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我觉得这乘风破浪的两首歌挺像上一代人婚姻生活的白描。“男性要有责任心要事业有成”,“女性凭夫贵凭子贵”作两大核心bgm,不仅影响了女性/男性如何看待自己,还有如何评价别人,如何被别人评价。这种压力加上时代的迅速变化,我觉得可能会有ptsd。回相互影响并代际传递(以上主要也是ky上一篇文章里的一些观点及有感)。我觉得说到底在这样的大价值观背景下,还是很难谈“安全感”、“独立”,“女权”。人总是在寻求意义与价值。但如果只有在比较后,只有在相多位置里才能找到安全感,就像“我不需要跑的比鳄鱼快,我只要跑的比你快”的情景下。如何说“人非工具”?

假设在这样的价值观背景下,“人生赢家”、“好丈夫”、“好妻子”、“好孩子”、“好下属”等都有着一致赞同的模板,就像有攻略,有透明的评分体系。那尽力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就好,谁分高谁被肯定。难道不像暖暖的pk体系吗?“清凉”xxx分,“优雅”xxx分,“性感”xxx分,之后汇总评分就可以判出“优劣”。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说“人分工具”并没有用,因为不是一套体系。用考试分数作为“实力”相互pk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只是锦上添花的边角料。我觉得能用数值来核算时,便是在向“工具”简化。不过其实能不能核算也不必要上纲上线,但我觉得至少,当以此作为衡量自己相对位置,以致作为积分用于兑换“自我实现感”,“幸福满足感”,“人生赢家完成度”时,便不自由了。怎么比喻呢?就好像先有人然后有他的标签,比如“慷慨”、“吝啬”、“内向”、“外向”,当记住了标签忘记这个人时,就隔了玻璃了。就像你可以用硫酸纸拓一片叶子,但拿去叶子后,拓下的这张画等于这片叶子吗?你描绘了它,甚至你精确地定义了它,但反过来,描绘的这个轮廓,这个定义,只是这些就是它了吗?也许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拓叶子这件小事我们可以分的清,但很多时候我们分不清。有时我们其实只是在拓叶子,却以为拓的这个画就是那片叶子。过分概括,过分代表。

父母总唠叨剩女、贬值什么的,我主观上觉得生气觉得不对,但当他们用他们的经验阅历讲的时候我很难反驳,虽说“下概论的都是傻瓜”,但总怕自己因为“天真”而吃亏,所以到底是不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到底要不要“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到底会不会“碰壁之后才后悔才知道当时多单蠢”?

时代就是那个“管”,“树林里分叉的路”就是那个“管”,管中窥豹时受过的惊吓,伤痕,被激愤,之后作为阅历,当做抗体,当做经验之谈。

既我们能接收的其实只是被迎合的那部分。又怎知哪些是孩子气的偏见,怎知是不是在刻舟求剑?

我觉得的平权是:不需要谁对谁负责,每人自己对自己负责,不能通过期待其他人的“成功”来替代我需要为“成功”付出的努力,不能期待其他人像个标准社会角色一样标准并且没有任何心理问题与烦恼简单如一片白纸一样地托住我,尊重“成功”,尊重“不成功”,与其原地等待别人通过“顿悟”“觉察”改变,不如自己不断改变,不想用偏见答偏见,至少要具备有冷场的心理承受能力,然后还有些坚硬的坦诚,和些可以等待的信心。

而且我觉得我爸说的挺对的,我跟他埋怨我妈高压政策,他说:少要求点你妈,你多做点事。我琢磨是这码事,经常我的情绪先行,刻板印象先行。要求xxx要xxxx,不然就委屈就受伤就觉得不公平,就像给周围画了一道道线,一个个标签,xxxxxx就是冒犯我,xxxxxxx就是不重视我,xxxxxxx就是不爱我,岂不是一点就着,先言语声讨诉尽委屈纠辩正误,却原地不动只守了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所以学会控制情绪其实很重要,努力改变(๑Ő௰Ő๑),不judge别人,也要对“被迎合”这件事减少需求。

其实除了你自己,别人很难真的难为到你,让你不开心。很多时候我们确实就是在自找烦恼,过于敏感,本来是一条直路,偏要看成山重水复或柳暗花明的,自己脑补不少的加戏,其实没有那么多人生技巧,没有那么多“成功秘诀”,以诚相待,不乱信,不乱judge,不难为自己,不要求别人,多做事,有点热情,有点沉浸,耐心一些,控制下情绪这个小妖精,然后还有更重要的是:爱(。・ω・。)ノ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