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有彼美玉,命途多舛

和氏璧——有彼美玉,命途多舛_第1张图片
半月板里的卷纸版和氏璧

记得在半月板热播的时候,随便瞅了一眼,就看到了历史上著名的一件宝物——和氏璧,然后又瞅了一眼就瞎了——惠文王什么时候见到和氏璧了,还是和这位玛丽月一起端详,玛丽月还指着这块长得特别像酒店厕所超大卷纸的和氏璧说因为这玉有卞和的血泪在,所以在玉璧里有不易察觉的血丝,她小时候和竹马黄歇一起发现过。真心是尴了个大尬,这么一块秘制像乳白色玻璃,最多也就是阿富汗玉的,连玉璧基本形制都没有的玉璧哪来的什么血丝巴拉巴拉的→_→。


关于和氏璧,相传是楚国的宝物,它的诞生、流转都充满着传奇色彩,比现在玛丽苏女主角的故事还要精彩不知道多少。

和氏璧是由春秋时期一个叫卞和的人发现的,那时楚国的国君还是厉王,他把玉石献给楚王,楚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那人说这只是石头,厉王一怒之下就砍掉了他左脚。多年过去之后,武王即位,他又一次进献美玉,这次他失去了另一只脚。后来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美玉痛哭三天三夜,泪尽而血替之,文王怪之,遂问,天下受刖刑的人那么多,你为何这样伤心?卞和说,美玉被当成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说谎者,故而伤心。后来文王叫人剖开,果然得到美玉,遂命名为和氏璧。

和氏璧的出现是浸满了血泪的,这个故事是充满神话色彩的,有很多演绎的成分,但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本来史料就缺失严重,所以和氏璧的确切由来恐怕就更难考证了。

作为楚国之宝,和氏璧一直在楚国王室里,直到后来赵惠文王时期,才流转到了赵国。所以,半月板里,秦惠文王和玛丽月一起赏玉根本是无稽之谈,毕竟赵惠文王是在秦昭襄王登基很久之后才上位的赵国国君,而秦惠文王此时造就作古多年。至于是如何流转的,有说法是因为姻亲关系,才由楚入赵,不过这点在史料上是语焉不详的。还有说法是,在楚威王时期,楚令尹昭阳受到威王表彰,得到了和氏璧,却在率宾客游赤山赏美玉时发现和氏璧不翼而飞,失踪后的和氏璧在五十余年后,在赵国集市上莫名现身,故而被赵惠文王得到了。

这段故事在《大秦帝国》里的演绎也是很有意思,在《纵横》里,还是昭阳门客的张仪因为莫名搅进了和氏璧丢失一事,而当时的他是门客里资历最浅的,故而被诬告偷了和氏璧,遭到毒打和驱逐,最后发现和氏璧还是在昭阳府上。这点也成了后来张仪任秦相之后拼命针对楚国,常年欺侮怀王、报复昭阳的一个原因。而后来,和氏璧又回归了楚国王室,在怀王被囚章台的时候还带在身边。但是剧里为了洗白秦国,改编了怀王之事,说成是宣太后觉得怀王是块烫手的山芋,怕怀王成为其他各国合纵攻秦的借口,所以急于把怀王送回楚国,但是怀王出了秦国后,先到楚国,被儿子拒绝,又到其他各国,甚至于是到了赵国,都没有人肯收留他,最后他都拿出和氏璧给赵国主政者奉阳君,但是贪婪如奉阳君,收了玉璧却依旧把楚王赶走了。电视剧里对于和氏璧的演绎也是很有意思,将张仪被打和和氏璧丢失的传闻结合,又用这么一个编造出来的怀王游历之事,给和氏璧由楚入赵加了个合理的解释。这里虽然不合史实,也看似有故意抹黑六国之人,洗白秦国的嫌疑,但是我觉得是合情合理的,毕竟六国也并非什么良善之国,都是有各自的小算盘的,这点在战国时期其他事件里都可以看出来,只是受到太史公的黑秦影响(讲真,不知道太史公那几个当秦国大将的老祖宗在地下怎么想),想当然的就把在秦国对立面的六国美化了,这和清末慈禧珍妃之事是一个道理╮(╯_╰)╭。

和氏璧入赵后,就被秦昭襄王得知了,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或许是膨胀了,或许是想找借口收拾赵国,他提出要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之后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完璧归赵一事,此事之后,蔺相如就一战成名,被赵王奉为座上宾,再后,就有了小学课本里另外三则故事——渑池相会,负荆请罪,将相和。

不过,不管怎样,最终和氏璧兜兜转转还是在几十年后到了秦国,到了秦始皇手中。在秦王扫六和之后,有说法是秦始皇用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上面刻着大篆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为丞相李斯所书。也有说法是此玉玺是由蓝田白玉制成,而和氏璧不知所踪,自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至此,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出现了,这也就是开篇的时候说的和氏璧的形状。按照现在出土的那么多玉璧形状来看,玉璧不管是简单的环状还是有装饰性的出郭璧,玉璧都是比较扁的,而一般的玺,都是块状的,显然,是很难由常见的玉璧制成,毕竟厚度远远不够。故而,也有人认为所谓和氏璧可能只是一块璞玉,而非常见的玉璧形状。在半月板和《大秦帝国》里,都是以环状的玉璧形象出现,这虽然符合人们印象里的和氏璧的感觉,但是却是和后世和氏璧被制成玉玺一事有所矛盾。(个人小看法,一种情况,就是和氏璧确实是玉璧,也确实是落入了始皇帝手里,但是最后没有制成玉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和氏璧是一块璞玉,在始皇帝得到后制成玉玺。毕竟玉璧是很大的一块,按照电视剧里的厚度来说,确实可以做成玉玺,但是切了玉璧的一块做玉玺总是不符合人们正常逻辑的)


和氏璧——有彼美玉,命途多舛_第2张图片
随手找的一张常见玉璧,怎么看都没法改成大块的玉玺

在始皇之后,和氏璧似乎就和传国玉玺捆绑在一起出现了,和氏璧的传说也由传国玉玺的传说接棒了。先是秦末子婴献玉玺于刘邦,传至西汉东汉交接时,王莽乱政,在此期间,玉玺还被磕坏一角,后以金补之。再往后就是三国时期,孙坚和袁术先后得之,也先后迅速丧命,记得在新三国里,孙坚第一次发现玉玺时,是和自己的小儿子——后来的东吴霸主孙权一起看到的,孙坚是一脸兴奋,而时年九岁的孙权却觉得这是个亡国丧命之物,实在不详,这几句仿佛开了上帝视角,偷看后面剧本的台词着实是意味深长的。因为在此后,记载得到此玉玺的魏晋也都是昙花一现,南北朝时期,玉玺也是时隐时现,直至隋朝,得到玉玺的隋朝也是迅速衰亡,而玉玺也据说是由萧后带走入突厥,后来玉玺又回归李唐王室,由此,李唐王室内部动荡不堪,几乎每一次王位交接都充斥着刀光剑影,没过太久,就进入了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而玉玺也是在此丢失,虽然后来宋太祖时期,据说又找到了玉玺,但是,在北兵南犯,金兵攻入宋王朝的时候,玉玺再一次丢失,至此这枚充满传奇色彩的玉玺算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和氏璧的出现是混合着血泪的,在楚国王室沉寂多年后,以某种方式入赵,而赵国就被当时的虎狼之秦盯上了,赵惠文王历经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这些险境,经由蔺相如廉颇等人护卫,才勉强保全自身,但是后来秦国紧盯赵国不放,在惠文王和孝成王父子两代,虽然赵军在马服君的统帅下,于阏与之战大败秦军,但是没多久,就在长平之战中败光了家底,加上后期的邯郸保卫战等,此后的赵国就是一蹶不振直至始皇灭赵。始皇得到和氏璧后,以此为玺,想传千万世,然而二世就亡。此后,和氏璧自身颠沛流离,命运多舛,而得之者往往也是命不久矣,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若是把和氏璧比作美人,那便必是妲己那样的蛇蝎美人,美则美矣,却是致命之美,步步生莲,皆是血泪幻化浇灌而成。

最后放几张电视剧照


和氏璧——有彼美玉,命途多舛_第3张图片
半月板的卷纸


和氏璧——有彼美玉,命途多舛_第4张图片
大秦帝国的赵国舞蹈家

和氏璧——有彼美玉,命途多舛_第5张图片
大秦帝国的赵国舞蹈家

和氏璧——有彼美玉,命途多舛_第6张图片
来自赵国舞蹈家的愤怒(「・ω・)「嘿


和氏璧——有彼美玉,命途多舛_第7张图片
来自稷儿和广大吃瓜群众的心声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氏璧——有彼美玉,命途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