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检查
现在肿瘤的检查,大体有三种手段:影像学检测、生化检测、病理学检测。
病理学检测就是取活体组织做病理检查,一般是症状很明显了,或者其他检查的证据很明显了,才做病理检测以确诊,不是肿瘤体检筛查的手段。
肿瘤体检筛查主要靠影像学检测、生化检测。影像学检测包括B超、胃镜、CT、核磁共振,以及高档大气上档次的PET-CT等。
我主要来讲一下生化检测。什么是生化检测,生化检测就是采用生化手段检测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分泌的特异性的蛋白质——肿瘤标志物。早期癌症往往是没有临床症状,或者说没有自觉症状的,但是其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却可能已经有了异常增高,因此,我们通过生化的手段检测体检人员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就有可能及时发现早期癌症。
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是哪些呢?一般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包括AFP,CEA,CA19-9,t-PSA/f-PSA,CA125等。癌胚抗原(AFP)主要对应肝癌,CEA主要对应肺癌(也可见于胃癌等),CA19-9主要对应消化道肿瘤,t-PSA/f-PSA主要对应前列腺癌,CA125主要对应妇科肿瘤。这些都是发病率比较高的肿瘤。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稍微大点的医院一般都可以做,普遍采用罗氏(或者雅培)的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全自动进行操作,准确性比较高。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报告出来了以后,譬如AFP检测值高出参考范围,是不是就与早期肝癌相关呢?不一定,也可能与乙肝、肝硬化、肝腹水、黄疸等其他肝胆疾病有关,也有可能只是血液标本溶血所致,需要复查或做其他检查以确认。检测值为正常值,是不是一定就没事呢,也不一定,科学没有100%,尤其是肿瘤标志物,存在已经确诊为肿瘤的患者肿瘤标志物却是阴性的案例。当然,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我建议一切请询问“肿瘤专业医生”,并遵医嘱执行!
上面提到了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及其对应的肿瘤,那只是一些常见的情况。严格来说,肿瘤和肿瘤标志物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其关系大体如下,CEA异常升高,可见于肺癌,也可见于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结直肠癌,则可能有CEA、CA19-9、CA242的某一种或者某几种标志物异常升高。
罗氏或者雅培的电化学发光法都是一项一项的检测肿瘤标志物,这比较适合于有一定针对性的体检,譬如乙肝患者,检查AFP;中老年男子,就查一下CEA、t-PSA/f-PSA;中老年妇女,就查一下CA125、CA15-3。那要是完全没有针对性的健康体检呢?况且肿瘤和肿瘤标志物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体检应该检查哪些肿瘤标志物?那就只有广撒网了,根据情况采用某几项肿瘤标志物的组合餐,一项一项的检测,然后综合出一个报告。或者,目前也有很多医院的体检防癌筛查有“C-12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这个项目,其优点是在一块芯片上一次检测12种肿瘤标志物,可以有一个比较综合、比较全面的判断;缺点是由于采用的是基于夹心法的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精度比不上罗氏;由于手动操作比较多,准度比不上罗氏。这12项肿瘤标志物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可以参见C-12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验项目分别代表哪些部位?罗氏或者雅培的电化学发光法都是一项一项的检测肿瘤标志物,这比较适合于有一定针对性的体检,譬如说乙肝患者,就查一下AFP;中老年男子,就查一下CEA、t-PSA/f-PSA;中老年妇女,就查一下CA125、CA15-3。那要是完全没有针对性的健康体检呢?况且肿瘤和肿瘤标志物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体检应该检查哪些肿瘤标志物?那就只有广撒网了,根据情况采用某几项肿瘤标志物的组合餐,一项一项的检测,然后综合出一个报告。或者,目前也有很多医院的体检防癌筛查有“C-12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这个项目,其优点是在一块芯片上一次检测12种肿瘤标志物,可以有一个比较综合、比较全面的判断;缺点是由于采用的是基于夹心法的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精度比不上罗氏;由于手动操作比较多,准度比不上罗氏
这12项肿瘤标志物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可以参见C-12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验项目分别代表哪些部位?
但是,并不支持现阶段生化检查用于肿瘤筛查的观点。首先要科普两个术语:敏感度和特异度。敏感度的意思是发现机体某方面异常所需要的某项检查结果的最小的异常,也就是说,当个体患有某种疾病时,该疾病对应的高敏感度的检查结果或某种表现异常的可能性也大,因此在临床上常常使用敏感度高的检查手段来排除某种疾病,若检查结果阴性,则基本上可以排除该诊断;而特异度的意思是说如果某指标或机体表现异常,对应的疾病种类很少,因此临床上常选择这样的检查或临床表现来确诊某疾病,若结果阳性,则基本可以肯定是该疾病而不是其他疾病。
例如:头痛是一个特异度低的临床症状,因为感冒可以头痛,脑胶质瘤可以头痛,脑膜炎可以头痛,焦虑症抑郁症也可以头痛,因此不能根据头痛判断可能是什么疾病;而抗原DNA的PCR扩增实验灵敏度高,即使有少量细菌病毒感染,也有较高的检查阳性率。
那么问题是:肿瘤标记物作为恶性肿瘤诊断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不高!!!也就是说,诸如CA-199,CA-125等血液生化指标,如果正常,不能说明该个体无恶性肿瘤;如果血肿瘤标志物指标异常,也不能说明该个体一定患有恶性肿瘤。目前在众多的肿瘤标记物中A甲胎蛋白(AFP)作为肝癌筛查的标记物特异度与敏感度稍高,但是也不能使人满意。因此,寻找特异性与灵敏度均可靠的肿瘤标记物或已知肿瘤标记物的组合是临床检验学工作者与临床肿瘤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现阶段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变化更多地用于对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
接下来要回到题主所问的如何做到早期发现问题上。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全世界的肿瘤科医生与公共卫生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探讨的问题,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1.体检,可能有的人看到这一条要吐槽:体检谁不知道啊还用你说?!别说,你还真不知道。
首先,国人的定期体检做得不到位,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定期体检;
第二,高危人群的体检工作更不到位,吸烟者肺癌胃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高发,但是有多少吸烟者能够定期体检想必大家都可以想象得到;
第三,检查项目不完善,国人的特点是痛苦的检查尽量不做!实际上,在医学高度发达的欧美地区以及日本,胃镜与肠镜是体检中的常规项目,因此可以在癌症早期或癌前病变时就做出应对,因此在这些地区胃癌与结直肠癌无论是早期发现率还是诊断后的五年十年生存率均大幅度高于我国水平;
第四,检查项目的选择不合理,比如肺癌的影像学检查,不提倡做胸部x线平片,因为小的早期肺癌和某些特殊位置如心包后的肺癌可能看不到,白白受了辐射。也不提倡常规做CT,因为对于筛查来讲,辐射量有点过高,弊大于利。相比较而言,低剂量CT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是并不是每一家医院都有做低剂量CT的条件;
第五,国人喜欢“挺着”,用我的老师的话说,咱们老百姓不挺到受不了了是不会来看病的,但是等到受不了了的时候,一查一个晚期,一个都跑不了。实际上有些症状是可以提示早期肿瘤的。比如说在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中,诊断之前往往已经出现了一年的排便习惯改变,而有时一些不明原因的疲劳,体重下降,贫血,食欲下降,不明原因的疼痛等等都可能提示肿瘤,应当注意及时就医。
2.家族史与基因筛查:有一些恶性肿瘤是有明确的家族聚集现象的,如乳腺癌,结肠癌等。因此,如果近亲中有不幸罹患这些恶性肿瘤,那么你也应当注意,你可能是高危人群。比如安吉丽娜朱莉,有乳腺癌家族史,又有明确的BRCA基因突变,那么该个体的恶性肿瘤的发生概率非常高,提倡做预防性切除。
但是目前这种做法在我国未被常规使用,因为目前尚未见证明我国人群中乳腺癌发病与BRCA基因突变具有相关性的研究,但是相信未来会有相关调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伦理问题:并不是说有家族史与基因突变就100%会发生恶性肿瘤,那么预防性切除掉正常器官是否符合伦理尚存在一定的争议,预防性切除正常器官的范围也有待商榷。另外,对于一个暂时健康的人做基因检查也有一定的问题,如果检查到异常基因,可能在保险的投保过程中以及入学招工等过程中存在歧视。伦理问题也限制了基因检查和预防性切除的推广使用,但是单单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确实行之有效。但是家族史者的定期体检仍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影像学检查的讨论在上文中已经探讨过,而病理学诊断一般不用于常规早期筛查恶性肿瘤。最后,希望各位知友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最重要),不仅仅是要做到早期发现恶性肿瘤,而要争取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
恶性肿瘤(癌症)之所以恶,除了像复发、转移之类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难以发现。因为它来源于身体正常细胞的改变,在起病之初很难有什么异常的表现,而等到你发现它的时候,病变可能已经进展了,这也是恶性肿瘤难治的原因之一,因为发现的时候太晚了。所以,强调对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直是处理恶性肿瘤的重点,当然难度也是很大的。
前边说的恶性肿瘤(癌症)早期难以发现,除了它不表现什么特殊情况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表现的不够特异性,难以引起人的注意,以为是普通毛病,熬一熬就过去了,结果耽误了治疗。比较常见的癌症早期的危险信号包括:
*肿块:比较靠近体表的肿瘤,是可以自己发现肿块的,比方说乳腺包块,颈部的甲状腺或者淋巴结的肿大,或者舌头上大的结节。青春期以后的女性应该都学会乳房自检。
*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或者进行性的体重减低。
*持续性消化不良,或者食欲减退,饭后容易出现上浮闷胀感,甚至饭后呕吐。
*异常感觉:吞咽食物困难的感觉或者异物感。
*大便习惯改变:包括便秘腹泻交替出现,便中带血或者粘液。
*无痛性血尿,或者排尿不畅。
*不规则阴道出血:包括月经期外尤其是绝经后阴道出血,性生活后阴道出血。
*持续性声音嘶哑,干咳,或者痰中带血。
*经常流鼻血,或者牙龈出血,或者皮肤容易出现瘀斑瘀点。
*皮肤疣痣增大,或者短期内颜色改变,瘙痒、脱发、溃烂。
*皮肤或者黏膜的溃疡久治不愈。
除了警惕这些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另外还建议定期做常规体检,这样有助于在身体有所感觉之前,更早的发现病变。比较常见的可能通过常规体检发现的恶性肿瘤包括:
•宫颈癌:宫颈癌的普查已经大大提高了宫颈癌的早期发现率,并大大降低了宫颈癌的死亡率。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每1-3年做一次宫颈检查。
•前列腺癌:结合肛门指检和血PSA的检查,可以有效的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结肠癌、直肠癌:用于常规体检的肛门指检和大便隐血试验可以有效早期发现大肠癌。
癌症的早期检查很火。一个基本的情况是这样的:癌症的治疗,在中晚期阶段,除了少数几种癌症,比如乳腺癌,现在还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所以,一个自然的想法,就是在早期发现,及早治疗。
但是,癌症检查,尤其是自体无症状时的早期检查,现在仍是很有争议的领域。主要是因为早期检查的研究难度大,现有方法的准确度低,对被检查者的好处有限。
据我所知,一般查出有癌症大多是因以下几种情况:
1. 感到有症状,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出来。
2. 因为其它病症去医院检查,结果附带查出来有某种癌症。
3. 常规体检,查出有异常,进一步检查发现癌症。
4. 有针对性的癌症检查,像常规体检一样定期检查,检出异常。 最常见的,也是被普遍采纳的,有针对乳腺癌的 mammograms,针对宫颈癌的 pap smear,针对前列腺癌的 PSA 抗体血检,针对大肠癌的血检和肠镜等。
5 .特定癌症的高危人群,比如有家族遗传,长期吸烟,肝炎病毒携带者等,需要定期监查,这种情况另当别论)
从医学的角度说,当然是有直接症状的问题最严重;无任何异常被发现有癌症,情况最轻。
所以一般对于因为有直接症状查出的癌症都无大异议,因为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了,大部分时候是中晚期,都要立即治诊。但对于 2-4,就是自身没有异常感觉的癌症,是争议最大的,争议性由 2 到 4 逐步增大。 争议之大,我觉得真得没法给大家一个推荐,只能科普一下,帮你理解问题的复杂性,知道一些关于癌症的基本知识,让你自己作决定。
现代人谈癌色变,最轻也是癌啊。 但是,癌症不是一个病,而是很多病。同是癌症,机理可以很不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恶性肿瘤都是不一样的。甲的肺癌和乙的肺癌就可能不一样,它们只是有一样或类似的显型,但致病机理,基因型却可以不一样。即然是不一样,就有可能这些癌症有着不样的病理,不一样的恶性程度。
就举前列腺癌为例。 现在估计,有六分之一的美国男性会在这一生的某一时刻得上前列腺癌。但是,并不是所有前列腺癌都是足够恶性的,大部分的此癌症其实发展得很慢。比如通过对牺牲的美国士兵做解剖发现,不少士兵在 30 多岁就有了微小的前列腺癌变。考虑到大部分人到老年才得病,有理由相信这些癌变大部分也可能只是缓慢生长,甚至到死也不为人知。
事实上,通过解剖,的确有很多人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得了这癌症,他们的死也的确与它无关。40-60 岁的男性里有 1/3 有前列腺癌,到 85 岁,3/4 的人有前列腺癌。
类似的还有乳腺癌。对 80 岁去逝的女性解剖表明,2/3 的人有乳腺癌,但是,只有 4% 的人是死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一样,大部分人是带病生活,其实不知道自己有癌症,也并非死于癌症。
对于普通人来说,相信大部分人最终关心的其实是自己能活多久,而不是自己有没有癌症,如果有,癌症能不能被治愈。所以,真正让心担心的,是那些特别恶性的,致死或立刻影响生活质量的肿瘤。
可是,众所周知,越恶质的癌症,发展速度越快,从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癌变到有显著症状,可能只有几个月时间。对这种癌症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口,可能只有几星期,这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等不及什么年度体检的。而体检能检查出的,很可能是发展缓慢的癌症。 当然,我们可以相信科学,现在能在癌症真正早期的时候就发现它,在它还没有开始恶化时就防患于未然。
首先,如上面所说,癌症不是多稀罕的东西,很可能你身体里已经有了,因为很多肿瘤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才能变成恶性肿瘤(当然也可能它们自己在这过程中挂掉了,长个瘤子也不容易)。现在检查技术越来越灵敏,我真怀疑,想给你找你癌,你把各种检查都做了,还真就能找到像癌的东西。结果就成了,找到又怎么样?那就找吧!既然是检查,一般是从早期检查(early screening)开始。 这个,真不好做。 比如,现在有了血液检查技术了,查 PSA 抗体就可以知道你有没有前列腺癌变。从血液里检查癌症的想法大约是这样的:存在癌细胞,这些癌细胞会向四周散发特定的分子,比如促进血管生长的因子(癌细胞也要血液给它们营养啊),或者癌细胞也有阵亡的(很多,毕竟癌细胞是不正常的细胞,免疫系统也不是吃白饭的,一将功成万古枯啊),这些癌细胞被分解后可能有一些特别的分子成份被释放。这些分子,会进入血液,这样对血液做专门的检查,就能找到这些癌细胞存在的蛛丝马迹。
通常做法是把癌症病人的血液和正常人的做比较,看有哪些成份上的不同,最后找到最有代表性的分子成份。但是,这里有一个逻辑上的问题:
早期检查的目标对像是身体处于没有任何症状时期但已经有后来发展成恶性肿瘤的早期肿瘤的所谓正常人,而用来找这癌症特症分子的样本却是从肯定得了癌症的人身上得来的。对于肯定得了癌症的人,癌症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这时候的恶性肿瘤,它比起早期肿瘤来说又有了很多重要的变异,很可能让那些早期特征被隐没在无数各种各样的分子中了。
比如我自己曾经拿一些大肠癌的 RNA 表达和正常细胞做比较,发现至少有 1/3 的基因表达是天壤之别,更不用说其它有区别的了。这就是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区别啊。从这里找出早期肿瘤细胞里的特有表达因子,的确有点大海捞针了。更糟的是,这些早期肿瘤因为小,能释放入血液中的分子也少得可怜,这就对检查的灵敏度有了极高的要求。再从中找到能够区分会长成恶性肿瘤的特异标识物,就是难上加难。
最近有一研究,把跟踪对像中得了某特定癌症的人在数年前采集的血样做分析,发现在早期检查方面,最近这些年找到的各种表达特征都不管用,最好用的还是几十年前的一个,准确率也可想而之。
雪上加霜的是,这些癌细胞不是什么天外来客,它们能释放的标识物,也是很多正常细胞会释放的,这样,错误就不可避免。就算是 PSA 这样的检查,也有很高的错误率。 不过,我们知道,光一个 PSA 是不作数的,毕竟,癌症的确诊,是要靠活检的。
这里的问题是,活检的准确度远没有一般人想像的高。比如前列腺癌,有二成的活检对恶性程度的判断是不准的。“更糟的是,对于健康人,活检本身还能增加得此癌症的机率”。
类似的错误也发生在其它癌症里,比如黑色素瘤。有一个实验让几个病理专家拿出自己认为典型的病理切片让其他专家检查,结果呢,既使是这些典型的切片,也有四分之一的病例是大家无法统一认识的。在旧金山美国最顶尖的黑色素瘤治疗中心,每个活检是由三名医生同时过目,共同决定,就是因为有些肿瘤,尤其是早期的,很难确诊。 所以我们关心的早期肿瘤,在诊断上就更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如果你没有任何症状,我建议你一定要找两个以上的医院/医生来帮你诊断,确定治疗/观察方案。)
这些癌症早期检查可能对延长你的生命没啥帮助,如果是误诊,还能让你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比如,上面提到的对前列腺癌的 PSA 检查。 这是一个相当常规的检查。至今美国有超过三千万男性做了这个检查。一般的建议是五十年以上的男性都要定期做这个检查。可是,美国政府的 United State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本周就要给出关于 PSA 的新建议。在上周公布的数据里,它说这个检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平均下来不能延长你的生命,只能给你多加些诊疗的苦楚:在 86 年到 05 年这二十年间,有一百万美国男性因为接受 PSA 检查而进行了手术或化疗,5000 人死于手术,1 到 7 万人有严重的手术引发的其它问题,有一半人在精液中发现红细胞,20-30万人丧失了性能力。 而前两年,同一机构刚刚宣布,常见的乳腺癌检查 mammograms,也是负面效果大于正面的。 宫颈癌上,因为其病毒诱发的特性,适龄女性应该做 pap smear 检查,合适的话,也应该考虑疫苗。这个还是很有意义的。为什么我们的社会这么热衷于癌症早期检查呢? 其实,问题不止于癌症,在其它很多病也如此,比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等。 换句话说,这个社会在不断的向大家传达一个理念,就是健康的生活是常态,任何不健康,都是危险的,要纠正。
结果就是,你去看病,医生把你的病说得越有模有样(也许是你从未听说过的名词),你还越高兴。如果医生说你没病,你可能还觉得不满意,是吧!事情有两面性。误诊可以是有病没查出来,也可能是没病找病。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大部分人宁可没病找病(抱着治治总没坏处吧的想法),也不想有病没查出来。 医院和制药公司可喜欢这个了。 你不是想找病么,那就把正常的指标定低点。中间那段呢?亚健康!xx 病前期!吓人吧? 本来是有病才要治的,现在没病的人也要定期作检查了,亚健康人也要吃药了(某个癌症一年才几万人啊,检查可要查几百万上千万人啊,全是钱啊)。
结果,重要的方面,人们缺失健康管理专家的指导和监督。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本身,被推后了;检查,治疗,可以赚钱的,被推前了。
本来是可能发展不出来或过好多年才能被感觉到的肿瘤,现在临床检测的灵敏度越来越高,早早被发现了,于是你就可以早早的进行治疗了。你也就成了一个癌症患者,走在争取做一个癌症幸存者的道路上。
必须承认的是,由于早期癌症检查的大面积展开,相关癌症的死亡率在下降。比如,美国因为 PSA 的普及和治疗的进步,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下降了 25%。相比起来,不怎么推行 PSA 检查的丹麦,前列腺癌死亡率在最近一些年里增加 50%。
对癌症早期检查的争议,不是在于它们能不能救癌症病人,每一个被真正查出来的病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明。争论在于,它们是不是会过度治疗,对大部分人带来不需要的额外负担。比如,有估计说,每一个早期检查出来的乳腺癌患者后面,有 2 - 10 名误诊者。如果你坚持每年去做 mammograms,十年的误诊概率超过二成。到底怎么样是对社会最好的,还是一个在讨论的话题。
最后说一个数字: 如果没有癌症,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寿命估计能提高 4 年。 只有四年。 放到发展中国家,这个数还会更小。 而生活这场游戏,没人能活着通关。
现在,问题明确了,肿瘤可以看做是复杂多细胞生物与生俱来的单个细胞失控返祖现象。但另一个问题又冒了出来:生物进化过程中不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吗?为何人类肿瘤的发病率还这么高,容易长肿瘤的基因没有在进化过程中被淘汰掉吗?关于这个问题,答案可以分两部分:
一、肿瘤发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遗传因素在其中只占一部分,还有很多后天因素有关,比如:吃、喝、嫖、吸、放射、病毒感染。
二、容易长肿瘤的遗传因素在进化过程中没有被淘汰掉。人类性成熟在十多岁,繁殖下一代并抚养他能够独立生活在20岁左右就可以完成(当然现在这一数字可能要推迟到30多,买不起房子的生物要推迟到40多),只要容易长肿瘤的基因没有导致在这之前肿瘤生成,完全不影响结婚生孩子,也就完全不影响这种基因传宗接代。那么问题又来了:就算生育期不发病,家族里老年成员发病的病史也会让人觉得这家不靠谱、不能娶/嫁啊?现在的确有这样的现象,但在古代、远古时代,人平均20来岁,30来岁就死了,哪有机会让你得肿瘤啊?有个段子不是这么说的吗:骑摩托车戴安全帽会增加得肿瘤的概率——活的时间越长,概率越大!中医学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最早的医学方书,中医学祖师爷,东汉末年张仲景,张机所做《伤寒杂病论》里面几乎见不到肿瘤疾病,最重要原因就是那时候的人“骑摩托车”不带安全帽。
肿瘤的治疗
现代人总体寿命的延长,某方面生存环境的恶化导致了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那总不能等死吧?有没有办法治疗呢?怎么治疗呢?关于肿瘤治疗的专业论著汗牛充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们不如简化一下思维,就把肿瘤看成刚才说的单细胞生物,然后再思考怎样打死它。首先,想到的就是约法第三章:去除。其实肿瘤之所以让患者如此痛苦并不单单因为它是一种致死性的疾病,致死性的疾病多了,其实死得越快越不痛苦——当然,这只是猜测,目前活着的人还都没有过完整的死亡经验——肿瘤恰恰是因为不会让人当时就死才会让人备受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有个笑话就是枪毙罪犯,第一枪咖啪哑火了,第二枪咖啪又哑火了,罪犯大哭:“武警叔叔,求你掐死我吧,这太TM吓人了!”返回来说,为什么肿瘤不会让人当时就死呢?因为人体相对单细胞生物来说,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机体,一部分功能的损害远不至于当时就丧命,其他组织器官还能照常运转。那也就是说如果把这一块坏的组织器官去掉,人还可以活——手术!
但是,手术切除的是肉眼可以看到的的肿块,最多加上可疑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肿块的区域,而单细胞生物的特性是只要有一个个体存在,加上环境适宜,它就能再次大量繁殖,手术切除的大肿块需要耗费大量养料,突然去掉这个负担,其他部位如果还有残存肿瘤细胞可以获得更多养料,容易长得更快!放疗,就是放射性治疗,对于某些射线敏感的肿瘤,和已经手术的病灶,放疗可以让高能射线打断看不见的肿瘤细胞DNA,物理方法导致这些细胞死亡,也是去除的一个办法。化疗,化学药物的方法,杀死肿瘤细胞,也是去除。除了去除,还有办法就是让肿瘤细胞恢复自限性,让它认识到自己是干嘛地,然后该干嘛干嘛去,就像侯宝林的相声《武松打虎》里面,扮老虎的喝晕了,武松就是打不死它,最后耳边告诉他:“你死~了你知道吗?”——不用打就躺下了。
其实放疗和化疗等疗法有一部分原理可能就是不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而是让它停留在某一个细胞周期而不分裂,这样就达到了让它恢复约法第二章的作用——你不是不管《约法三章》吗,不杀死你,强制割掉小鸡鸡,让你不能OOXX,然后一辈子做你该做的事情。哎,宦官真可怜……另外,单细胞生物的特性是:环境适合,就大量繁殖;环境不适合,就慢繁殖甚至不繁殖变成种子存起来。那就把人体环境变得不适合它们生长:饥饿!阻止新血管生成就是饥饿疗法,虽然不是直接去除,至少保证没有充足的营养,它就不能疯长。另外,低温!高温!缺水!……成反正就是变着法折磨它!可惜的是,其它细胞跟它一样也需要适合的环境才能保证人体的功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实在是让人舍不得,加上单细胞生物的求生本能往往比其它守规矩的细胞更强,谁能撑得时间更长还说不准呢。
说了那么多,貌似没有一个方法能保证一劳永逸地解决这货。对,没有,只能联合应用,尽力而为,维持平衡,延长生命。因为进化的路程从来就没有设计让生物成功抚养好下一代之后还能好好地活后半辈子。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人平均寿命能达到70岁左右已经可喜可贺了,如果50岁以后得了癌症,告诉自己:早就赚够本了!如果还没到20岁就一不留神得了癌症,那说明自然界决定淘汰这个基因品系了。
生和死,是人类的终极问题,也是任何生物体的终极问题,就像中医学里面的阳和阴,相反相成,循环无尽。正是因为多细胞生物体内各种类型的细胞控制了自身的分裂和凋亡,才让大型生物得以存在并完成自己的生命过程。
端粒酶的发现让科学界突然窥探到一部分衰老的秘密,长生不老这个人类的终极梦想突然间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但大多数肿瘤细胞的端粒酶失控提醒着大家:想要长生不老,完全可以,变成肿瘤,谁都行。
总之,根据以上文库专家们提供的信息整理后,癌症一点也不可怕。但是大多数人在检查出来癌症后无助而恐慌,都在过度检查,心理希望是误诊该多好哦!在此,我希望人们不要过渡再检查,过度治疗。热衷于每年体检而想找出毛病的人,实际是脑子的智商是否考虑怎么预防疾病的方法,实施预防的手段?这个健康教育应该有!对于粉丝们问我钟南山院士专家组研究的疟疾治疗癌症的看法,钟南山院士说得好,还在研究中,离成功还很遥远。我个人认为,难能可贵。媒体把信息放大了。
即将成立的北京大学肿瘤康复中心汇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北京301医院专家。将是中国首家癌症康复机构。我们对癌症患者手术、放化疗前的患者体质提升和癌症患者手术、放化疗后的患者身体康复的服务是世界最前沿的健康管理技术。
黄希:中国民生健康网医学健康专家委员会主任、营养医学专家组组长、中国老龄科学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健康专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提名评选慢性病健康管理项目中获国际创新奖得主、成功提升高密度脂蛋白科研中心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