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愿我们都拥有被时间治愈的勇气

2月8日郑爽开通了微博,而在这几天#郑爽 放飞自我#成为热门话题,微博关注量迅速增长至一百二十几万。按原话说“再有25倍,我们就可以手拉手绕地球一圈”。

从《一起来看流星雨》开始知道郑爽,后来被曝出整容,她索性淡定承认。很欣赏她的坦诚,更佩服她敢做自己的勇气。我算不上是郑爽的铁粉,而接下来我要说的故事,也许可以看到与她的经历里相似的影子。

郑爽,愿我们都拥有被时间治愈的勇气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动笔的时间是2月18号。

想起读中学的时候一直会思考一个问题: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很奇怪当时的我为什么会想这么有哲学的东西。

那时候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上学放学总是一个人。回家了,一个人待在房间里看书,各种各样的书,小说,杂志、甚至是医院派发的广告期刊,也是那时候就看到了一些少儿不宜的故事。有一个医院的期刊和别的不一样,记得它是中山医院发行的。刊物里会有很多深意的散文和小说。它的排版和字体跟书店里售卖的期刊很像,也是当时我最喜欢的一本杂志。

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很难能遇见派发这本期刊的人,以至于后来它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慢慢地手里多了一些零花钱,我喜欢逛书店,夏天的时候就待在书店二楼,找一个最角落没有什么人的地方,靠着墙坐着看一本平时很想看但买不起的书。书店里的空调很足,时常看着看着,手尖变得冰凉,因为自己完全进入到了书的故事里,也就把这种寒冷置之度外了。

合上书页,已经临近黄昏,由于坐在地上总是拘着身子,手脚时常麻得站不起来。这时候,便会把书放在手里,仔细的看的封页,满足的抚摸那一面平滑带着些灰尘的美好触感。唯一常买的是《青年文摘》,习惯是买最新的一期,在一堆一模一样的书里,挑出最干净最平整最新的那一本。老师常向我们推荐《读者》,可它对于我来说像一个看不懂的大人,虽然我知道它里的文章比《青年文摘》的更值得一读,但我依然对它有一些不解的陌生感。《青年文摘》的第一篇总是某一位名人或明星,看完他们的人生经历总希望自己以后也能活得这么精彩,但现在想想,那样的盼望,其实大部分的原因是想让自己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摆脱这无聊而平淡的生活罢了。

读爱情小说是避不可免的结果。

当班级里开始相互传阅着很多封面华美,讲述浪漫爱情故事的时候,我开始迷上了饶雪漫的系列小说。我的同桌是一个家境不错,被父母捧在掌心里的女孩,她常在电话里称呼她的妈妈为妈咪。我很不理解这样的称呼,也不喜欢这样的亲昵,更做不到在和妈妈说话时用这样甜腻的语气。也因为她,我时常可以看很多很多小说,因为她的妈妈每个星期会带她去市里最大的书店买书,学习用的和课外阅读的书,以及这些包装精致的小说。

我一直知道自己是个听话的学生,从不迟到从不旷课从不跟陌生人说话。上课认真听讲,下课除了厕所哪儿都不去,如果遇见校外打架的男生,就会下意识的绕很远的路回家。虽然听话,但我的成绩平平,期末得过最多的奖是进步奖或者优秀学生,当然这样的荣誉其实是最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成绩平平,考试时没有人想抄我的试卷,我也从不作弊。但记得有一次我喜欢的男生坐在我旁边,那一科考的是我擅长的化学,他转头小声的问我一道化学公式。当时我很紧张,但我外表强装淡定的用很大的字把那个公式写在了试卷的右上角,然后他照着抄了过去。后来他还问了我几个答案,我作出很不耐烦的样子一一告诉了他。

再说回书。

看完饶雪漫的小说,我很想变成一个坏女生。

我把QQ空间的名字改成了“我是坏女生”,用的当时最火的火星文字。然后我交了一些网友,有一些年纪比我大,有一些和我差不多都在读书的人,当然这只是我通过网络那头得到的信息。没过多久,我开始固定只和一个人聊天,他说他正在读高二。

我和他平时会聊很多看起来很无趣的东西,平时不爱说话的我,在用飞快按键的时候,仿佛身体住着另一个我,那个我活泼开朗,热情可爱。开始我和他只在QQ上聊天,后来有了自己的手机,我们交换了号码,开始更密集的短信聊天。上学时是不能带手机进教室的,但班级里的同学都会偷偷带进来,把手机调成静音,放在最隐蔽的地方。

他平时也要上课,所以我们大部分聊天都是在放学和休息的时间。

不知道当时为什么几句“吃饭了吗”“考得怎么样”“你在干嘛”可以一直聊到深夜都不会词穷,只是能感觉到,当时的自己因为这些简单的对话而感到莫名的开心。有时候他会打电话过来,但我大部分情况都不会接,等手机震动停下来,再过几分钟后回一条短信“我刚刚在上课,不能接电话”。我心里其实很害怕和这个不算陌生的陌生人真正的说话,我预感自己会无话可说,然后关系变得尴尬。

虽然这样,但我还是接了他打来的电话。

通话时间很短,是一个周六的晚上。

我躲在被窝里,听见手机铃声响起,唱的是周杰伦的《夜曲》,我握着手机,手心开始出汗,犹豫之后,我按下的了接听键。房间很安静,被窝里的手机闪着幽蓝的光。他的声音,就用那个小小的听筒里传来。

他说“喂,你终于肯接我的电话啦。”

他的声音很好听,不知道所有男生的声音是不是都是这样,但至少那个时候,我觉得他的声音是夜里最温暖的样子。

于是我跟着他说“喂”。

“你昨天期中考试成绩如何?本来早就想问问你,怕你考差了问你,你就不理我了。”

我说“还好吧,一般般。”

“你的声音怎么这么小,我都听不见诶。“

我稍微大声了一些说“现在听得清吗?”

“嗯,好多了。”

“你在干嘛?”

我想了几秒,但脑海里竟然一片空白。

“你怎么又不说话了?”

我一心只想快快结束这场对话,便说“我好困,要睡觉了。”

“那好吧,你去睡吧,晚安。”

于是,电话挂了,听筒传来“嘟——嘟——嘟”的声音。

从那以后,我渐渐开始疏远了他,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不那么想和他说话了。

本以为,我会一直平静的过完中学时光,但事实上没有。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班里组成了各种小集体,女生们手拉着手,一起上厕所,一起去小卖部,一起聊学校里的八卦。当然,我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成员。也许正因为这样的“独立”,我开始成为她们以及班里大部分人排斥的对象。那时候总有人因为恋爱,或者其它事情被老板叫进办公室谈话,大家以为隐藏得很好的秘密,都被班主任知道了。

于是乎她们理所当然的以为是我“告的状”。

那个时候我并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或者怎么排挤我。如果有人当面质问我,或者说不怎么好听的话时,我都装作面无表情,毫不在乎的样子。

那是我的保护色,只要我不敢面对某件事时,我就会自然的做出默然的样子。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大半个学期,但有一天,一节自习课上,原本代课的老师因为临时有事出去了,班级里就由班长管着。班长没有什么威严,等老师一走,班里就开始嘈杂躁动起来。坐在后排的男生,索性走出了位置,在教室后面的空地上打闹起来。

我端正的坐在课桌前,正在聚精会神的看语文书里一篇很长的阅读文。

突然,一根很重的木棍不偏不倚的砸到了我的后脑勺。

我感觉自己快要晕过去了,一阵剧烈的疼痛迅速蔓延到身体的每一根神经。我仿佛听见了有人在小声说:活该。

硕大的教室里,所有人都在幸灾乐祸的看着我,没有人向我道歉,也更没有人关心我。

疼痛像一根针,将我的伪装毫不留情的刺破了。

我终于忍不住趴在课桌上大哭了起来。

我不知道我哭了多久,那是我唯一一次在别人面前哭,仿佛眼睛都要哭干了哭瞎了。

到了下个学期,学校开始分班,我被分到了一个很严格但是很好的班主任班里。那时候开始,我的生活才慢慢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改变。

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我参加了一些数学竞赛,虽然名次不高但成绩慢慢变得好了起来。

后来因为一次朗读课文,老师说我的普通话很标准,声线不错,便鼓励我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我一直不敢和在别人面前说话,但也不知道为什么,初赛时,在面对学校几十名老师的大教室里,我竟然一点都没紧张。我想,大概是我的“默然”,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转变成了勇气。

我的生活里陪伴时间最长的是书。

在这些由几百字,几千字,几万字组成的故事里,让我的成长在经历了所谓的磨难后,依然能开出幸运的花朵。

我知道我更应该感谢的是来过我生命里的每一个人,他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勇气,让我在以为我自己会腐烂成泥的时候,为我注入新的力量。

我依然习惯独处,在孤独的状态里,寻找我所理解的生活。

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个人,有独立的人格,用独立的方式去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现在的我,依然热爱书,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更明白了生活的意义,其实不过是生活本身。

你可能感兴趣的:(郑爽,愿我们都拥有被时间治愈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