞争壁垒,可以获得超越于行业成长的收益;另一类是行业供需格局突然发生变化的行业,这种往往会带来行业性的配置机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行业的需求有一个急剧性的提升,二是供给突然收缩带来需求集中,供需格局突然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也很难得,这种里面蕴含比较大的机会。类似科技板块,属于需求拉动创新的机会。
我目前的做法是喜欢抓供需突然出现变化的行业性机会,对这一类行业配置上阿尔法机会更重视一些,因为我发现这种供需格局突然变化行业是有大机会。这种行业从过去复盘来看,第一有板块效应,第二龙头公司收入利润快速兑现,而且快速成长,它的成长性已经超越整个指数,这是阿尔法的重要来源。当你判断需求爆发持续性周期比较长,龙头公司就有非常强的配置价值。这种投资机会是一个中长期的赛道,不是一个短期的主题性的周期。
2013年到2015年的CDN行业,受互联网流量需求爆发,产生了网宿科技这种大牛股。2019年开始为什么科技创新更好?因为2019年叠加了外部贸易摩擦因素,国家自主可控需求开始放量,这里面有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自主PC市场需求爆发;另外一条主线是华为产业链向国内转移。这两条主线非常清晰,都是一个需求侧的快速提升非常好的案例。这是两到三年以上都是投资价值的一个行业。
券商中国:您是经济学博士背景,对宏观经济的研究是否给您做市场趋势判断起到很大的帮助?
刘格菘:我觉得单纯自下而上看东西,可能容易陷入到自己组合的结构中,但其实你的组合还是要贴近市场,最好的策略应该是被市场认可的。当宏观经济增速进入到平稳增长的区间时,如果单纯自下而上看公司可能会有一些问题,第一很多人选股的时候,会觉得这个公司成长性不错,公司也还可以,不管行业的产业趋势如何,愿意配制较重的比例,这是自下而上的观点。
后来我发现一个问题,有一些公司当时买的时候觉得估值还比较合理,买完之后业绩确实也成长,但后面出现的问题是估值下降了,这种资产并没有带来很好的预期收益。所以我在研究这方面课题的时候会想估值变化的源泉到底是什么?这是比较关键的,估值变化的源泉初步的结论跟产业趋势有关系。其实最好的组合不是赚公司成长的钱,而是产业趋势的钱,只有在产业趋势快速兑现的时候,龙头公司进入业绩高速成长期,又处于估值快速提升期,就不用担心估值下降。
如果单纯从自下而上的角度出发,不看行业趋势,业绩增长、估值下降,导致投资不赚钱的现象可能时有发生。比如传媒有很多公司这几年成长非常确定,包括龙头地产公司,虽然行业没有什么增长,每年的地产销售数据还算可以,龙头公司增速可能有20%以上,但为什么买进的公司并不赚钱?因为估值从过去10倍下滑到现在的6、7倍,甚至4倍。
估值的变化跟宏观的产业结构有密切关系,大家会从宏观角度预期产业未来的变化,大概判断哪些行业有未来,大家不愿意给产业趋势处于下坡路的公司高估值。就算你短期的业绩非常漂亮,如果行业趋势向下,很难把握这类公司合适的估值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符合产业趋势变化、代表产业趋势未来的方向中找牛股,投资者可以抓住2010年的立讯精密、歌尔声学,2012年的海康威视、2013年的网宿科技。因此,我觉得未来肯定要结合宏观的东西,包括产业政策来找龙头公司的机会。
券商中国:今年你的业绩遥遥领先,有些人质疑你是牛市猎手,以前就出现业绩大起大落的现象,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刘格菘: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产业,看公司,也希望大家能用发展的眼光看我。过去由于能力不够,自身投资框架不成熟,在某一阶段给投资人带来了损失,这是我自己投资生涯中最为内疚的地方。不过正是这种内疚,鞭策了自己不断向优秀同行学习,向市场学习,不断打破自己的路径依赖,形成更接地气的投资框架。没有一成不变的风格,只有相对稳定的投资框架,这个投资框架的形成背景是研究能力圈、性格、对市场的理解等多方面因素。如果我们能从自身的框架出发,保持开放的心态,不带感情色彩,而是从供需格局、产业趋势、相对业绩增速的变化出发去看待每一个行业,那么这就是对投资人负责任的态度。
券商中国:你此前曾提到2016是你对自己的投资体系反思最多的一年。现在回过头看,在哪些方面相比以前有变化?
刘格菘:2016年业绩不好,我对个人的投资体系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思考。一是我对投资框架的反思,2013年至2015年的投资是以自下而上而主,路径依赖比较严重,没有看到市场的变化。但其实市场风格已经发生改变,但自己的组合还配置在科技类的互联网、传媒等方向。我觉得自己要从自下而上的选股框架中跳出来,后来也就形成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从中观行业比较出发的投资体系。
二是对风险控制的反思。有些高成长的公司弹性比较大,如何在控制组合波动的基础上实现较好的长期回报?我后来摸索出来的经验是在核心资产和效率资产要做轮换。如果市场总体处在一个底部的位置,效率资产有比较好的进入的时点,效率资产配的比例可以多一些,这样保证组合在比较好的时间段内积累比较高的收益。如果总体判断市场在高位水平,效率资产的市场热度比较高,可能会倾向于多配置一些稳健成长类的核心资产。
券商中国:很多人好奇你如何战胜“冠军魔咒”?未来你的体系或者框架是否会发生变化?
刘格菘:框架不会变化,投资理念肯定也不会变,但投资配置的资产在不同阶段会变,因为不同市场阶段增速最快的资产在变化,比如某个阶段消费类资产是效率资产,某个阶段周期类资产是效率资产。我的策略是严格按照产业趋势来,不会永远投科技。只是这个阶段从业绩出发,科技是最确定的资产,所以这个阶段配科技。
至于所谓的“冠军魔咒”,我并不认同这个说法。2017年度的公募基金冠军,2018年、2019年度业绩照样排在行业前列;2013年度公募基金冠军,2014年、2015年也是排在前面,没有什么魔咒。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