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评论:企业博客的价值
  林庆霖
 
5G评论(上海)评论员:老华、蒋明亮、陈俊、SUKI、JERRY、Helen、窦毅、梁毅,周辉、张冰、邹邻

 
老华:在话题开始之前,我想介绍一下5G的来历。中国媒体最大的IT媒体donews的创始人刘韧,在北京率先开办了5G,去年5G在上海办活动的时候,他找到了我,明亮和王建硕,在一起商量是希望在上海也办个聚会。这个名字的确切来历是刘韧在北京买的房子的门牌号码是5G,于是就冠名了。所以一些很有名气的名字不必追根溯底,这会让你对这个名字崇拜的感情减少很多。北京聚会的人员主要集中在IT媒体和互联网媒体,而上海聚会主成人员就比较多元化。我们聚会定的主题和方向是:互联网,新媒体,新事物。我们的话题很广泛,形式是希望成为“会议2.0”模式,不同与1.0的是,我们的组织者扮演的是召集人的觉色,搭建好舞台之后,在台上的主角便是在座的各位。在我看来参加5G有很大的乐趣,因为可以认识不同的人,领略到不同的想法,每周都有一次机会能够产生思想的火花。有一点我很赞同刘韧的是:他希望这个平台上,相互之间成为一个小群体,达到最大的价值,5G也就赢了。大家互相交流,能够产生无论是商务合作还是非商务合作也好,能够产生乐趣,实现价值,都是成功的。这里是个很轻松的场合,大家只是闲聊而已。
 
陈俊:对“企业博客”这个话题,我也有许多的疑问,今天就想围绕这个话题大家各抒己见。
 
JENNY:在过去几个月,我看了许多关于博客的书籍,也做了一些调查报告,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有两块内容,第一:我自己对中国公关业人士对公司博客以及博客看法的调查报告;第二:全世界最大的公关公司对现在72个拥有公司博客的人做的一份调查报告。主要是这方面的数据和大家分享。博客作为一个双向交流的方式,很多观察家就觉得为什么不把这些能够吸引人眼球的东西用于公司博客呢?这就是我为什么做博客研究的原因。我针对的是83个中国公关业人士,包括公关总监,其他的品牌经理。83位公关人士来自72个公司,上海一共45家,北京32,剩余的是广州和杭州。在上海71%公关人士拥有自己的博客,在北京58%公关人士拥有自己的博客;27%一周写3次以上,94%写的都是个人的想法,26%一周会多次反复浏览别人的博客,12%的人会回帖;19%的公司有公司博客,按照地域来看,在上海只有12%的公司有公司博客,但是在北京却有33%;在有公司博客的这些人中,从原因分析,由于为了和客户有互动关系开起公司博客的占64%,为了通过博客这个平台参与到互联网的比例占到了57%,为了利用博客来检测“博客主”对公司平台的满意度和影响占43%,同时希望在互联网上获得品牌的认知度占14%。在我调查的72家公司里,只有2家有博客指南,其中一家便是Sohu。在54家不拥有公司博客的公司,被问及理由时:29%认为不适合公司的发展战略,22%正在考虑,20%认为缺乏人工,14%是由于主管没有同意。目标群的界定:71%认为是潜在的顾客,67%认为是员工,49%认为是顾客,46%认为是媒介。被问及谁应该负责公司博客,60%公关部应该负责,84%并没有在网络上监测博客给自身带来的价值。
  接下来我想说一下美国的公司博客最新的调查报告,这些受访者都是服务于公司博客或者是帮助公司去监测其他博客,从调查报告中发现,美国的公司博客都还在探索的阶段,现有的状态与实际希望达到的状态还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的公司认为公司博客的作用就是希望得到现有顾客对公司品牌认知度的反馈,同时认为公司博客是互动的最好的平台。关于早期的公司博客,都有很多的原则:1.不能找枪手,诚信很关键。2.在频率上的把握,公司博客为了能够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应该尽量多发博客,大部分的公司都是一周发布5次信息。报告的结果是:目前的公司博客对公司的商业目的是有积极的影响的。
 
张冰:我是准互联网人士,我没有建过公司博客,我对公司博客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认知”阶段。博客有几个特点:1.知识性2.个性,是一个个体提出来的3.共享性,博客的中文名;应该叫网络日志,是希望能够和大家一同分享的东西。那么问题就来了:公司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而博客的起源是源于个体,这两点怎么协调,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博客到底由谁来写,那么就是代表性问题,到底是由公关部写还是由总裁写,到底怎么写才能代表公司;从功能上来看,公司博客和以前的enterprise porton到底有什么不同,如果只是换件衣裳,那就没什么太大的意义了;从信息的披露角度,以前公司信息的披露,甚至公司的营销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建立BLOG之后,到底是做披露还是营销呢?还是做别的什么?我在感知的基础上有这么一些问题,希望能够得到解答。
 
周辉:公司博客是一个新鲜事物,很多公司并没有采用,也是有他自己考虑的,小心使得万年船。许多公司对新事物也都有一些疑虑。对公司博客,我也有几点认识:公司博客目前的定位还不是很准确,到底定位官方还是平民,很难说,或者是二者皆有,这个定位比较的“暧昧”。从功能的角度来说,我想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能够提供调查的作用,在博客上做调查,可能会更加准确一些,我能想到的就这些。
 
Helen:我想做社会调查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通过调查了解这个新事物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我想对于博客,可以从多角度来看,可以把他看成媒体,也能将他当作营销的手段,当然也可以当作搜集信息的平台,关键是要看你的需求,和你使用的方式。我是做市场调查的,我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是怎样来搜集有用的信息,从历史的现在的信息中预知一些未来的信息,无论是数据性还是语言性的都行。统计学上的理论我还是比较信任的,包括一些关键词的搜索,某种意义上会说明一些问题。
博客本身注重的是个性化,如果公司博客也只是注重在信息的披露上,也就和原来的没什么区别。博客重要的一点是,不仅是发布者和阅读者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是阅读者之间的交流;企业博客我认为可以由任何人一个人来写,同时我认为可以建立多个博客,因为不同层面的人写出来的博客风格是不同的,如果硬性的归类在一个博客上,会导致一定局面的混乱,而建立多个博客,可以为营造公司的文化分为起到多元化的作用,Google的黑板报不知道算不算是一个企业博客,在我看来里面的主题就比较混乱,应该进行分类归整。
  我也是调查出身的,第一:我觉得这个调查的样本量的确是少了一些,我建议就是可以做一些细节性的深访工作来弥补这点的不足,一个人如果比较难展开也可以找一些人组成团队来分担一些工作,做一些细节的研究,会更有说服力。第二:博客的一大特点是:知识性,不仅仅是个性化的知识,而是说从官方的途径是找不到的,带着一个猎奇的心态。这种沟通方式是很人性化,很具有吸引力的事物,同时这种沟通也是很互动的,有留言,有反馈,很有价值。第三:博客代表的是最新的2.0的发展方向,不仅老总可以写,员工也可尝试。第四:细分的博客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比如对保护环境这块内容的讨论博客圈。
我来提个问题,就是有什么办法通过博客把我的产品更好的销售给客户,就是说,通过博客,客户对你的产品,对你公司的了解之后,毫不犹豫的心甘情愿的买下你的东西,有什么好的主义可以给大家出出。
 
Suki:Jenny的数字正好印证了我的一个看法,北京和上海的企业的地域分别非常的明显,同样做一个推广项目,就是我们和当地的企业各出50%的广告费,北京的企业反应很强烈,愿意与你合作,当时在北京的office是最忙的,但是在上海,他首先要算账,在出了50%的成本基础上的利润回报率是多少。在合作的企业里,也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上海的企业,第二种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对博客我也有同样的看法,一个新事物出来了,有的人就不管后果如何,先冲进这个圈子,先锋也好先烈也罢;但是上海的企业,会做一些的研究做一些分析,有了一些铺垫之后,再考虑是否要接受。
  企业博客在我看来就是商人建立的,控制很重要,如果控制的好的话,能够节省公关成本,带来市场效益,但是如果控制的不好,例如在一个企业,真正忙碌的人是没有时间写博客的,一些比较清闲的员工往往是对企业有些偏激想法的人,把一些偏激的看法写入博客,于是企业的形象就会慢慢的变形;另外一个问题便是诚信的问题,企业博客很容易受到对手的***,有了博客就不需要***程序了,而只要短短一篇文章就足够。我是这么看,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网站,例如我们携程,也有自己的BBS,我们很少去删除网友的帖子,除非是触犯了多条原则性的文章,这样来实现言论自由,面对投诉,再具体做一些应对危机公关的工作。一个成熟的企业和一个成熟的人一样,有应对危机公关的能力,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如何应对意外情况。在企业博客这个新事物上,我还是持有一个比较保守的态度,企业应该做好应该做的事,已经有了公司网站,与其重复浪费精力制作博客,不如就在网站的基础上开一个BBS。顺带提一下,我是一个博客迷,在新浪上很早就有自己的博客了,平均每天都有更新,我觉得美中不足的一点是新浪博客不能将日志分类,我觉得人的情感有很多种,将日志分类,看的人也会有的放矢。
 
邹岭:我算是Jenny的调查对象之一,我从一个被调者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先回答一下大家的一个疑问,从技术层面来讲,博客不同与以往的??和BBS。举个例子来说,我们这有两个后到的朋友,在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多对多的自我介绍,后来的朋友虽然也做了自我介绍,但是错过了之前的多对多的介绍,这种线性访谈的成本比较高。博客的一个特点是,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说话,任何人说的话可以在以后任何时候被别人看到,博客在把沟通效果达到最大化的时候也把沟通成本降到了最低。博客同BBS的区别是,博客上发言的人代表的是自己,别人只是在作为听众,同样的,企业博客上的主体肯定是企业,主角永远是企业,用户反馈的东西只是花絮而已。由于这个特点,我们这些互联网企业就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博客,成为自己公关的工具,企业考虑的出发点一定是盈利。
  还有一点很同意前面的朋友的发言,对企业博客的控制那是一定要的,因为企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企业希望通过博客与客户沟通,来提升客户满意度。如果不可控,就有风险。这就导致了博客指南诞生的必要性,什么人能写,写的时候尊崇什么样的规则,就是博客指南的只要内容了。每个企业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都有不同的策略,因为分工不同,文化不同。例如google,他的工程师也能够在上面写博客,因为google的博客不仅仅作为一个沟通的工具,同时,google还希望通过博客展现给大家多元化的文化和一群有创意的员工,希望客户能够通过这个博客喜欢上这些人,从而了解google,喜爱google,从而愿意尝试产品。就是如何在投入产出和控制上达到一个Balance我觉得是极为重要的。
 
窦毅:我对博客的理解是这样的,第一,博客可以作为品牌的宣传,例如美国的IBM,微软。第二,博客是企业与客户沟通的桥梁,以前许多500强的企业会请一些调查公司来做些调研,那么现在的企业博客拥有更好的直接与用户面对面沟通的平台,可以听到非常真实的声音,这里蕴含的价值也是相当大的。第三,博客能够展示企业的文化,像Google的黑板报就有这样的作用。第四,信息的归档。三年前我也找了各种资料学习博客,在美国洲的信息官在交接工作的时候,只是把博客相互交接了一下,就能把工作移交完成。
说到控制,我相信,在网络上写博客和在生活中说话是一样的,有些话你并不是对每个人都说的,该说什么话也是有个尺寸把握的,当然你说的话能够代表你真实的一部分,你不会无保留的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
  我也看到很多人用自己的博客来展示产品,这个与淘宝易趣有什么不一样呢?淘宝易趣只是把商品进行堆砌,但是在博客上,除了对商品的介绍,还能够写一些自己对商品的想法,这样商家就更真实,更有人情味,就更容易被潜在的购买者接受。
  博客的真实性很重要,现在的很多人都“狡兔三窟”,在新浪搜狐等等地方各有一个博客,喜欢从这里复制到那里,在我看来,只有那些和读者之间有互动的,留言讨论过的博客,才是有灵魂的,才是真实的,那些只有你写的东西而没有互动的,只是一个空壳而已,相互类比的交流互动性在企业博客上也有一定的价值。
  企业博客没有一个固定模式,我想可以把企业整个团队各个员工的博客放在公司博客的首页,这样就给客户一个很真实的感觉,打个电话就能找到相对应的人,无形中就拉近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你想把博客变成什么样它就是什么样的,以前说网站的首页就是橱窗,不会动的,只是展示;BBS是广场,可以扔西红柿扔砖头;而博客就是客厅,就是家,在里头可以交谈,可以由主人来决定要谈什么,有个很好的互动。
老华:感谢Jenny给我们带来的数据,其实很多时候,数据比拍着脑袋想当然更能说明问题。谈到博客,我自己做一个简单的猜测,猜测这些企业为什么要写博客,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博客就是一种趋势,浩浩荡荡,不可阻挡,各种人都开始写博客,抒发情感的,无病呻吟的,还有一些是附上企业的小趣闻的,这是一块阵地,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与其让员工“乱说话”,就不如以企业的角度来说一些主流的话题,从而占据这块阵地,把细微的细小的声音给压盖住;
  第二,过去企业中对公关部门的管理是最为严格的,因为公关直接代表企业的形象。过去我也参与过很多公关稿的编纂过程,坦率的说,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字斟句酌,不能有一点歧义,弄的冠冕堂皇,但是真正的用户是不会看的,只有一些调查公司因为调查的需要才搜集起来。企业想尝试一种新的方式来改变,企业博客总归是由个人写的,正如前面的都提到过,这样发表的文章能够让人感觉到真实,感觉到有血有肉,有很多人性化的东西,增加了人情味,有更加个性化生动的语言,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企业的博客是很好表达企业文化的一种方式。当然我目前看到很多企业博客,是将客户留言的功能给关闭掉的,这可能也是有他们自己的考虑,因为在增强和客户沟通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出现,也许会影响到公司的形象,这是一把双刃剑。企业的博客是一个新事物,没有必要给他制定一个规则,也许多年之后,企业博客成为主流时,就自然有自己的规律了。
  我觉得现在博客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是,博客的BSP面临的盈利模式还很糟糕。
 
窦毅:对盈利模式我们考虑的很清楚的。有个例子想说一下,就是我的一个好朋友Imile,他的个人博客可以说也是一个公司博客,他把所有对员工的激励,对自己的反思都写在博客上。他的“罗之梦”,从筹备到开业花了2-3个月的时间,开业那天我也去了,非常震惊,虽然在他的博客上也知道了筹备的艰辛,但是到了现场,我看到了只花了几个月时间就把3000多平方米的场地给敲定下来,我真的是非常佩服他。在回头想想他博客上写的50多个小时没有睡觉,心里也很感触,对他的仰视程度又加深了一层。我就是想说明,博客上写你真实的想法很关键,如果对发表的文章层层把关,层层筛选,未必能把博客的作用放到最大化。
Suki:在我看来,任何新技术都是好的,但是如果没有盈利模式的支撑,他也只是一个技术。在IT行业,有很多人专注于技术的专攻,专注于梦想的实现,如何在“热恋”的同时又生产出面包来维持生命力,这是我很关注的一点。
  5G给了我很多惊喜,IT行业给了我很多感动,当门户网站成功了之后,他们的盈利模式很大程度成了一个广告载体。做IT的精英门,要懂十八般武艺,要会技术,要会公关,而且要有很多异于常人的能力。我很希望通过5G的不断壮大,来完成中国IT的产业链,完成盈利模式的研究,达到可持续发展,把技术变成一个实体的产品。其实做市场的人是把一些有技术的有梦想的人的技术和梦想转化为实体的产品,变成了赖以生存的面包。
 
陈俊: 博客的起源于航海历史,古时候航海的船员和船长,会把当天的天气情况,发生了什么事情记录下来,就是LOG,就是信息的记录,信息的分享。
  企业博客可以面对内部,也可以面对外部,就我工作的层面来说,我觉得企业的内部博客更为需要,周末画报在北京深圳和上海都有比较均衡的人员配置,北京是内容中心,上海是营销中心,而深圳是印刷中心,如何让这三个中心的信息同步,我希望有个平台能够完成。内部之间用博客是否可以实现信息的分享,如果能够做到内部资源信息很好的共享,再对外公开公司博客,我想就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德国的SAP著名的财务软件公司,最近想开发SOA系统,就为了这个开了个公司博客,想改变方向,希望利用外部的独立软件公司进行合作,博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罗斌:博客就是一个平台,是一个快速发布信息的平台,信息更新的速度也很快。原先我做的都是静态的网站,后来发现其实互动的效果好的多,而且从搜索引擎的角度来看,博客更有优势,因为大量的收录工具自动在收录博客,而静态页面的效果相对差一些。我也只是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博客的优势实在是很大。
 
明亮:我的观点是,对于大企业的企业博客不是特别看好,但是对于中小企业(SME),尤其服务类的企业的博客我是很看好的,为什么呢?我太太写了好几个月的博客了,就写我的儿子,看的也都是家里人,所以我说博客通常是一个Up Close And Personal这么一个东西。博客上可以有千奇百怪的形式,但是他的一个特点就是,他是第一人称的,以人为单位这样展开的。
  企业博客分为内部沟通和外部宣传,我更关注的是外部的。有博客的企业通常都有自己的网站,但有网站的企业不一定有博客。企业的网站承载了很多功能,和客户沟通的很先进、很互动的方式都已经可以通过网站来承载。但对于大企业来说,如果放了一个很personal的博客,就必须要通过控制来达到一个对外的一致的声音。而这种方式总是显得很官方,所以通常人民群众会觉得这是在忽悠,会认为是内部控制好了的才传达出来的。这种传播达不到效果,所以我不看好大企业的博客。
  但是对于小企业,企业博客成本低,内容组织方便,沟通方式也很简单。服务类中小企业和客户本来就应该有很强的互动性,尤其是本地的企业,和客户的沟通互动和粘性是很强的。就像一个CRM系统,辅助以一些公司促销信息的网络发布,Email News Letter,SMS互动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所以我推崇小企业运用企业博客。
 
Jenny:我从三个方面来做个总结,第一:我是所媒体公关的,公司博客对公司来说是一个communication tool,承载着一个媒介和一个公关发布平台的作用。知识个性和共享是博客的的责任和义务所在。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而如何规避风险,如何达到效用最大化,是所有博客主们应该考虑的问题。第二:关于他的表现形式,网站和公司博客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互动。公司博客的对象是stakeholder和员工,互动的话,就能够倾听stakeholder的声音,这个是有很大价值的。第三:我不同于明亮的观点是,我觉得公司博客是更适合大企业的。最近我也在帮化妆品公司做一个如何利用公司博客来推广化妆品,对于这些快速消费品,如何真正的倾听到顾客的的声音,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谈到盈利模式,有许多人都有一颗火热的心和创意,但是如何拿到资金来实现,除了风险投资以外,可以将他们的创意和大公司合作,这是很关键的。而对于大公司来说,他们也很希望能够得到一些草根阶层的关注,而internet 2.0,就成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而引申到PR2.0,我们不仅把公共关系作为一个新闻发布会,而应当将现场互动起来。我相信任何一个企业最终的目的都是商业目的,博客可能不能直接刺激商业行为,但是能够有效的促进它。

最后,我觉得,如何将internet 2.0的各种技术和我们公司的行为相结合是很关键的。
 
陈俊:播客,视频算不算BOLG?其实网上的东西和现实中的事物是有对应关系的,为什么大家对博客要求个性化比较强烈,因为博客就是家里的客厅,如何装修它,如何打扮它,都可以很随意,这就是blog。不能要求他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因为博客上的东西就是我想的,我怎么想我就怎么写,很随意。刚才明亮为什么比较看好小企业的企业博客,我觉得原因就在于此,小企业的博客可以拥有很大的空间,从而实现他的个性化,所以不论是企业博客也好,个人博客也好,个性化这个属性是要尊重的。
 
梁毅:我有这么一个朋友,就是把free的博客换上一个包装,用一个很高的价格卖给了企业,当作企业网站的功能使用,也是一个高利润的点,当然是另一个话题了。
 
窦毅:之前我是做证券的,了解了国内外几千家的企业,我很同意一点,要成功就必须要有好的盈利模式。做企业博客的,我觉得没有任何竞争可言,因为他们都在做着完全不同的事情,包括用户群体,价值体验也好,没有重复。我看到越来越不一样的模式和道路。
  刚才说起来的快速消费品,我就想起联合利华和宝洁,联合利华在中国整体的销售都不如宝洁,宝洁的高端产品就请比较知名的明星来做,比较低端的就请一些家庭化的成员来做广告。但是联合利华一直秉承了在欧洲的取胜之道,采用的是品牌的内在的倡导,做的广告都是宣传企业的文化,广告都是让你思考的,但是在国内的快速消费品,并没有留给消费者很多的时间去思考企业赋予产品的内涵是什么,引起我思考的是欧洲的文化沉淀要比北美乃至中国要深厚的多。当然在我看来,快速消费品的广告更应该依靠草根阶层,其实可以利用消费者自己拍摄一些比较生活比较日常的笑容,来应征广告,这样更能引起潜在消费者的共鸣,就是说互动性的重要性,这就是博客的价值。
 
小光:我觉得不能单纯的用page viewed来衡量一个网站的价值,相反应该用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信赖度和依赖度来衡量。虽然page viewed是很好的一个标准,但是用这个来衡量2.0的价值是不够的。
 
嘉宾:以前在博客宝典上有个很经典的案例,是关于一个酒的营销,报了名之后的一个月内,只要你的博客有更新,这个酒厂就给你寄一瓶酒,喝了之后再写一篇关于酒的评论,不论好坏都可以,不需要你的博客有很大的流量,哪怕5个6个读者,都是可以的。推出1000瓶酒,这个效果是非常好的,成本也很低廉,达到了很成功的营销效果。
 
JERRY:目前的网络营销是很了不起的,除了做意见领袖之外,如何找到草根的意见领袖呢?
 
嘉宾:刚才说起新浪博客没有传统的分类,其实实际上传统分类已经被个性化的分类所替代了,就是所谓的type,比如今天写了一篇关于化妆品的博客,我就在关键字里输入这些文字,在全球的type中心,我就能轻而易举的找到所有这些相关的博客。我在这里投广告要比在别的地方投产生的价值要大的多。
 
Suki:因为搜索只是关键字的分类,但是无法控制文章的整体的内容啊?
 
嘉宾:有一个办法,就是增加关键字的数量,比如将关键字增加到10个,如果搜索出这个文章有10个以上的相关关键字,我就认为他是对化妆品真正有兴趣的人,那么我就可以对这10个人进行产品派发,然后再写试用的感觉,这样的效果会很好。
 
嘉宾:草根的意见领袖的口碑营销肯定很成功。
 
嘉宾:我们应该通过BLOG筛选出适当的推荐人,然后在这个群体里投放,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嘉宾:一个是真正的领袖,就是这个行业的发言人,另一个是草根领袖,因为一些公司通过一些技术上的筛选,可以发现某些人在某个小圈子里是很有影响力的,不断在网络上发布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对产品的反馈。一些公司品牌如何利用这些草根来推广产品,用最低的成本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明亮:刚才窦毅举的例子是个好例子,但是这个却不是一个很贴切的企业博客例子,更应该是利用了BSP海量内容大量人气的作用,BSP本身具有分众性,但是企业博客没有这个特点。
 
陈俊:这更多的是web2.0的营销方式。
 
Suki:常常在申江啊这些报纸上看到一些对博客内容的转载,如果有一天在报纸上写的不是博客的内容,而是博客运营的方式,盈利模式和商业价值的时候,我觉得博客发展时代才真正的到来。希望5G能够去发现博客与我们企业商业价值的联系,对我们新产品来一些推动,我相信到时候我们的博客会有更好的发展。我还有一个问题要问Jenny,你说到如果关键字的数量达到我们要求我就可以发试用装了,那为什么不在这个之前就发一份调查问卷来确定一下她是否满足我的客户对象要求呢?
 
Jenny:一方面,我很喜欢摄取大量的数据信息,因为只有在数据的基础上,我才能做出一个好的公关计划;另一方面,我很高兴有web2.0这么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因为有了他我就能很准确的找准我的市场定位和目标人群。我很希望PR能够直接帮助到marketing部门达到他的目的,而不仅仅只是花钱的部门。
 
窦毅:我觉得中国的博客做的并不好,这是我的心里话,中文博客BSP没有特别优秀的。外国的博客模式完全的套用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我们看到的中国互联网的成功很多都是靠流氓手段的。企业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包括产品的打造,品牌的建立,有灵魂的东西是很重要的,不管什么东西,都必须有自己的方向和价值,坚持走下去,我希望在将来能展现给大家一家很成功的BSP企业。
 
Helen:我有个朋友是做量式营销,我和他交流过,他的看法是,现在的市场调研在将来是不适用的,我自己觉得不是这样的,我觉得这个是两个角度的问题,我是学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定量一个消费者的行为不是通过他说什么,而是用行为来衡量这个消费的欲望。营销某种程度上也是这样的,也许我们被那些说话说的很大声的人吸引了很多的目光,但是市场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数据可以帮助你决策,同时也是对市场上消费者的行为的印证。所以我并不担心我们的公司在将来会不存在,当让,我们的产品我们的调研也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改变。商业模式的问题,大家说到上海人在选择是会比较谨慎,这和西方比较接近,会考虑成本,会设置相应的收益曲线。但是如果在技术上有创新,这条曲线会改变。说到博客,也许大家对未来也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是因为做这个的成本比较低廉,大家也都做,至于说商业模式,还言之过早,慢慢的在实践中摸索,才能有盈利的点出现。
 
Jenny:我很赞成你的观点,调研对结果会很看重,但是今天顾客的声音对市场对公关都很有用,声音是对产品质量的反馈意见,无论有没有购买产品,顾客的声音都能够帮助公司提高他的品质。
 
陈俊:我来做一个最后的总结,根据大家的说法,公认的企业博客的价值是营销价值,我觉得这个是来自与传统的想法。在比较早的时候,很多人做生意的原则是先交朋友再做生意,我必须理解你这个人,理解你背后的企业,很多公司做生意是并不看企业,只是看这个人是不是可靠,这就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有了企业博客之后,就给了你更多了解企业中“人”的机会,每个人都力图在博客上表现出真实的一面,好的一面,进而被一些人发现,来与你合作,这就是一个营销的手段。有博客和没有博客做生意都是这样,都是要先了解人如何,然后再做决定,但是关键在于博客提供了一个社会属性的扩展,提供社会面的扩展,一旦扩展之后,做这些事情都变得容易了,另外一点,所谓企业博客的帮助是说能够提高竞争力,大家都知道全球化带来的不仅仅是企业在产品服务上的竞争,早就上升到整体实力和企业文化上企业争,那么作为企业的博客可以体现出某些领导人的特质,员工中团队的特质,好的坏的一览无余,就是很真实的一面,对你企业的透明度大大的增加,也就更愿意和这个企业交往,既开放又透明,能够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同时营销的层面也能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