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之光第五章 ——一个运营的职业发展与成长(2)笔记

这一篇只写一节内容:运营人的“择业”


一,都有哪些运营岗位?


1. 内容生产、维护型的运营

这类岗位,主要的工作内容可能是某个内容板块的维护或特定内容的生产,基本上现在大量的新媒体运营都可以归到此类中去。

这类岗位的核心能力是要对内容敏感,对于什么样的内容容易引发点击、什么样的内容容易带来传播拥有八九不离十的判断,熟悉各种内容发布&内容传播渠道,并且自己至少具备可以做出70分以上内容的能力。

2. 创意策划、创意营销型的运营

这类岗位的核心能力基本就是创意策划能力,同时要懂传播,熟悉传统媒体的传播逻辑&传播路径,以及社会化媒体中的传播逻辑&传播路径,同时还要熟悉各种常见的线上线下活动形式以及载体(比如同一个活动,在PC端实现和在H5端实现,展现形式可能差很远)。

这类岗位,主要会涉及的工作内容可能是策划一些活动、事件、小游戏或H5的策划执行等,但策划的同时不仅要考虑需要让用户喜欢玩,往往还要能够拉动实际的运营指标增长。

3. 渠道推广型的运营

这类岗位,主要涉及的工作内容就是推广,可能会花钱也可能没钱,但无论如何,最后的结果是唯一评价标准。

该类岗位的核心能力是对于各种推广渠道、推广手段的熟悉度和关系亲近程度,以及极强的执行力。

4. 用户互动&维系型的运营

这类岗位,往往涉及的工作是面向某一类或某几类用户的维护。往往关注的是对应类型用户的活跃度。

该类岗位的基础能力是比较优秀的沟通能力,善于在线上把事情讲清楚,能说服别人及赢得别人的信任,而核心能力则可能是一种“能够很快在线上让别人喜欢你”的能力,再外加上一些比较强的组织张罗能力。

5. 销售型的运营

该岗位的核心能力可能就是销售能力。

6. 强执行、项目推动型的运营

核心能力很可能是执行力以及事务管理、项目管理的能力。

7. 策略型的运营

本就是数据分析&挖掘能力,以及超强的逻辑思维+大局观

二,都有哪几类产品?

1. 工具类产品

工具类产品的运营可能更重推广渠道铺设、营销事件策划等,基本以增长和对外清晰传递产品价值为主。

2. 内容类产品

内容类产品的运营可能更重内容生态的构建、内容质量的提升和内容的持续对外传播,核心逻辑是如何让内容质量更高,以及如何让我的高质量内容得到更多传播,依靠内容的积累和传播形成拉新。

3. 社交类产品

社交类产品的运营可能更重用户的分级运营、相应规则、玩法的制定以及营销事件策划,以玩法驱动用户参与,重点抓住核心用户形成标杆效应,然后再通过海量用户对于某些玩法的参与形成话题、事件,借此拉动产品增长。

4. 社区类产品

社区类产品的运营其实要求最高,需要同时关注用户分级运营、核心用户拓展&维系、社区氛围&文化的构建、社区规则的制定&事件话题等的策划等一系列各种各样的工作。做好一个社区的运营,完全是在构建一个小生态了,生态的成长前期靠种子用户和氛围,后期可能靠持续不断的话题、事件、用户关系等。

5. 平台类产品

平台类产品的运营要求也不低,往往更需要关注重点用户的拓展和运营、运营策略的不断调整与落实。平台类产品的增长前期靠人肉+种子用户运营,中后期靠策略+业务匹配效率。

6. 电商类产品

电商类产品的运营其实更加注重流量建设、老用户维系、品牌建设和营销。

三,运营人员要避开哪些坑?


坑1:新人小白没人带

坑2:一味追求“大公司”的光环而沦为一颗螺丝钉

坑3:团队不靠谱

坑4:靠谱的运营无法扮演重要角色

你可能感兴趣的:(运营之光第五章 ——一个运营的职业发展与成长(2)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