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依旧》

===

这是中篇“我打江南走过”中的一个系列,里边讲到2015年苏州会议上,见到秦先生的经历。今听闻秦先生两日前去世,深感震惊,感伤。

此中篇曾在世界日报上全文连载过,第(10)章节作为“季节的容颜”一部分获得2016年观音山杯佳作奖。在此跟大家追忆分享。

秦先生千古。

====


(10)涛声依旧

                                                       By 凌珊


图片发自App


如果说《红楼梦》是中国人的命书,每个人也就都能在红楼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喜欢看那些小人物,张王李赵,小人物小物件的命运。生活里琐琐碎碎的故事才是真实的人生。

在苏州,有幸让我碰到了这样的“琐碎”片刻。

秦无衣,咋样,这名字?听起来像不像写小说的,还是章回小说,恨水格式。知道未必读过,所以那天报告说有他演讲,就想着正好可以听听。

话说一项不喜欢听长篇大论的演讲,什么人的都算上。所以我在心里嘀咕这个秦先生的演讲会是如何。他似乎也不打算讲,倒是丹奇一个劲儿地给他打气。丹奇坐在第一排,正襟危坐,仔细认真。她怂恿着,意思是,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儿,还是有话就说,千万别留着。丹奇的话大概起了作用,秦先生站了起来。

《涛声依旧》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秦先生站在讲台上,身材消瘦,面容骨骼分明,想起刚才在电梯口碰上的原来就是他啊。从电梯里出来,秦先生正好往里进,一抬头刚巧看到他低着头进来,脸上是谦然的表情,绅士气质,五官分明,还以为是外国人呢。有点儿落魄的江南才子形象。那天正好读过他的一篇乘火车的文章,真的是血泪斑斑控诉史。从前人挤火车回学校的情景。

坐在下面的人开始鼓掌骚动。

思维活跃的人讲话大都不多,所以珍贵?秦先生开始讲话,一口南方普通话,十分随意,十二分真诚。

我被他话语里的真挚突然惊住,这是写小说的秦先生吗?诗人小说家?

台下坐着苏州新闻学院陈院长,也是秦先生的老同学。

陈先生也跟秦先生一样的性情中人,看他们对话打诨,幽默风趣,同学的拳拳之心,老友的殷殷情谊。我有面对“清明上河图”的感觉,只剩下震叹和发呆。

《涛声依旧》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秦先生归国飞机上邻座恰巧坐一女同胞,秦先生当然是老式风度绅士风格,端水让路之类的关照。临了下飞机,自然要珍重道别。估计女生以为碰到了唐吉坷德古骑士了。秦先生去国多年首次回国,天上三日地下十年,故国已经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不同了。

“我不是美国人的。" 他说,太太和女儿都是公民了,但是他不是,就拿着绿卡,几十年不变。

我突然就想到了八十年代,秦先生风华正茂的年代。那个美好而充满理想主义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是文青,一个石子打下去就可能砸到三个诗人的年代。

而我在陈先生的脸上看到的就是这些光彩和诗意的凝现。在秦先生的身上看到的是诗人气质的永恒。

这是一个讲气质的年代。主要看气质。

图片发自App


我带的样书不多,依然抽出一本送给秦先生,是给那个时代的怀想,更是向“诗人”小说家致敬。

秦先生和老同学陈先生台上台下讲的随意而动听,是我愿意听的那种发自肺腑的言辞。

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枫桥夜泊,秦先生在数苏州的历史古迹,陈先生在下面给他提词,姑苏故胥,姑苏城的由来。

我却由不得想起那首流行一时的歌”涛声依旧“: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

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这首歌的意境和曲调用来描绘苏州的来去太适合不过。

去国经年的秦先生和留在国内的陈院长,经历,头衔,啥啥都不一样了,如长江之水浩荡而去。但是他们的谈话并不隔阂,惺惺相惜,真情所致,义气万千。秦先生提到在美国,老华侨看中文报纸,新闻当然不会错过,真心却是为了看汉字。

自然也要对比一下,美国如果有什么重大新闻,直升飞机第一时间赶到报导实况。中国现在强大了,这些自然也会有。陈先生点头赞同,承认美国软实力的力量。作为传媒院长,陈先生的思想开阔接纳宽广令人难忘,童心与干练性情中人。

苏州的”气“,给秦先生总结为:霸气,秀气,灵气和文气。

霸气我先前还不懂,后来想想,皇帝N次下江南特选的地方如果不霸气还有哪个地方能称为霸气?秀气是不必说了,山灵水秀,文气也都不言而喻。

月落乌啼 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 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 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一张旧船票 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 往昔的岁月在真挚的友情前“涛声依旧”。

而我恰巧走过,并且看到了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你可能感兴趣的:(《涛声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