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9日11时,我的中学生涯,在这一瞬间结束。
粤西小城的一座考场里,广东高考最后一门物理敲响了交卷的铃声。
合上答题卡,有人已经开始窃窃私语:“考完了,我们该回家放牛了吧!”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本是一句玩笑话,却让我心头一怔。
我曾以为,书山题海的日子是漫长的,在父母供养下衣食无忧的校园生涯,也是没有尽头的。
谁知,从递交试卷那一刻起,一切都嘎然结束了。
我和我的发小们,将离开相伴六年的校园,从此走上一条分岔路。
当一些人开始憧憬美好的大学生活时,另一些人的命运却早已被提前锁定了——回家放牛。
这场考试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过场——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只能回归乡土,回归务农生活。
他们知道,自己的分数,不可能达到理想学校的录取线;而另一方面,自己家里存款的余额,同样无法支持他们通往大学之旅。
他们来参加高考,更多只是为了完成自己求学生涯中的一个谢幕仪式——我没有读大学,但,我曾经离大学那么近。
01
高考能够改变命运吗?能够让人逆袭翻身吗?
这没有标准答案,“大学生收入不如农民工”是读书无用论者反复念叨的证据;而那些白手起家身价过亿,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学霸,肯定又会把“知识改变命运”的至理名言,在成功学的讲堂里反复传诵。
高考就像小马过河。大多数人,只能凭借个人经验,以及自身生活圈子周边的小范围状况,来给“高考到底有没有用”做价值判断。
前几年,高中母校发起了一个“毕业十周年”的纪念活动。我们全年级大概有50多个同学应邀返校。
这50多个同学,大多属于“既不学霸,也不学渣”的那一类。现在混得嘛,勉强算是人模狗样吧。
当然,这里有一条潜规则,我们默契地没有道破:混的差的同学,是不会出现在这种周年庆的场合里的。
八卦现状,是比忆苦思甜、缅怀青春更重要的主题。温情脉脉的同学情谊,背后是欲盖弥彰的攀比情结,很多同学10年未曾谋面,交流“情报”却多过交流感情。
很快,我们就收获了一堆堆“八卦情报”,基本摸清了绝大多数同学的底细。
02
学弱老刘,从二本金融系毕业,做了一段时间理财咨询工作,几年后,又跟几个兄弟合伙开了一家互联网物流公司,第一年正好赶上了风口,赚了50多万,可是从第二年开始,市场风向急剧变化,连续三年亏本,不得已2012年关门大吉,之前利润亏个精光。所幸的是,创业期间,老刘结交了不少银行业人脉,搞到一笔无息贷款,交了东莞房子的首付。现在那个片区的房价已经从1万/平米涨到了2.5万/平米,也算是有得有失。
清竹从二本商学院毕业,人长得挺清秀,在珠三角某个小城的银行里做后勤,月薪2000元。然后她人生最大的职业理想,就是考公务员——所幸的是,经历了三次面试失败之后,第四次她终于如愿以偿。现在她的身份是佛山某乡镇司法系统办事员,薪水不低,但办公环境比较恶劣。当时她正在跟一个当地土豪的儿子谈恋爱(那哥们估计目测有250斤),估计早结婚了吧。
阿凌从一本中文系毕业,毕业后先是去了一家小广告公司,后来又去了一家没落的大报做文化记者——再后来,自己拉拢了一伙媒体人搞了个自媒体公众号,据说月收入比正职工作还高出2倍。
阿瑟从二本化学系毕业,靠着姨夫的关系被安排到某个重点中学当代课教师。后来考编成功,升职到了年级组长。早早就在厦门买了房。不过他长相有点抱歉,相亲谈了好几个对象都吹了,听说人家嫌他黑。
可见,作为“既非学渣、又非学霸”的大多数群体,我们的命运并非多么的幸运和出彩,但最低下限也是“城市工薪白领的烦恼”,我们这类人,挤榨仅剩的一点点“拼爹资源”,再加上一个中不溜儿的本科文凭,终于获得了些许在大城市勉力求存的资本。
我们不敢奢谈“知识改变命运”,我们充其量只能说,知识保住了命运。一个本科文凭,加上微薄的裙带关系,让我们不至于从自己的原生阶层滑落下去。
03
有人会问,“学霸”混得怎么样?
确实,“学霸”们才是利用智慧走上人生巅峰的代表。他们的生活圈子,已经远远甩开了我们,到了凡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有个保送到中国科技大学的学霸,后来一路读研读博,现在已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据说很快就要升教授。
还有个从北大金融系毕业的哥们,现在据说已经是华尔街的一线精英。
中大计算机毕业的小谢,现在在华为做到了中高层,深圳两套高档房产……
学霸不愧是学霸,即使进入了社会大学这个学堂,照样秒杀我们这些饭桶……
那么,“学渣”混得怎么样?
不得不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因学习成绩高低而建立起来的鄙视链,仍然成为同学圈子划分三六九等的重要标尺。
似乎没有人关心学渣们的近况,学渣的讯息连进入八卦谈资里的机会都很少,有时会觉得,他们好像不曾在我们的世界里存在过一样。
偶尔会听到,谁谁谁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因为视力过关,在老爸的帮助下进了公安系统,现在也是个铁饭碗。
偶尔会听到,谁谁谁虽然连高中都没读完,但是跟他爹在北方开矿,现在每年赚好几千万。
还有凭借父辈关系,一毕业就被安排在大型国企、事业单位任职的。
但更多的是坏消息——谁谁谁现在没工作在家赋闲,谁谁谁因为穷被迫跟老婆离婚了,甚至还有因为偷东西吸毒入狱的……
凭借父辈基业或命运眷顾,一部分学渣依然可以通过代际积累过上体面生活,但更多的则成为了命运的浮萍,无力跳出原生阶层,只能被动接受现实的苟且。
04
前段时间回老家,一天夜里,找了个网吧上网。
“伙计,来瓶宝矿力”,只听微微的一声“喏”,一个熟悉的身影蹿到了我身边。
我顺手接过一瓶冰凉的饮料,微微抬头:“咦?这不正是,当年在高考考场说‘回家放牛’那位么?”
久别重逢的我们攀谈起来。“其实现在早就没牛可放了,政府征地,补了我们二三十万,后来我们又在市区买了一套房子。”
“那也不错啊”
“不错个鬼哦,你看我现在还不是只能在这当网管,一个月才1000块工资,真是还不如回家放牛。”
我们都讪笑起来。然而,内心深处,我却对这位昔日同窗感到唏嘘。
我在想,如果他当年的分数达到了一本线或者更高,或许他会有底气跟父母坦承继续进修的心愿,而父母也会心甘情愿地为他的学业砸锅卖铁吧。
而家里那头“待放”的牛,估计也会成为他大学学费的来源。又或者,如果拆迁补贴来得更早一些,他的求学之梦也不会草草结束。
那样,他的现在,应该不会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网管吧。
05
今天,全国大概有1000万考生走进考场。
未来,等待他们的,有可能是华尔街的纸醉金迷,也可能是“放牛”的筚路蓝缕。
在阶层日趋固化的今天,高考对人生前途已经不再具有决定性作用。
但是,对于那些无爹可拼,代际资源有限的学子而言,高考几乎是“去世界看看”的唯一跳板。
而在高考无限扩招的今天,在高校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沦为平民教育的今天,这个“跳板”至少也要到“二本”这个level,才能发挥作用。
从功利意义上说,“二本”是最低限度的高考要求,如果考不上二本,恐怕还真的不如“回家放牛”。
还是那句话,高考未必带来荣华富贵,但一个体面的分数,可以保证你一个相对体面的人生下限。
最后,祝千万考生,今日笑傲考场,他日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