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人,比你对孩子做什么更重要

你是什么人,比你对孩子做什么更重要_第1张图片
图.jpg
这是日更1000天计划的第两百七十三天

最近新买了一个系列的绘本“你好!数学”,这个系列的绘本被称为“最亲切的数学概念启蒙”,是韩国“每天一卷,博览3000”儿童阅读推广计划重点图书,适合3-12岁幼儿阅读。

我原本对数学启蒙并不感冒,因为在之前去德国出差的时候,听当地的地陪说,在德国的幼儿园,如果老师教小孩子算术,是犯法的!于是,在我的脑海里就形成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小学之前不能教孩子算术。

不过,这一系列的图书在网上一直很有名,有一些知名的大V在推荐,碰巧有一天在做活动,手一抖就下单买了回来,想看看韩国人究竟是怎么启蒙数学的。

今天给儿子读了一本《世上我最讨厌计算》,这本书大概讲述的是:

喜欢玩耍的小鳄鱼,在被鳄鱼妈妈批判并且强迫做了一天的算术题后,发现天黑了,不能出去玩了,于是,小鳄鱼从此开始讨厌算术。

小鳄鱼决定长大以后要找一份不需要计算的工作,但是找来找去,无论是火车站的售票员、鱼店老板、甚至是医生,都需要有快速而准确的计算本领才行。

最后,小鳄鱼意识到算术的重要性,开始认真学习算术,还研究了一些计算方法和工具,长大后成了一名发明家,发明出了能够又快又准的计算工具。

整本书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包含了很多现实问题,特别是最开始鳄鱼妈妈的行为,其实值得很多家长反思。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数学?不喜欢英语?很多时候,可能只是因为某一次家长的不恰当教育行为,而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且,家长在意识到问题后,也不懂得去解开孩子的心结,继续不恰当教育行为,恶性循环几次后,这个心结可能就成为孩子一辈子的印记。

特别是6岁以下,在上幼儿园的孩子,玩对他们来说,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这时候如果去强迫他们学一些无趣的东西,大概率会形成反效果。

但是,很多家长也会疑问,难道6岁以下的孩子就什么都不学吗?孩子越小,学东西越快,这么好的宝贵时机岂不是浪费了?

事实上,孩子在任何时候,都在学习,即便他在玩,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园丁与木匠》的作者高普尼克总结道,孩子的学习有三个渠道:

1、自己探索和试错;

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对于任何新鲜的东西,他们总会第一时间去试一试。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家长,就要把握好边界,既不要让孩子做出危险的举动,也不要阻止了他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现在很多爷爷奶奶,在家里天天围着孩子转,孩子翻个跟斗觉得危险,去沙地里玩沙子觉得很脏,总有各种不同的理由来阻止孩子,最终的结果,很容易导致孩子失去探索无知事物的兴趣。

事实上,对于那些真正危险的行为,比如去厨房拿刀,或者是手喜欢放在电风扇上面,这些是可以严肃阻止的,而其他一些行为可能导致的磕磕碰碰,都算正常现象,就算你不在家里摔几次,以后去学校也照样会摔。

2、善于模仿;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并且,他不是什么动作都去模仿,只有某个动作能够达到一定的目的,他才会去模仿你。通过模仿,孩子能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而且我们要注意,谁和孩子的关系越好,他越愿意模仿谁。并且,他是随时都在模仿你,当你装模作样地拿两本书在读,想叫孩子学你也去看书的时候,他往往不会听你的,因为更多的时候,他看到的你都是在打游戏~~

3、选择性听讲;

这一点也很重要,当我们想告诉孩子一些知识的时候,他并不会完全相信你,或者说,不是什么人跟他说什么东西他都信。

在孩子的心里是有一杆秤的,如果他觉得你说的内容不靠谱,他会马上找其他人验证你刚才说的话,直到他相信为止。

因此,想要孩子相信你,听你的话,家长自己就要做好榜样的作用,并且时常问问你自己,能不能跟上孩子的学习节奏。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孩子的学习都是主动的、潜移默化的,想让你的孩子学成什么样的人,首先就要看看你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是什么人,比你对孩子做什么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