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6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整理

(2018年8月)


◆在黄仁宇看来,现代中国的痛苦起源于明代,落后的管理模式与官僚集团,使财政无法核实、军事积弱不振、法律丧失效用,只能依靠散漫的村庄、低效的文官、空洞的道德支撑一个臃肿帝国。这一切导致了明军于1619年败给满洲铁骑,清军于1840—1842年败给英国枪炮,国军在抗战时期以一个中世纪国家的姿态,苦熬8年而“惨胜”。——【20180721】


(自序)

◆据此做进一步探究,可知“民穷”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国家赋税的过重,而是法律的腐败和政府的低能。(P2)

★没有严明的法律和高效的政府做保证,老百姓不可能安居乐业。

◆这种维护落后的农业经济,不愿发展商业及金融的做法,正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从先进的汉唐演变为落后的明清的重要原因。

★“重农抑商”的手段手段也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自身统治的重要手段。

◆笔者认为,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至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

★道德的约束太过空洞,仅凭道德是无法治理庞大的社会的。

◆书中所述,不妨成为一个大失败的总记录,这种情形,断非个人原因得以解释,而是当时的制度已经山穷水尽,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无不成为牺牲品而遭殃收获。

★张居正、申时行、戚继光、李贽、海瑞等他们都是留名青史的历史人物,做出过贡献,但是仍然无法突破历史的局限性,其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第一章(万历皇帝)

◆朝廷上的政事千头万绪,而其要点则不出于礼仪和人事两项,仅礼仪而言,他体现了尊卑等级并维护了国家的体制。

★这句话放到现在的机关管理中依然如此,领导也正是靠着一些仪式(开会、讲话、各种制度等)来不断强化自己的权威。

◆他(张居正)心智也完全与仪表一致,他不开口则以,一开口就能借出事情的要害,言辞简短准确,诗人无可置疑,颇合与中国古语所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张居正在艰危之际保障了皇室的安全,建立了如此功勋,其取代高拱而代之自属理所当然。

◆司礼监太监是宫里职位最高的宦官。

◆本朝有一个习惯,以气节自许的大臣,如果遭受议论攻击,在皇帝正式表明态度之前,自己应该请求解职归田,以示绝不模棱两可,尸位素餐。

◆然而万历所不能理解的是,权倾朝野的张居正,他的作威作福的已经达到这样的程度,凡是他不满的人,已经用不着他亲自出面而自有他的内外官员对此人投井下石,以此来讨好首辅。

★张居正的影响力已经达到杀人用不着自己动手的程度了。

◆内书堂就是特设的宦官学校。

◆一个精明的皇帝能够做到让大学士的票拟永远体现自己的意图而不发生争执,这种微妙的关系又少不了秉笔太监的从中协调。

◆内阁大学士在某种程度上就行使了丞相的职权。

◆统治我们这个庞大的帝国,专靠严刑峻法是不可能的,其秘诀在于运用伦理道德的力量是卑下者服从于尊上,女人听从男人的吩咐,而未受教育的愚民则以读书识字的人为楷模,而这一切都需要朝廷以自身的行动为天下做出表率。

◆在接受这些信任和荣宠之际,张居正母子不明白也不可能明白这样一个事实:皇室的情谊不同于世俗,他不具备世俗友谊的那种由于相互关怀而产生的永久性。

★以张居正之精明未必真的不明白,但是明白了又能怎样,在“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朝代,个人的生死荣辱都取决于至高无上的皇帝。

◆万历陛下的一朝是本朝历史最长的一朝。(其次是嘉靖一朝)


第二章(首辅申时行)

◆(文渊阁)它既像皇帝与文臣集团间的联络处,也像各部院以上的办公厅,有时又像皇帝的顾问室,或是调解纠纷的超级机构。

◆皇帝和他的大臣,经常以庄严的形式举行各种各样的礼仪,又为巩固这种信念不可或缺,无数次的磕头加强了皇帝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意义,而他亲自主持各种礼仪,更表明他也同样受上天的节制,即受传统道德所节制,儒家经典的教条越简单平淡,就要越加强学习,接二连三的听来讲去,借此加强我们理性的主宰,越是天寒地冻,溽暑蒸人,我们的早朝越是收到锻炼身心之效。

★仪式很重要,领导也是需要仪式来加强领导,巩固权威。

◆我们的帝国在体制上实施中央集权,其精神上的支柱为道德,管理方法则依靠文牍。

★“以文辅政”的历史由来已久。

◆他(之申时行)的老成来自长期处理各种人事经验,这种经验,使他深知我们这个帝国有一个特点:一项政策能否付诸实施,实施后或成或败,全靠看它与所有文官的共同习惯是否相安无忧,否则理论上的完美,任不过是空中楼阁。

★文官集团实质是帝国的统治阶级,只要是触动他们的“奶酪”,不论何种政策实施都是有难度的。

◆所以,说来说去,施政的要诀,仍不外以抽象的方针为主,以道德为一切事业的根基,朝廷最大的任务是促进文官之间的互相信赖与和谐,以此鼓舞士气,发挥精神上的力量。

★这也是领导艺术的核心所在,当领导抓班子,带队伍就是要让单位出凝聚力,出向心力,这样才能出干部,一把手才能当的稳。

◆所以一个人的进学中举,表面上似乎只是一个人的聪明和努力的结果,实则父祖的节衣缩食,寡母的自我牺牲,贤妻的含辛茹苦,经常是这些成功的背景。

★现在有何尝不是如此,培养一个大学生,事业编、公务员,都是全家跟着操心。

◆天下的大道理都可以用常情来度量。

◆即便本朝推行伦理道道德以作为治国的标准,收效不如理想,但是也无更好的办法,假如没有这些观念和原则,我们的政府靠什么而存在。个人的私心随时随地的变迁,只有伦理道德永恒不变,古代的圣贤写“四书”的时候如此,朱熹注解四书的时候如此,至今依然如此,正因为如此,它才可以在经筵上被讲解者发挥,也可以在墓志上被镌刻,以为后人的典范。

◆“讪君卖直”,这些人把正直当作商品,甚至不惜用诽谤讪议人君的方法做本钱,然后招摇贩卖他正直的声望。

★为了获得一个正直的声望,这些文官不惜诽谤皇帝,以此获得留名青史,说明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更胜皇权的的不可侵犯性。

◆离开了权术,这些高级官员也无精明能干可言,而权术又总是和诚信背道而驰的。

★玩弄权术虽然可以暂时获得下属的执行力,但是这种执行力只是暂时的,要想获得永久的执行力,除了自己的个人魅力,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制度。

◆张居正要求其他关于厉行节约,但是他自己却不以身作则,这当然不能不贻人口实。

★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

◆出场交锋的人物起先是无名小卒,直到时机成熟才有大将出马,这种方式,大凡久在政治圈子里的人物,都已看透,他们可以从青萍之末,预测大风暴的来临。

◆为什么张居正这样令人痛恨,原因在于他把所有文官摆在他个人的严格监视之下,并且并个人的标准加以升迁或罢黜,严重威胁了他们的安全感,这些文官之间关系复杂,各有他们的后台老板以及提拔的后进,他们又无不有千丝万缕的家庭与社会关系,因此得罪了一人,就得罪了一批人,得罪了一批人,就得罪了全国人。

★在单位不管任何人都要搞好关系,即便只是面上的关系。


第三章(世间已无张居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