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产部电子信息中心 朱鹏举
 
奋斗近 40 , 成就了 IT 事业,成为国内 IT (信息技术)界小有名气的学者。 1962 2 月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电工学院,计算机专业,学成归国后,被分配到国防科工委下属第十研究院第 15 研究所,从事计算机的研究开发工作,在 15 所一干就是 23 ,1976 年任 160 计算机房主任 , 后任第 15 研究室副主任 , 从事计算机应用研究工作 ,1980 年承接大庆油田物资管理系统的系统读者论坛工作 , 走上了 MIS( 管理信息系统 ) 的研究工作 ,1981 年发表了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 成为国内 MIS 早期论文 , 继而出版了有关 MIS 的学术著作。
 
兢兢业业 , 为国防事业献身
1962 5 月被分配到 15 所第 3 研究室工作 , 从事计算机外部设备的研究工作 , 主要方向是输入 / 输出设备方面的研究 , 1963 1 7 , 加入中国××× , 刚进入研究室 , 周围环境还不熟悉,经吴诚之和刘学安介绍入党, 7 月去南京出差;回来后,室里进行调整,我被任命为专业组长,在领导这个专业组的过程中,先后领导了 108 甲机的研制工作,随后转入 108 乙机的设计工作 ,1964 年在全国学空军的活动中 , 以及后来开展的四好 , 我们专业组在同志们的支持下被评为四好专业组 , 努力工作了两年 ,1963 1964 年连续被授予三等功。 1964 年开始研究电灼式快速印刷,并生产了五台,交付给部队使用, 1965 年开始研制数字绘图仪,当时没什么参考资料,一次在清华大学参观数控机订,受到启发,产生了一种新的设计思想,研制出样机后,上海仪表五厂接受了这套理论和方法,试制了样机并投入批量生产。 1976 年成产计算机应用研究室,被任命为副主任,首先接收了一台罗马尼亚进口的计算机 FELIX-512 ,领导这台机器的研究应用工作,主要为了电子部机关的数据统计服务,鉴于电子部在万寿路, 15 所在德胜门外苇子坑,两地相距大远,使用不方便,因此又购进一台 M-18 小型计算机,计划通过电话线将两台计算机连接起来使用,后因电话线的白燥声和瞬断总是而未能进一步开展下去,如软件上下些工夫,也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战天斗地,为卫星保驾护航
1970 年我们参加的 320 计算机研制成功,要求送往甘肃酒泉基地,在基地服役,为×××发射保驾, 320 机设备很多,共装了 120 多个大木箱,分装在两节车皮上,运往目的地,我们几个技术人员随车开赴基地,现场没有装卸工,只能解放军战士们当搬运工,指挥战士往下卸车,卸完车,我们几个人通通躺倒在地上,喘口气爬起来,六人抬起磁鼓往山上抬,磁鼓中磁头怕滑鼓,不能用车运,只有小心翼翼地抬回去,在恢复机器的日子里,没有白日和黑夜,连续作战,开始联机实验,随后进行校正实验,最后进行×××发射,机器由战士和部队技术人员操作,我们所里来的人在二线,保驾出了问题马上顶上去。前后在基地奋斗了两年半的时间,才算完成了任务,这也是我为国防事业所做出的一分贡献,从计算机设计开始,生产调试、到安装联试、校飞实验、最后×××发射、实验成功,圆满完成任务。 1976 年我带队到新疆和田,安装 160 计算机,在沙漠埯安装恢复交付部队,任务是捕捉从吉林基地发射×××的头落点,这是我带队完成的第二项任务。
1972 年月以后,我们参加 200 毓机的设计和生产工作,生产出了 220 240 260 三种型号计算机,机器设计受到 IBM360 370 计算机的设计思想的启发,进行了 200 系列的研发,其中我主持的输入 / 输出的接口设计,获得了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个系列机主要为国防服务,为部队提供了装备。
 
立足 MIS, 努力拼搏
1980 年大庆油田的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实践 , 成就了我的 MIS 事业 , 设计之初 , 我参考了日本、美国、苏联 Acy 的设计方法 , 又看到了罗马尼亚的设计思想 , 这就是后来社会上广为流传的从上而下的系统设计思想 , 从需求分析入手 ,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 系统的硬件软件 , 乃至网络设计,进入实施阶段到交付使用,售后服务,这套设计思想和方法,归纳为系统分析和设计,随后我出版了一本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7 年)),此前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计算应用系统( 1985 年),同时还出版了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6 年为四川编写了 MIS 应用及前景的研究报告,与李晔、张松芝等同志合作出版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0 年),同年在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企业管理信息技术(杨德礼、朱鹏举、钱承德编著)。 1987 年主审了计算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2 年主编了 dBASE 应用技巧与编程工具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还主编了奔向信息化一书 (1995 年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0 年翻译出版了水路运输自动化管理系统 , 又和李进合作编写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 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4 ), 并发表了若干论文 , 如中小企业现代化之路 (C&C NEWS1987 ), 我国 MIS 发展的研究 ( 计算机世界 1999),MIS 开发与策略 (1996 ), 网络时代的企业现代化技术 ;MIS 和我的十八年 ( 中国计算机报 1998 年立足 INTERNET/INTEANET/EXTRANET 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国通信 1999 3 月)。
 
采用信息技术,推动办公自动化
1985 年电子疗成立计算机中心,我被任命为电子部计算机中心副主任,从此开始了办公自动化路程,无纸办公是机关推进办公自动化的一种理想境界,预达此目的,一定要奋斗不息,努力干是一回事,能不能完成,还要看机关的体制如何变化, 1985 年电子部成立 401 工程办公室,目标是使电子部的工业企业和事业单位都联在一起,在网络平台上实现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共享,并在临潼 4400 厂和无锡 742 厂建立两个 MIS 样板工程。为些,部里成立了专家组,各单位有分工有协作,后因电子部撤销而落空,时至 1993 年恢复电子部体制,成立电子部信息中心。我被任命为副主任兼总工程师,此前完成了系统调查和分析,并写出了四 0 一工程总体方案, 1993 年胡启立部长去日本访问 , 要求我一个星期后建成电子部办公自动化系统 , 七昼夜的加班加点,搭起了办公自动化框架,但人员未经培训,如何运行?数据为来不及建立,进入局域网没什么东西可查,在这种被动的局面下,使我认识到,信息化欲速则不达,必须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先修路,又要有车,车上要有货物运输,在这种认识下面,认识到数据为的重要,必须首先抓住,走在前面。 1997 年电子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已建立了光纤网,我们信息中心和长城计算机公司合作,不仅搭起了框架,并对机关人员进行了培训、规定;没经过培训和考试不能上网,于是电子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才真的运行起来了; 1998 年机构改革,电子部和邮电部合并,再次对电子部的办公自动系统产生了冲击总结并写出了,办公自动化的理论和实践(刊于办公自动化)。
联入 Internet, 建立有电子行业特色的网站
1993 年电子部信息中心成立之初 , 即传来我国已进入 Inetnet,, 我们陈伟建、贺俊去中科院   高能所参观,立即认为:必须建立 Internet 的出口 , 让我们和世界相连 , 经过简短的论证后 , 即开始购买设备 , 架设微波天线 , 实现了 Inetnet 的互联。同时开始了数据库的建设,诸如电子行业企业数据库,市场数据库,规划数据为,统计分析数据为,产品数据库等等。并开始接受电子行业企业入网查询,提供服务,包括帮助企业建立网站,我们最早是帮助电子工业出版完成了网站建设,实现了美国在 Inetnet 网上交换图书信息,及时将新书介绍到国内来。用户通过电话线进入电子行业信息网,并开始在各地设立网点,发展行业网的应用,至此电子部的行业信息网 ISP ICP 服务单位,成为国内较早的行业网站之一。
1996 年,我写出了中国计算机工业 40 年一文,回顾了从 1956 -1996 40 年间。我国计算机发展历程,刊登在中国计算机报( 1996 年)上。服务器技术、产品和市场一文刊于 CCNEW 笔记本电脑市场(计算机技术 1997 9 月); 1981 年我翻译了苏联的计算机网络一书,但国外产品占领市场,对我国自选研制的路由器,赂社会发出咯:“中国人的网络,中国人的路由器”主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国际互联网 Inetnet 上的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刊于计算机世界);网络计算机及其未来;电子信息系统应用的现状和前景。悄然长温的家用电脑市场等若干篇文章。
1985 年退休,被聘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发表了我国应用软件现状和发展(中国计算机报 1998 12 月)中国 IT 产业发展综述(网络世界第 667 期)、中国网络产业发展大事记(网络世界 667 期)、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大事记(网络世界 667 期)、关于发展我国软件产业这我见( 1999 年元旦软件报)我国软件发展之路, ERP 产品和市场,乌云翻滚的 OS 市场 ( 上海微型计算机 1997 6 ) 、红红火火的软件市场(中国计算机用户 1998 年);我国软件发展之路,加速推进 EDI 的应用( CCNEWS ),基于在电子部多年工作和在软件行业的所见所闻,使我产生了编写中国软件产业年度报告的想法,得到了协会领导的支持和肯定, 1998 年写出第一本, 1999 年出版了第二本,到 2001 年出版了第三本,我是编者之一。至些,在全国软件行业中树立和权威形象,被政府、企业广为采用,也成为研究生有关论文的重要参考资料。
1996 年随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代表去日本访问,并在东京发表了中国信息服务业的现状和未来的报告。会后由中国驻日本使馆秘书介绍,参加了日本数据为白皮书的编写( 1997 1998 1999 ),在计算机领域 IT 技术是重要的技术,几十年在计算机行业上的工作,在 MIS 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发表了 200 多篇文章,使我成在 MIS OA 方面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作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推荐优秀软件产品专家,具有一定影响,享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待遇, 2001 年被国家计委聘为 2001 年国家级软件基地评审专家。 本人主要业绩收录在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 THE FIRST FIVE HUNDRED AT THE NEW MILLENNIM 一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