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陈乔恩变成叶蓝秋,杀人诛心,莫过于此

本来今天是不会再说乔任梁的事件了,免得被人说老是想蹭热点搞大新闻。

毕竟昨天几百个公号一窝蜂地都在拼命做抑郁症的专题,搞得好像没说下这个事情都不好意思告诉别人自己在做自媒体。

但今天刷了下新闻,看到更多的是开始把矛头转向了陈乔恩。为什么呢?因为作为乔生前最要好的朋友,竟然没有在当天发微博悼念。

当陈乔恩变成叶蓝秋,杀人诛心,莫过于此_第1张图片
fengyufan002_1474212379468_35.png

WTF,这是什么鬼理论。

两人之间伟大的友情难道可以用一条微博来衡量?

试想一下,如果你最要好的朋友突然永远地离你而去,你这时候应该已经悲痛欲绝了,还会想到把这种心情赤裸裸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吗?

不明真相,不懂判断的键盘侠们在误伤陈乔恩的同时,其经纪人在微博泄露了陈此刻的状态:**三环上的雨下的好大,老天也懂她!

真是越看越心疼,网络上的舆论有的时候真的比真实的暴力来的可怕。

当陈乔恩变成叶蓝秋,杀人诛心,莫过于此_第2张图片

如今人人都是媒体,这种情况看似是言论自由的巨大进步,但随之而来的代价便是“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受害者。”

在没有内容把关、网络实名的情况下,对于很多键盘侠而言,骂别人和骂娘才是最终目的。

至于你做了什么,或者压根没做,都只是一个发泄源头而已,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你永远无法跟这群网络暴民们讲道理,因为他们的情感认知度简直低到可怜,就如一群饥饿的蝗虫,一旦有人叫了声“看,有吃的”,便蜂拥而来,席卷而去,留下狼藉一片。

网络舆论可以是娱乐大众的利器,但在如今,也能成为一种杀人工具。

《搜索》应该是这几年来陈凯歌比较好的作品了,高圆圆和赵又廷就是通过这部电影认识的。

当陈乔恩变成叶蓝秋,杀人诛心,莫过于此_第3张图片

它也是近年来反映现实最残酷的电影,它的残酷源于它并未浓墨重彩却展示了惊心动魄的现实。

我们一直追求新闻的真实,可真是往往以意想不到的姿势呈现,到底什么才是真实?

叶蓝秋,一个最可怜最无辜的人,死在了一心想搞大新闻的无良媒体上,死在了那些一味攻讦人肉她的恶毒网络上,死在了现实中那些人云亦云的舆论风波中。

高圆圆将叶蓝秋的美丽和气质做了极致的渲染,当清瘦憔悴的她靠在沙发上时,手支着头,用黑白分明的清澈眼睛凝视着赵又廷,那恐怕是最动人的场景。

当陈乔恩变成叶蓝秋,杀人诛心,莫过于此_第4张图片

但影片中的所有人,都把她妖魔化了,成为人们炫耀道德,宣泄情感的工具,以一种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位置上进行自以为是的审判,杀人诛心,莫过于此。

几千年下来的看客文化应该是中国特色了,而到了如今鱼龙混杂的网络社会,那些看客的心心似乎扭曲的更加疯狂了。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有的人死了,却活成了热点,仿佛所有的一生就浓缩在短短的几天中,怀疑、谩骂、攻讦种种舆论扑面而来。逝者如斯,痛在生者,请善待每一个与之相关的人。

若鲁迅先生活现在的话,恐怕也会被这种人性之恶震惊。

电影的最后,叶蓝秋开心地在田野里玩闹,像是一个孩子,她微笑着对着杨守诚的摄像镜头说:我要过好每一秒,每一分钟,每一小时,每一天。

当陈乔恩变成叶蓝秋,杀人诛心,莫过于此_第5张图片

终于在那么一瞬间,站在人一样高的芦苇地里头,迎着风,没有质问和谩骂,谁也就不能再伤害谁。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陈乔恩变成叶蓝秋,杀人诛心,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