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为了爱

这个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别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分离,为了爱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创

有一次转商场,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正不知该如何选择,忽然听到孩子的哭声。循声看去,原来是一个四五岁左右的小男孩,大概被什么东西绊倒了。他旁边的大人忙着把他抱起来,另一位则作势拍打着一件电动车样品,嘴里说着:“打它,打它。让它绊倒宝宝!打它!宝宝不哭……”看着,在心里叹了口气,知道又一个任性的,自我中心的孩子正在被慢慢塑成,而我对此却无能为力。

很细小很熟悉的一个生活场面,类似的事件每天不知要上演多少回。有时真想问问那些家长: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只是四五岁的小孩子,在成人眼里也许是不懂事理的,总想长大了再对他讲。但实际上,家长通过自己的行为已经很明确地告诉他:摔倒了,不是你的错,都是别人的错,你不必负责,爸爸妈妈会为你出头的。抱着这样的生活态度长大的孩子,会成为我们希望的“好孩子”吗?犯错误时他不会懂得反省自己,更不会主动去承担应负的责任,甚至让他负责时他会觉得委屈,因为他从小习惯了所有的错都是别人的;遇到困难他不会想办法去解决,只会等待,因为他从小习惯了别人替他解决。

孩子未成年时可以依附于父母,随着他渐渐长大,他逐渐转向独立,最终要脱离父母的护翼,闯出自己的一方天空。试想,如果作父母的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生活中心,必然会把自己的成长希望完全压到孩子身上,不是经常听到吗:孩子,我们的全部希望就是你了。这样的话,会给孩子带来多大压力?假如他达不到父母的希望,带来的必然是双方的失望。而且,他走的是自己想走的路吗,还是父母当年想走而未走成功的路。他的人生是谁的,父母的人生又是谁的?彼此叠加,混乱,终至茫茫。


分离,为了爱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创

其实,父母本身也应该是彼此独立的。以前常说:经济的独立带来人格的独立。有时还需要思想的独立。常见有的女子婚前头脑清醒,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计划,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事业与兴趣。婚后却判若两人,把自己的一切寄托到丈夫身上,或者把丈夫的喜怒当作自己情绪的标杆,或者把丈夫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一心催着他奔向“成功”。有了孩子,则把大半的注意力转到孩子身上,孩子的身体,孩子的未来,孩子的“成功”与否似乎也成了家长成功与否的标志。再回头,她找不到自己了,而丈夫和孩子未必把她自认为的“牺牲”当作一回事,说不定反而觉得她罗嗦多事。把人生寄托在别人身上是很危险的,不止作为女子如此,作为父母也是如此。为什么我们不能作一个彼此独立的“人”?

我们当然是有自己的社会与家庭角色的:工人,公务员,父亲,母亲,儿子,女儿……但首先,我们应该作为一个有独立完整人格的“人”存在。我们有自己的对人生的看法与追求,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进入家庭,生育孩子,都是我们人生完满的一个阶段,一个过程。在金钱和精力上,我们可以毫不吝啬地付出,但精神上,我们要为自己保留一处园地。自己即是一个追求完满的圆,同时与其它同样追求完满的圆相交融,相扶持。孩子小时,当然并不完满,我们的任务就是让他变得完满。让他能够独立于父母而生存,让他可以展开双翼探索真实的自己,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不要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寄托,对家长,对孩子,这样的说法与做法都是不公平的。


分离,为了爱_第3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创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离,为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