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天一样的生长发育着。妈妈走出房门的时候,乖乖的眼睛会追着妈妈一直到门口,嘴里“啊,啊呵,啊啊,啊啊呵”的送妈妈出门;吃奶的时候手扶着妈妈,眼睛盯着妈妈的脸,腿脚不停地蹬踹踢腾;如果捕捉到异样的声音,会停下手舞足蹈的动作转动着小脑瓜到处寻找。
哭的时候有眼泪了,泪珠滚落,泪水双流。乖乖不是爱哭的孩子,哭是一种表达需求的方式。吃不饱会大声哭,用哭表示还得吃,嘴急的耐不住哪怕是一眨眼的时间,直到满足他那小小的愿望。拉了尿了,也哭,召唤家人赶紧帮他清洁洗换。洗澡时间到了还是哭,那是着急急的,把他放在水里立刻就一边手脚挥舞着玩儿水,一边和妈妈“啊哦,啊啊呵,哦啊,啊呵”的聊天。
笑的时候最撩人,笑点低,稍一触摸,眼睛亮亮的咧嘴就笑。笑起来脸上的表情可丰富了,小嘴张着一撅一撅的扬着下巴,眼睛眯起来萌萌的,下眼睑会现出小窝窝。胸脯挺得老高,脚蹬抵着床铺,手一抓一抓地像要抱住什么,笑得那叫甜呀,那迷人的笑声把家人的心都融化了。
爱笑的乖乖情感也很丰富,没人理他了,他就大声“嗯嗯,啊嗯啊,啊啊”的说话,嘴唇一开一合的吧嗒出声响来叫人过来和他玩儿。说话,出声,没有得到回应,还有拿手的一招——大哭,听见乖乖响亮的哭声,爸爸、妈妈、家人们很快就来到他的身边,抱起来安抚,陪玩儿逗笑。小小的孩子好聪明啊,有很多办法和父母家人交流沟通,吸引家人的注意力,让大家都围着他转。
天气好的时候,我和乖妈带他下楼晒太阳,邻居家的姥姥逗着小孙女儿玩儿,小女孩儿看着奶奶夸张有趣的动作笑得前仰后合,乖乖也跟着捡笑,“啊,啊,啊啊”,笑得全身晃动。
小女孩儿奶奶听见乖乖甜甜的笑声,回过头来说:“嘿,跟一个逗着玩儿,两个都笑了。乖乖你也想跟我们玩儿呀,啊,大乖乖。”
“咔咔咔,啊,喔喔,啊啊哈。”邻居姥姥轻轻地踏着脚步,手点乖乖的心窝处逗乖乖,小女孩儿和乖乖又一起笑个不停。
乖乖不认生,邻居姥姥们一逗就“啊呵啊呵,啊喔喔”的头偏着,手使劲的扶住妈妈的肩膀,膝盖顶住妈妈的肚子,身体一上一下的来回活动,越逗越欢实,姥姥们都要回家了,不逗他玩儿了,他还手张着“嗯嗯啊,啊啊哈”的嚷着让人家跟他玩儿呢。
之前,我们和邻居很少接触,见面打个招呼足以。很多邻居姓什么叫什么,住几门几号,我们都不知道,孩子成为了邻里之间拉近距离的纽带。乖乖笑点低,一个动作,一句话,一种声音,都会让他“啊哈,啊”的笑个不停,醉人的笑声会让人忘记一切烦恼。
乖和石头的声音,都很好听。哭的时候,声音洪亮,中气饱满。笑的时候,小孩子们都有的稚嫩外加一点点磁性,听到孩子的笑声,一切烦恼都没有了。乖爸从事律师职业,乖妈从事幼师职业,乖和石头遗传父母能言善辩的基因,也善于与大人交流,嘴里总是“啊,啊哈,嗯嗯啊”的嘚啵嘚啵的叨咕着,至于说的是什么,还真得费点儿心思去猜测。
不接触婴儿就不懂婴儿语言,更不能很好的与婴儿沟通交流。一次,因为乖妈生病了,把乖乖送到姑姥姥家几天,夜里孩子哭闹,“啊哈,啊,嗯啊哈”的边哭边说。姑姥姥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哭,孩子说的话也听不懂,急得抓耳挠腮,半夜了给乖妈打电话说:“乖乖半夜醒了就哭,嘴里嘚啵的是什么谁也不懂,怎么办呀?”
“小姑,你把手指放在他嘴边上,他张嘴要吃的话,就是饿了。”乖妈说。
“我试试啊。”小姑姥姥按照乖妈的方法用手指试了试说:“还真是饿了,不饿应该不哭吧。”
乖乖吃了奶以后,睡了一会儿,又开始梨花带雨的大哭。小姑姥姥猜不透孩子叨咕的是什么,只有着急的份儿。乖妈说孩子离开妈妈,闻不到妈妈的味道,对周围的人和新的环境不熟悉,感觉不安全。这也提醒了乖妈,孩子一定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生活环境,身边的监护人不能随意更换。
性格活波开朗,爱说爱笑的乖和石头,每天都和妈妈有说不完的话。婴儿的语言真是太奇妙了,口语加面部表情加肢体动作协助,简简单单的就传达了婴儿的需求和情感。不琢磨婴儿语言的含义,在突然发生的事情面前,往往不是直接的解开谜团,而是把简单的事情想得很复杂,闹出很多笑话来。
听了乖妈小姑的急切电话,我想起了乖妈小时候的一件小事。乖妈9个多月的时候,抱着奶瓶没完没了的大哭。
乖妈小姑说:“这孩子今天怎么了,哭起来没完?”
“看看是不是嘴里长口疮了?”乖妈二姑着急地说。
小姑把乖妈放在床上,拿手电桶照了照,说:“没有啊。”
“摸摸肚子凉不凉?”乖妈奶奶一边用手摸着乖妈的肚子一边说:“肚子不凉不涨,软软的。”
“啊喔,啊啊,喔呵喔啊。”小姑把奶嘴放乖妈嘴里,乖妈嘬几下吐出来就哭,再嘬还哭。乖妈不知道家人听到她没头没脑的哭,有多着急,哭得那么委屈,哭得那么任性,哭得人心急火燎的,怎么都哄不好。
那时候,因为家里房子不够住,我们不再孩子身边,孩子大哭不止,小姑说:“给她妈她爸打电话吧,去医院检查检查。”
“刚才还没事呢,是不是奶热吃不了啊?”乖妈婶婶正在喂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吃奶,听到乖妈哭,提醒说。
二姑摸了摸奶瓶说:“不烫,正合适。”
二叔把鸽子轰得纷纷飞走了以后,从房上下来,抱起乖妈左看右看的,也没看出孩子有什么异样,哄着说:“哭什么呀,哪儿疼指指。”
乖妈小时候管二叔叫二爸,管婶婶叫婶儿妈,长大以后也没有改口。乖妈二叔喜欢跟动物打交道,鸽子鸟,鸡鸭鹅,猫狗兔,凡是活物都喜欢。哄孩子也有窍门,多闹多调皮的孩子,到他跟前全都乖乖的,孩子们都喜欢跟他玩儿。可是,面对乖妈莫名其妙的大哭,二叔也没了主意,搓着手转圈。
一家人围着乖妈急得团团转,不知所措的时候,乖妈爷爷下班回家了。一进门,就听乖妈小姑说:“爷爷回来了,快看看您孙女儿,哭得泪人似的,不知道怎么啦。”
爷爷抱过孩子说:“是不是饿了呀?”
二姑说:“喂她奶不吃呀。”
“长口疮了吧?再喂喂她。”
奶嘴一放进乖妈嘴里,嘬几下,又开始摇头大哭。爷爷发现奶瓶里的奶没有流动,拿过奶瓶来看了看奶嘴,看不清,放嘴里试试,没吸出奶来,大笑着说:“这是谁这么粗心,奶嘴没扎眼儿就给孩子吃奶,饿得孩子嗷嗷叫。孩子不会说话,不哭才怪呢。”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太好笑了,这么多人,怎么就没往奶嘴上想啊,干着急。”乖妈小姑说。
“都别在这儿笑了,赶紧烧一根大针,给奶嘴扎眼儿去吧。”乖妈奶奶又好气又好笑地说:“孩子一哭,这心就乱了,以为是生病了,谁往奶嘴上想啊。”
乖妈婶婶风趣地说:“哈哈哈,着了半天急,想不到是奶嘴没扎眼儿。”
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太好笑了,简单的事情做起来为什么不简单呢。
人们都习惯遇事不着边际的假设猜想,摆在面前的本就存在的物质却被忽视了。当我回想起乖妈小时候因为奶嘴没扎圆孔这件事的时候,脑海里忽然闪现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样的一句禅语来。我不确定我懂不懂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努力的想要参透人生三境界中的第二境界。
在人的一生之中,经历了太多的得不到的名利地位,不能拥有的金钱财富,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尔虞我诈的同业竞争。这些飘忽不定的事情,带走了很多人对事物的理性辨别和清醒判断,带来了对物质的不可抵御的痴狂和欲望。对财富物质的贪婪攫取,致使一些人走不出假恶丑的怪圈,存在于眼前的世间万物被忽视,被抛弃,被扭曲。那高山流水阻隔了人们追求享乐的路途——是眼障。那自然界的美丽风景,不及绚烂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刺激——是心障。
当人们获得了无尽的财富时,却没有感到有多满足,转而需要更多的精神财富。而没有获得想要拥有的足够多的财富的人,经历了不懈的苦苦追求,获利不丰,身心俱疲,得与失不匹配,慢慢地停下了脚步,细细思考这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人生苦短,百年而已,究竟什么是生活的真谛?拥有了金钱财富就快乐幸福了吗?如何填补精神的空虚?独乐乐和众乐乐可是大不相同的啊。
就像乖妈吃奶用的奶嘴奶瓶,摆在眼前,触手可得,偏偏绕了一个大圈子,去找寻引起孩子哭闹的奶嘴之外的东西。不是乖妈爷爷慧眼识金,这个圈子可能还要绕一阵。这也印证了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经过不断的修炼,领悟到的人生三境界的禅机哲理。
我们最初看到的奶嘴,真实存在,乖妈哭也是因为奶嘴,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我们跳开了奶嘴奶瓶,转移了对奶嘴奶瓶的关注,生发出很多联想,诸多可能引起的麻烦和问题,引起我们的思考。跳开了奶嘴奶瓶,我们关注的不是奶嘴奶瓶了,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乖妈爷爷通过观察,发现了事情的起因。这一发现,圆满的化解了大家的担心和困扰,大家又开始关注这个奶嘴奶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其实,物质本就存在,何谈是与不是。是与不是,是感知与认识再感知的升华过程。这一过程是心态变化的过程,是对事物从表象到本质再到本真的认识过程。
人们经过很多年的兜兜转转,才能在苏轼所说的“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循环往复中,跳脱出来,回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本真境界,既人生第三境界。这超然的第三境界实在不是那么容易到达的。只有不断地修炼,放下该放下的,舍弃该舍弃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回归自然,不在得与失之间徘徊计较。一笑了了,有何不了,了了即了。
噢,真有意思,怎么说得这么远啊,有点儿不着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