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篇# 关于波特五力模型的那些事

波特五力模型(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它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五种力量分别为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工具篇# 关于波特五力模型的那些事_第1张图片

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

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供方集团会具有比较强大的讨价还价力量:

1) 供方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

2) 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3) 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


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

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购买者可能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力量:

1) 购买者的总数较少,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

2) 卖方行业由大量相对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所组成。

3) 购买者所购买的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同时向多个卖主购买产品在经济上也完全可行。

4) 购买者有能力实现后向一体化,而卖主不可能前向一体化。


3. 新进入者的威胁(Threat of New Entrants)

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

进入障碍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本需要、转换成本、销售渠道开拓、政府行为与政策(如国家综合平衡统一建设的石化企业)、不受规模支配的成本劣势(如商业秘密、产供销关系、学习与经验曲线效应等)、 自然资源(如冶金业对矿产的拥有)、地理环境(如造船厂只能建在海滨城市)等方面,这其中有些障碍是很难借助复制或仿造的方式来突破的。


4. 替代品的威胁 (Substitutes)

两个处于同行业或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

决定替代品压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 替代品的盈利能力。

 替代品生产企业的经营策略。

 购买者的转换成本。


5.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Rivalry)

大部分行业中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企业整体战略一部分的各企业竞争战略,其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所以,在实施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与对抗现象,这些冲突与对抗就构成了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工具篇# 关于波特五力模型的那些事_第2张图片


波特五力模型的特点:

1.以竞争为导向。波特将企业置于五种力量对立的焦点位置,企业战略的目的即是如何从这五种力量的包围中突围,比较少地考虑企业同其他竞争力量的合作问题。

2.以现存产业为研究对象。在波特看来,产业是企业环境的最关键部分,产业结构强烈影响竞争规则及可供企业选择的竞争战略,其分析的隐含前提即是产业界限相对明晰。

3.关注产业盈利潜力。波特提出的五力分析模型为战略理论研究打开了另一扇窗,其意义不可低估。然而战略环境的变化、战略实践积累及研究进展等使得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也需要发展,这首先表现在其研究的某些假设前提发生了变化。


#工具篇# 关于波特五力模型的那些事_第3张图片

波特五力模型的缺陷:

该模型的理论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假定基础之上的:

1、制定战略者可以了解整个行业的信息,显然现实中是难于做到的;

2、同行业之间只有竞争关系,没有合作关系。但现实中企业之间存在多种合作关系,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

3、行业的规模是固定的,因此,只有通过夺取对手的份额来占有更大的资源和市场。但现实中企业之间往往不是通过吃掉对手而是与对手共同做大行业的蛋糕来获取更大的资源和市场。同时,市场可以通过不断的开发和创新来增大容量。


波特五力模型和一般战略的关系:

“总成本领先战略”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高效、规模化的生产设施,全力以赴地降低成本,严格控制成本、管理费用及研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企业需要在管理方面对成本给予高度的重视,确实总成本低于竞争对手。

“差异化战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树立起一些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实现差异化战略可以有许多方式,如设计名牌形象,保持技术、性能特点、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等等。最理想的状况是公司在几个方面都具有差异化的特点。但这一战略与提高市场份额的目标不可兼顾,在建立公司的差异化战略的活动中总是伴随着很高的成本代价,有时即便全产业范围的顾客都了解公司的独特优点,也并不是所有顾客都将愿意或有能力支付公司要求的高价格。

“专一化战略”是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低成本与差异化战略都是要在全产业范围内实现其目标,专一化战略的前提思想是:公司业务的专一化能够以较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较广阔范围内竞争的对手。公司或者通过满足特殊对象的需要而实现了差异化,或者在为这一对象服务时实现了低成本,或者二者兼得。这样的公司可以使其赢利的潜力超过产业的平均水平。


#工具篇# 关于波特五力模型的那些事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具篇# 关于波特五力模型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