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休谟的怀疑---争论之结束

【提要】休漠从经验论原则出发理性地说明了经验论的不可知结论和唯理论的无法确定,终结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争论,同时又正确地指出,哲学的新途在于对人性的研究。

【关键词】不可知论、因果关系

不管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都要解决知识的确定性问题。感觉经验不是真理,唯理论派找不出明确的哲学原理,两者都陷入了困境。休漠的怀疑终结了两者的争论。

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出生在英格兰,他从经验论原则出发理性地说明了经验论的不可知结论和唯理论的无法确定。

唯理论者思考知识的来源问题,提出了天赋观念说,自己无法明确证明,又被经验论者以很平常的事实反驳了。经验论者思考知识的来源问题,提出了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洛克提出了白板说,否认了实体还走向了不可知论。休漠更彻底地提出了感觉从何而来的问题,并且说明经验论和唯理论者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休谟认为不能对感觉从何而来有什么经验,所以经验论者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而且,经验论者认为的观念是外部事物的摹本也是不成立的,因为经验无法证明这一点。“在心灵面前呈现的,除了知觉以外,是根本没有别的东西的,它决不能经验到知觉与对象的联系”。①

有的人认为感觉来源于心灵或上帝,休谟认为这样的说法也没有根据,上帝超越感觉经验,其存在是未决的。心灵不过是“以不能想象的速度互相接续着,并处于永远流动和运动之中的知觉的集合体,或一束知觉”。②

休漠以经验论的严重缺陷说明了经验论的无能为力,并且以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这一经验论原则说明当时的唯理论者理性方式的错误。在当时,因果关系被当作理性推理的主要方法,休漠指出了这种方法的不确定性。他首先对因果关系本身的确定性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每一个有开始存在的东西也都有一个原因这件事是必然的呢?第二,我们为什么断言,那样一些特定原因必然要有那样一些的特定结果呢?我们因果互推的那种推论的本性如何,我们对这种推论所怀的信念的本性又是如何呢?”③

接着,他又分析了因果关系这种认识从何而来。他指出,“对这种因果关系的发现不是通过理性,而只能通过经验。我们无法先验地具备因果关系这种知识。经验归纳是不能从个别达到一般的,经验不管怎样归纳,还是个别,不会是一般。所以,单靠经验是无法理性地证明因果关系的。”“由此看来不但我们的理性不能帮助我们发现原因和结果的最终联系,而且经验给我们指出它们的恒常结合以后,我们也不能凭自己的理性使自己相信,我们为什么把那种经验扩大到我们所曾观察过那些特殊事物以外。我们只是假设,却永远不能证明,我们所经验过的那些事物必然类似于我们所未曾发现的那些对象”。④

既然经验和理性都无法证明因果关系的确定性,那么我们的因果观念是从何而来呢?休漠提出习惯常识是因果观念的基础。“因为任何一种个别的动作或活动重复了多次之后,便会产生一种倾向,使我们并不凭借任何推理或理解过程就重新进行同样的动作或活动,我们经常说,这种倾向就是习惯的结果。不过我们虽然应用了习惯一词,却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将这种倾向的最后原因揭示了出来。我们只是指出一种大家普遍承认的人性原则,这个原则是因它的结果而为人所熟知的。也许我们并不能把我们的研究更推进一步,或者将这个原因的原因揭示出来,然而我们必须满足于这个人性原则,把它当作我们所能认定的、一切由经验得来的结论的最后原则”。⑤这样,休漠指出了像因果关系这样被唯理论认同的理性认识方式其实是行不通。唯理论陷入困境。

感觉经验不真,因果关系这样的理性论证方式又被证明是不确定的,那么该怎么办呢?

休漠主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人性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的学科都直接或间接地和人性有关。“在我们没有熟悉这门学科之前,任何问题都不能得到确实的解决。”⑥

现在看来,他的主张是非常正确的。认识是人的行为,分析认识是怎样的,就少不了思考人为什么要有认识!如果不需要认识,也就用不着考虑认识是怎样的。而思考人为什么要有认识,就是要考察人,研究人的本质是什么。明白了人的本质是什么,就可以明白人为什么会有认识,进而可以更好地分析认识的过程。

休漠的时代又是哲学转折的时代,休漠成功地在哲学的转折处举起了火把。一方面终结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之争,同时又正确地指出,哲学的新途在于对人性的研究。

——————————————————————————————————

①《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666页

②[英]休谟:《人性论》,282,94页。

③[英]休谟:《人性论》,282,94页。

④[英]休谟:《人性论》,109页。

⑤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527-528页。

⑥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527-528页。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七节休谟的怀疑---争论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