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这样形成的
内容摘要
主题词:能量、物质、演化、宇宙
一切物质均由“能量”化生,它首先演化出具有电磁特性的最微小的本源性物质微粒子——量子,在宇宙第一推动力的作用下,“量子团”在受压收缩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逐渐不断升高,和在量子场力的作用下,先后演化出气态的微电子,微中子,夸克粒子和中子。而气态的中子又在高温激化和量子场力的作用下,化生出最轻的物质元素——气态的氢原子,并在宇宙第二推动力的作用下,由高密度的量子团形成的“宇宙胎”在“母宇宙”中瞬间膨胀形成场的形态的物质宇宙——量子场宇宙或隐形(黑洞)宇宙。继而,气态的氢原子与中子在按质量先小后大依次化生逐次膨胀的过程中,化生出各种重物质元素,并在宇宙第三推动力——量子场力的作用下,分别形成宇宙中各层次的处于周期性圆周旋转运动的物质天体。从而在量子场宇宙中形成尤如多层次电子层原子结构或象有十大行星绕太阳旋转运动的太阳系结构的实体形态物质宇宙,从而形成无限大而有边界的,由“母宇宙”、“场态物质宇宙”及“实体物质宇宙”这三重宇宙结合融为一体的物质宇宙。时间和空间虽然与能量或物质同时存在,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体,(在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这两方面对立统一的问题上,牛顿和爱因斯坦都犯有只肯定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的片面性错误)。但时间和空间不是什么物质粒子,它不参与任何质能演化或物质互化反应,仅是描述反应过程的概念性参数。故物质宇宙只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特性的三维物质空间或时空,不是四维或多维时空。全书共分八部分,约8万7千字左右。
该书突破“宇宙奇点爆炸论”的框架,以新的观点和理论,阐述了宇宙从无到有的演化过程和现状(自膨胀到位至今没有继续膨胀,内部万物处于运动状态,整体处于动态平衡)。并对宇宙运动的三种推动力的形成和四种自然力的统一及时空隧道……等诸多问题都有其合理的论述。
声明:据测不准原理,可以这样讲,书中所有数据,都是不准确的,误差各有其大小,有的甚至是错的。因在书中该处必须有一个界定值(如0.16K)方可阐明问题,至于这一数值是否是准确值,那是另外一回事,望读者不要钻牛角尖。特此声明——作者。
�一、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各自的科学成就
在人类对宇宙的早期认识过程中,科学和哲学是彼此不分合而为一的,他们探索认识的对象都是宇宙大自然,都是为了揭示宇宙大自然的本来面貌,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早期的科学活动既是哲学又是自然科学,其本质是自然的宇宙观。但是当自然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之后,虽然它们探索研究宇宙一般规律的根本任务未变,而且两者都是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始终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还是出现了相互脱离的倾向,并各自向其纵深发展。
东西方的科学都源于并脱胎于自然哲学,但是由于东西方哲学的内涵不一样。因而各自孕育出不同的科学,并以各自的文化形态表现出来,所以分别在东西方产生了两种不同形态的科学和文化、正因为东西方的艺术和文化的不同,所以在研究探索宇宙大自然的方式和方法上,古老的东方和近代或现代的西方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总而言之,西方文化的特点是简单的、直观的和个体的东西较多,崇尚个人主义。而东方文化之特点是升化的、深层次的、整体的东西较多,崇尚的是集体主义。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思维方式,对任何过程都从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着眼,善于应用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及灵感思维的方式;通过对事物形象的描述和经验的总结,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分析研究,较为正确地把握了物质世界的一般性规律,从而得出具有普遍规律性的经验和结论。东方思维方式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思想的体现。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老子在对宇宙的起源及演化的“元气论”学说中,用最概括,最抽象、最精辟、最简明的语言文字阐明了宇宙及其万物的演化生成过程,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的“宇宙观”。这一科学论述就是用中国古老哲学和文化研究宇宙得出的典型结论。
西方自然科学的认识方法缘于古希腊哲学家的形式逻辑,在此基础上,培根创立了归纳法,笛卡尔建立了演绎法,伽利略将上述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数学用于研究之中,使西方科学逐渐走向成熟,从而为西方的科学建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它像一把钥匙,逐渐打开了通向整个自然科学的大门。利用这种科学方法,牛顿创立了牛顿力学,麦克斯韦创立了电磁场理论,玻尔创立了原子物理学,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薛定愕创立了量子力学,海森堡创立了测不准理论……等等,而且这些理论在实验中也证明是正确的。其取得的科研成果也表明了西方认识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
西方科学的本质也是探知一切现象后面的原因,认为世间没有任何事件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其原因和必然性。正因为西方科学家在认知自然的过程中,用“实证”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科学成果,因而曾傲慢地认为中国古老的东方神秘文化是反科学的。当然这是对中国古老神秘文化的无知而口出狂言。然而,当西方自然科学发展到20世纪中叶,正当科学文化如日中天之时,西方科学界一些有识之士却睁大眼睛惊讶地发现,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研究得到的高科技成果,却早已用白纸黑字出现在中国2500多年前的古书上。如今的现代科学竞同中国古老的传统神秘文化表现出惊人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协调一致。如量子力学揭示了宇宙中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并说明不能将宇宙分割为独立存在的单元,宇宙不是单纯的物质集合体,而是一个统一体中各部分间相互作用联系的复杂系统。这正和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道生一”的概念相吻合,老子将道(能量)——即隐藏于能量之中的能将能量演化为万物的自然规律(道理或道)所化生的一炁(气)或称为量子,看作是世界的统一体。它以一种连续性的气体微粒子(量子)状态存在,是构成万物之本源,充满整个自然界并可以与有形之物进行转化,具有质能互化的意义,强调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相互作用而构成万物,与现代物理学“场”的概念一致,更接近量子力学的一般概念、认为宇宙万物就是在炁(气或”量子”)这个统一体的作用下演化的复杂系统,也就是说,量子学的观点比牛顿力学更符合老子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老子强调万物的运动,流动和变化,而物质中的亚原子微粒子世界的特点就在于它的非静止性,即是物质永远处于运动状态而不会绝对静止。这正是老子看待物质世界的世界观。也正因为如此;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的宇宙演化论述,更引起了西方现代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极大兴趣和重视。世界著名科学家霍金创立了被世人公认的宇宙学说,出人意料的是,他的研究成果也与老子的宇宙观点惊人的相似。即宇宙存在始点,而且是有生于无。但是,中国的老子早在2500年前就在“道德经”中讲了“天下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有原子物理之父称号的丹麦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的尼尔斯.玻尔,他在量子力学理论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互补原理”。当他在1937年访问中国首次看到太极图时,对太极图对立两极变化的概念,使他感到十分震惊,从内心深处叹服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当即就意识到他的“互补原理”与中国古老哲学思想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太极图表示一种流变对称的动态互补的平衡结构,它显示出一种内在的,强有力的,有序而无止境的运动。尤其是在太极图之中阴(黑色)阳(白色)二鱼中的两个圆点,更具有丰富的内涵,即当一方变化达到极盛时,它内部早已孕育着与己对立的种子,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根,变化无休。千言万语之玄妙尽窝寓于一图之中。对此玻尔赞叹不已,特将太极图的图案选为他家的族徽,在他被封为爵士时,又特意选用太极图形作为授勋时的勋章图案,以表示他对中国古老神秘文化丰富及深刻内涵的敬佩心情。还有,人类发现基因信息的重要性,只是近代的事。从认识物质,认识能量,发展到认识基因信息,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三次飞跃。但是中国的古代哲学家老子早在2500年前就认识到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一切物质体的三要素。老子曰:“道之为物,其中有精、有信”。这里的道即是能量,精就是能量化生的精微物质,信就是隐藏于量子或由能量化生的精微物质中的基因信息。日本著名的粒子物理学家汤川秀树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强调的是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庄子的寓言也是科学思想的一个源泉。正因为西方科学家在艰苦的科研工作中,在发现自己的科学理论越来越解释不了日益深刻化的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时,却往往惊奇地发现他们的研究成果,早在很久以前就被东方的先哲们替他们写好了结论。所以爱因斯坦在谈及中西方科学文化的比较时,意味深长地讲:“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古希腊哲学家的形式逻辑体系和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到其因果关系这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的,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讶的。令人惊奇的是我们研究发现的这些成就在中国早就全部做出来了。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也说:“我们的发现,不过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例证,促进和精确化而已。”
近代德国辩证法创始人莱布尼兹预言:中国在科学和艺术方面的发展将很快超过西方。而李约瑟博士则一直坚持认为中国人的思维形式更接近现代科学,他说:中国哲学中的“元气”就象现代人眼目中的“以太”或辐射波,并预言:二十一世纪的高科技在中国。
西方的自然科学走的是一条分析的实证道路,在分析物质的结构时是用“原子论”为武器的,也就是认为一切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质子、中子,电子又由夸克粒子组成。就是这样想一直分下去,以企盼找到构成物质的本原微粒子。目前已分解到夸克粒子层次,发现了六种夸克粒子,即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粲夸克、底夸克。顶夸克,并测出顶夸克的质量(360)是所发现的所有基本粒子中最重的粒子。一个顶夸克的质量几乎相当于两个金原子的质量(197) 。也得出了质子是由二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一个上夸克和两个下夸克组成,电子由三个夸克(下夸克、奇夸克、底夸克)组成。也认识到夸克粒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子组成,而且每个微粒子都是一个微小的电磁体。并先后发现300多种基本粒子,除少数外,这些基本粒子都是由三个夸克组成,而微粒子有 6 X 3 X 2=36种,轻子有 6 X 2= 12种,媒介子有12种,认为这60种微粒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基本的粒子。
但是,由于西方哲学思想有一种局限性,就是只看见具体的事物,不见客观事物的整个体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对事物总体上的客观概括。认为一切事物像水样清澈,然而实际上却远非如此,宇宙中任何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极其复杂的。西方科学家走在这条实证分析的道路上,开始还觉得很宽松,可过后却发现路面越走越窄,越走越艰难。至今仍有不少西方科学家在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上,还仍然停留在“基本粒子”的层次观念上。仍然想沿途纵深研究下去,企图最终得出一个所以然来。但是这种作法肯定是行不通的。他们妄想找到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讲的“道生一”的物质的本源微粒子炁(气)或量子还相差甚远,因为物质结构是可以无限分割的,是永无止境的,凭借人类现代科学的手段是永远达不到的。再者,以往的一些大科学家虽然为人类认识宇宙大自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他们所处时代条件的局限,使他们认识大自然的能力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他们的理论不可能是绝对真理,其理论不仅是相对正确的,而且往往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的还因为对各种事物现象的本质无法解释而从一个唯物主义者变成了神学论者,如大科学家牛顿,他吸收了伽利略,开普勒、苗卡尔、惠更斯等前辈的科学成果,对近代物理学进行了第一次综合性的总结,提出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但是在研究太阳系运动的原因时,尽管他做了大量的实验和细致的观察,仍因未用辩证唯物论的方法去分析和研究事物的运动规律,错误地将太阳系的运动原因认为是上帝给予的推动力。不过,尽管牛顿不能解释宇宙力(他称为万有引力)是怎样产生的,但是在可以应用理性原则的思想和活动的每一个可能的层次上,仍留下了牛顿革命的重大影响,即使到了今天,在牛顿的时间、空间和质量概念;在被爱因斯坦理论体系取代的情况下(实际上根本取代不了),牛顿的学说仍然在许许多多科学的和日常生活经验的领域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又如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有科学泰斗称号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核物理学和对宇宙的研究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创立了相对论,但是由于他也未能运用辩证法去把握和研究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使相对论在很多重大问题上不能自圆其说,从而陷入自我矛盾之中,认为上帝是万能的,上帝可以按照他想要的方式来创造宇宙。最终也走上了上帝是推动宇宙万物运动的神学论者。又如玻尔和海森堡创立了量子力学理论,揭示了物质结构中的内在矛盾和微观领域中的粒子性和波动性,间断性和连续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但是玻尔和海森堡也未能用辩证法来对量子力学的成果作出正确的符合哲学观点的解释,从而忽视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对粒子的自转原因无法讲明白,最后竟硬性认为粒子自旋转是合理的,是不足为怪的,用不着去研究粒子为什么会自旋转及角动量是怎样产生的。这就是致使量子力学发展到今天已举步为艰,寸步难行的根本原因。
目前西方一些有远见的科学家们,也痛感这样分析下去是一个走不出来的死胡同,必须改玄更张另求出路,这是因为在克服了宏观物理学领域的线性、平衡、可逆等思维束缚后,他们惊奇地发现在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领域内,西方的经典思维方式简直成了妨碍科学进步的包袱和绊脚石。而且,正当他们全力以赴好不容易找到表达复杂现象的方法和语言——即现今世界上流行的所谓最先进的科学理论“模糊学”时,又惊讶地发现他们的新思维,新语言竟与中国2500年前就有的“混沌学”理论不谋而合,而且中国古老的“混沌学”还是一整套内函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哲学体系,是本体论的宇宙理论。但是,中国古人对物质研究缺乏定性、定量的分析,而仅重视于对经验的累积和总结,有重经验轻实践的倾向性错误,使中国古代哲学没能走形式逻辑分析和实证试验的科研之路,这就是中国在二千多年前就达到鼎盛的东方神秘文化不能取得年轻的西方文化能取得巨大科学成就的根本原因。
东西方文化各自在漫长而崎岖的道路上向前发展,最后彼此发现了各自的优缺点,都认识到要达及终点——穷尽事物之本源,单靠自己的哲学思维方式产生的科学文化体系是难以企及的。西方越来越被“微粒子”组成的多变世界产生困惑,陷入在已知公理所固定的封闭系统内,一涉及物质运动的起源问题,生命的起源问题,便寸步难行。而东方的整体思维和“元气论”则“究理释疑、植物致知”,但没能建立微观粒子观念,缺乏科学实验的手段,因此在揭示物质结构和性质方面始终停留在直觉和灵感的形象思维水平上,阻碍了对事物各种现象的深入研究、若能将东西方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取其所长,避其所短,那么一定会使东西方科学界的有识之士从中获益匪浅。一定会使现代科学进入一个飞跃发展的新时期。
纵观历史,世界文明的发展从古老的东方向北,向西再沿着大西洋文明往前走,转了一个“圈,下一站又将回到东方。东西方文化交融之趋势已体现在各个领域,东方科学文化之长恰好弥补了西方科学文化之不足,反之,西方科学文化之长也弥补了东方科学文化之短。东西方科学文化的这种克己之短、扬彼之长、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将使现代科学的发展再次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
西方最先进最流行的“模糊学”与东方中国古老的混沌学,如同一辙的事实,使西方科学界掀起学习研究中国古老的东方神秘文化著作,东方的“混沌学”——(道德经)和“易经”的热潮。可见东方文化所具的优越性,它将顺应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潮流,势必在21世纪大展宏图,东方科学文化将以其自己特有的优势而再度超越西方科学文化,从而确定自己在新世纪科学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更加美好的时代,东方的科学文化一定会再次显露其光芒,发射出异常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