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此次是digital revolution barbican的亚洲首展,位置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王府中环地下一层。一共两个展厅,分别展现数码科技的过去和未来。
展出时间一直到2018.5.20
去了在一楼扶梯口先买票,现场扫码买,然后出门左转左转就去了一号展厅,过安检,然后就看展览了。一号展厅出门前会跟你确认是否要离开,会给你二号展厅的门票。
周一闭馆。
票价周二和周五便宜,展馆里都是暗色调的。游戏迷可以在里面玩一天(因为有好多游戏。。。比如超级玛丽。。
周六日人可能会多,周二到周五我没去不知道。时间应该是早十点到晚十点(我记不太清了。。
周六逛到晚一些的时候人稍微少些了,不过去晚了可能不够玩的哦~每一个项目都有文字介绍相关背景和历史,想仔细了解的真的会看上很久。
1.
我是周六去的,先是在大厅购票,现场扫码购买,然后出门左转左转进入“过去”展厅。
展厅里一进门是画逐帧动画的动画墙,好多人在那排队等着画(所以别赶着周末去,好多人好挤的Emmmm。。。。
然后就是很吸引人的像大象鼻子一样的互动装置。解说员介绍说是,这个装置类似人工智能,通过识别人物动作产生情绪然后跟人互动。说的挺高级的,可是装置全程都在发脾气。。。(人太多拒绝工作,谁还不是小公主咋的Emmmm。。。
然后转个弯的小角落就是好多电脑,从1970年到现在的各种类型的游戏。
有那种挺老的摇杆游戏,也有手柄游戏。玩了半天还挺爽的。
最有意思的是有一个单独的地方是真人快打(再次吐槽为何人那么多。。我们就玩了一把就在后面灼灼目光中走开了。。。
转个弯进入一个房间,里面是各种有纪念意义的电子产品,以及一些老版本的游戏(比如初代超级玛丽,初代模拟人生。。
还有一些简单粗暴非主流的那个年代的艺术交互软件。
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是它集合了那些被时间潮流遗忘的虚拟世界。所有的记录的图片汇成一个地图,在一个大屏幕上,放大再放大,你就能找到那些流行过的(比如说我翻到了非主流时代的闪图,就那种渣像素又blingbling的图,以前真的是很火的。。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是,一个用废旧手机制作的仿真鸟。我站在这个装置前面仔细体会了一下关于科技,环保,生态。以及科技带来的未来生态环境。
还有很多作品,这些“过去”带给人的不仅是怀念,互动,还有审视和反思。
关于过去,我们所有人都是参与者。
2.
出了一号展厅,还要坐电梯下楼,去到二号展厅。
这里展现的更多的是“未来“和”未来已来”
不明白为什么展的布置设计的很紧凑。人很多,很影响体验效果。也因为人多,一些装置频繁出现故障。
参展过程中所有的介绍和展示视频都是英文,还有一些需要down的实时信息因为连不上Google(笑。。)而无法参观。有一些项目被阉割了,为了节约成本。
但是很开心展出上多了一些中国作品。
这一层的装置,互动,体验,每一项目都能让我“哇哦”“厉害了”这样情不自禁竖起大拇指。带来的震撼和思考我实在没法用语言解释。
其中一个在角落里的《卡利亚先生变形记》,我莫名很感动。这个互动装置设计了几个游戏来引导你互动,其中一个游戏是,这个人浑身都被锁住了,你要去用身上的每个锁接住每个飞来的钥匙,锁开了,你的那一部分就会“自由”
《卡利亚先生变形记》探索了人们所经历的生活变化以及他对人体的影响。对于这件作品,作者使用率代码来创建跟踪技术,将运动转化为视觉表演。这个装置邀请你进入后台进行小表演,进入一个沉浸式的诗意世界,让你自由表达自己而不受别人的观点所左右。他将按照你的每一个动作经历一系列超现实变化 官方介绍
另一个有些触动的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承认的半机器人”
Neil Harbisson
他脑袋上镶嵌了一个帮助色盲识别颜色的装置。以及视频简介了他出入各种场所的不便和人们的不理解,和他自己的心态。(这个可以百度得到。。
还有很多
科技,艺术,音乐,影视的美妙融合
等着你去让自己沉浸和体验
有精力的小伙伴可以去王府井观摩下(再次强调要人少的时候去。。。增强体验感。。
看到别人对这个展的深入挖掘,有点惭愧。 我是因为拍照美,互动装置新奇有趣所以欣然前往。但是在后续的观后感和搜集资料的时候才意识到我的肤浅并不值回这个票价。
对于数码迷来说,这个展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科技发展史的浓缩。
(知乎蓬岸Dr.Quest的回答所提到)机器人乐队《为机器人所做的音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kUq4sO4LQM
哪怕一个简介图文都能谷歌到我们发展历史上,曾经光辉过或者闪现过或者曾和我们息息相关的记忆。 这是个内容丰富的展,对得起它的票价和他的名气, 所以除了拍照,你可以仔细的看,记下那些细节,体会曾经围绕我们的科技时代,也感受未来的种种不可思议
附数码巴比肯展的官方介绍
An immersive exhibition of art, design, film, music and video gamesDigital Revolution explores and celebra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rts through digital technology since the 1970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exhibition brings together a range of artists, filmmakers, architects, designers, musicians and game developers, all of whom are using digital media to push the boundaries of their field.The show also looks to the future and considers the impact of creative coding, DIY and maker-culture, digital communities and the creative possibilities offered by augmented realit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earable technologies and 3D printing.Digital Revolution presents a number of new installations. Umbrellium, best known for its large-scale and mass-participatory outdoor events, presents its first work within a theatre setting - an immersive installation that fills the space with a series of interactive laser sculptures. Universal Everything, one of the UK's leading media art studios, presents a piece allowing visitors to submit a hand-drawn animated artwork that features within the gallery.The exhibition also includes new commissions from global music artist and entrepreneur will.i.am, Yuri Suzuki, Pasha Shapiro and Ernst Weber. It also features new work from a range of artists and performers including Rafael Lozano-Hemmer, Chris Milk, Aaron Koblin, Björk, Amon Tobin, CuteCircuit, together with work by Oscar®-winning visual effects (VFX) supervisor Paul Franklin and his team at Double Negative for Christopher Nolan’s ground-breaking film Inception (2010).DevArt, a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Barbican and Google, presents four new gallery commissions by Karsten Schmidt, Zach Lieberman, Varvara Guljajeva and Mar Canet, all of which push the boundaries of coding as a creative art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