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莫泊桑创作的《项链》这个短篇小说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女主用整整辛苦劳作的十年来偿还自己所丢失的项链价值,最后才得知所借的项链是假的(如果小编是女主的话,此时一定是一口老血吐出来!)。对这篇小说的解读大多是从文学的角度出发的,那么作为法律人的我们,应该从中得出什么呢?法律人读《项链》,让你耳目一新。
众所周知,《项链》是由莫泊桑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对于《项链》的故事情节,我们也并不陌生,讲述的就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来炫耀自己的美丽。不料,项链在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最后,得知所借的项链原是一串假钻石项链。莫泊桑不愧为短篇小说之王,寥寥数言,却有跌宕,有起伏,令人不禁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对于《项链》的解读也是异彩纷呈,各执一端。可是,我在众多的解读中,却发现唯独缺少法律人的身影。
在我看来,我们应该抛弃偏见,什么资本主义的拜金呀,虚伪呀,这些话也就骗骗小学生尚可,我想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我们都能够看得出其中的某些酸腐的异味。因而,我们也不必再比较谁比谁更拜金,而谁又比谁更虚伪,这样的阐释与争论似乎没有多少裨益。作为一名立志要以法律为业的法科学生,我总是有一种想要用法学解释我所遇见的每一个问题的冲动,尽管可能并不深刻,甚至可能是谬误,但那就好像是融入血液里的东西,这种冲动强大到令我不可抗拒,这可能就是法学所赋予我的一种思维模式吧!
我觉得《项链》这一个故事最大的张力就在于:马蒂尔德在项链丢失前后判若两人的表现。
而正是这种张力可以引出一个与法律相关的故事。故事总是起承转合。问题就在于我们如何能够出这样的一个故事脉络里梳理出与法律相关的东西。法律与文学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应当说,法律是人类理性的表达,而文学是人类感性的表达。那么,二者地相遇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显然,故事的开头写满了马蒂尔德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她觉得自己本是为了一切精美的和一切豪华的事物而生的,因此不住地感到痛苦。由于自己房屋的寒伧,墙壁的粗糙,家具的陈旧,衣料的庸俗,她非常难过。”这都是人之常情,没有人愿意那样一辈子相濡以沫,生活总会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而让人郁闷、难过。可是,生活也总是有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如果生活总是一如既往的稀疏平常,就不会有什么故事发生了,而这是这些事情是我们摆脱了过去,而走上了一条不同于寻常的生活轨迹。因而,我们大可不必过度解读。
而在钻石项链丢失之前的那个舞会上,马蒂尔德获得从未有过的满足与荣耀,我们可以看到“她用陶醉的姿态舞着,用兴奋的动作舞着,她沉醉在欢乐里,她满意于自己的容貌的胜利,满意于自己的成绩的光荣;满意于那一切阿谀赞叹和那场使得女性认为异常完备而且甜美的凯歌,一种幸福的祥云包围着她。所以她什么都不思虑了。 ”这是多么令人惬意与酣畅的生活。这实际上也只是一位女性再正常不过的经历,我们没有必要用一些“有颜色”的语词去形容这样一位可爱的女人。其实看到这里,我总觉要发生一点什么,否则,马蒂尔德如何在荣耀之夜重新回到自己寒酸的生活之中。而此时,故事正在发生······
“她在镜子跟前脱下了那些围着肩头的大氅之类,想再次端详端详无比荣耀的自己。但是陡然间她发出了一声狂叫。她已经没有那串围着颈项的金刚钻项链了!”她借来的项链丢失了,故事一下因为这样的情节而发生了逆转,马蒂尔德的“一声狂叫”于是她的生活又将改变。她很明白,她连过去的生活都回不去了,而未来的生活对她而言又意味着什么——漫长而艰难的十年还债之路。“他签了许多借据,订了许多破产性的契约,和那些盘剥重利的人,各种不同国籍的放款人打交道。他损害了自己后半生的前程,他不顾成败利钝冒险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姓,并且,想到了将来的苦恼,想到了就会压在身上的黑暗贫穷,想到了整个物质上的匮乏和全部精神上的折磨造成的远景,他感到恐怖了,终于走到那个珠宝商人的柜台边放下了三万六千金法郎,取了那串新项链。 ”
读到这里,我感到了一种以前未曾有过的震撼。我终于可以揭示文学与法律联姻而诞生的出来的一个令人不敢相信的主题:契约精神。
话以到此,我们是否应该抛开我们偏狭的世界观与道德观而重读《项链》?你是否也应该为马蒂尔德执着的信守契约的精神而感动?让我们看一看马蒂尔德因为信守契约而带来的蜕变,“她开始做种种家务上的粗硬工作了,厨房里可厌的日常任务了。她洗濯杯盘碗碟,在罐子锅子的油垢底子上磨坏了那些玫瑰色的手指头。内衣和抹布都由她亲自用肥皂洗濯再晾到绳子上;每天早起,她搬运垃圾下楼,再把水提到楼上,每逢走完一层楼,就得坐在楼梯上喘口气。并且穿着得像是一个平民妇人了,她挽着篮子走到蔬菜店里、杂货店里和肉店里去讲价钱,去挨骂,极力一个铜元一个铜元地去防护她那点儿可怜的零钱。”这与故事开篇时的马蒂尔德的相差何其远哉!这就是“契约精神”的力量,可以让一个女人“脱胎换骨”的力量!一句“契约必须信守”可以让她放弃所有的美丽与荣耀,而一门心思的赚钱还债,我想此时,还会有哪一个人再说“这是对她虚荣心的惩罚”或者“这是她必然要为她的虚荣心而付出的代价”,可是,你甘愿接受这样的惩罚吗?你甘愿付出这样的代价吗?这就是我们的虚伪,我们明明做不到,却还要偏偏指责那些已经做到的人。我们为什么不会首先想到“契约必须信守”的原则?这才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血液里缺乏这样的虔诚信仰,我们的思维里缺乏这样的思考模式,我们的行动里缺乏这样的行为习惯。这恐怕才是我们的问题的根本之所在。
毋庸置疑,在西方思想的发展史上,“契约”一直是一个备受推崇的概念。他们对于契约理论的阐释与思索,以及对于契约理论的实践都值得我们仔细斟酌。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本就缺乏契约思想的浸染,因而“契约精神”的匮乏也是当然之理。尤其是在当下的中国社会里,缺少的不正是像玛蒂尔德这样的一种锲而不舍的“契约精神” 吗?我可以看一看陆续爆发的“信债危机”,我的家乡神木县就是因为深陷信贷危机的泥潭,至今依然无法自拔。而且,尤其严重的还在于摧毁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自然人之间的借贷的发展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其实,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所谓的金融危机,其本质不就是“信用危机”吗?当今之世,国人的“诚信”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欠债还钱”,原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如今却演化为“借钱的是爷爷,要钱的是孙子”的口头语,这样的言辞演化又道出了中国人多少辛酸的往事?“契约必须信守”的原则在我们的土壤里依旧异常稀缺。这就是我们的现实,面对这样的现实,我需要的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激情,精神会稳定这个社会的根基,而激情总是侵蚀着我们的理性。而这种精神无疑就应当是“契约精神”,舍此其谁?如果“契约”不被“信守”,这种信任的危机就不可能被化解,“契约精神”若被泯灭,对人心的好坏的评估又有什么意义呢?
另外,在我们这样的国度里,在“契约必须信守”根基未稳的情况下,就匆忙的引入“情事变更原则”,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情事变更原则的每一次适用都是对“契约必须信守”原则的一次损害。只有在“契约精神”已经深植于我们的土壤之中时,我们才可以对“契约必须信守”的原则做出“修正”,否则就是“破坏”。我们总是在追求完美,我们总是有一种“折中主义”情怀,可是生活并不完美,甚至永远都不会完美,越是被包装的完美无缺的理论,越是在现实生活之中会很快的败下阵来。我们只能向一个方向出击,而不是“既什么又什么”的模式,全方位出击,最终只能将自己困在“局”中,不知所向。因而,在当今的社会,我们的当务之急是需要通过“契约必须信守”的原则构建一个有序的社会,使“契约精神”在我们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而后枝繁叶茂。
此时,《项链》中的马蒂尔德是否会令你肃然起敬?她的故事所折射出来的 “契约精神”是否会对你有所触动或者启示?“十年之末,他俩居然还清了全部债务,连同高利贷者的利钱以及由利上加利滚成的数目。”这是多么令人钦佩的壮举!如果我们的国民能够有这样的意识,我们还会为深陷“信债危机”的泥潭而苦恼吗?“现在,她已经变成了贫苦人家的强健粗硬而且耐苦的妇人了。”这绝对是源于一种“信仰”,因而成为一种“精神”,这十年的还债之旅就像是一次洗礼,而这也是一种生活,与十年之前是那样的不同。这一切,在我看来,就是因为心中那一纸神圣的契约,如果不是对于契约的执着,她们大可不必如此,他们可以选择逃避,甚至只要她直接告知项链丢失的事实,她都可以免去这十年的艰难岁月。但是马蒂尔德选择了“信守”。作为法律人的你,你看到了吗?
当然,在文章的末尾,我还是想说几句题外之话,但却意在法学范畴之内。马蒂尔德向伏来士洁太太借取项链,这可以被看做是情谊关系(即好意施惠),也可以被看做是借用契约。对于情谊关系,自是法外空间,法律自应不必问津。而对于借用契约则属于法内空间,理应受到法律的调整。那么伏来士洁太太将一条假项链借给了马蒂尔德,从小说的情节来看,伏来士洁太太并没有故意虚构或者隐瞒事实的行为,因而尚未构成欺诈。显然这应当属于“错误”(即重大误解),在一般的民法理论,错误并非可撤销契约的法定事由,一般会通过信赖利益损害赔偿予以解决。那么就《项链》的故事情节而言,马蒂尔德借用的是假钻石项链,而返还的是真钻石项链,因而,三万六千金法郎减去五百金法郎而多出的三万一千金法郎应当属于不当得利,需要返还马蒂尔德。当然,无论是情谊关系,还是借用契约关系,我们都能够看得出马蒂尔德身上所突显出来的“信守承诺”的品质,而无论是作为朋友,还是交易的当事人,这种品质都是不可或缺的。
这大概也正是“契约精神”的理想所在,契约不是为了奴役,而是为了更有序的自由,为一种理想的生活。
推荐阅读:
403:那些年,老师们的经典语录(法律思维解读版)
404:中秋,你肯定不知道的事
405:救妈还是救女友?答案给跪了......
406:“司考生”不哭,咱们站起来“撸”!
想看以上推荐的精彩文章吗?赶快在律事通后台(即公众号主页)回复文章前面的编号吧,好文立马跳到碗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