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ables包含4个表,5个链。其中表是按照对数据包的操作区分的,链是按照不同的Hook点来区分的,表和链实际上是netfilter的两个维度。      4个表:filter,nat,mangle,raw,默认表是filter(没有指定表的时候就是filter表)。表的处理优先级:raw>mangle>nat>filter。

          filter:一般的过滤功能

          nat:用于nat功能(端口映射,地址映射等)

           mangle:用于对特定数据包的修改

           raw:有限级最高,设置raw时一般是为了不再让iptables做数据包的链接跟踪处理,提高性能

      5个链:PREROUTING,INPUT,FORWARD,OUTPUT,POSTROUTING。

           PREROUTING:数据包进入路由表之前

           INPUT:通过路由表后目的地为本机

           FORWARDING:通过路由表后,目的地不为本机

           OUTPUT:由本机产生,向外转发

           POSTROUTIONG:发送到网卡接口之前。

规则表:

1.filter表——三个链:INPUT、FORWARD、OUTPUT
作用:过滤数据包  内核模块:iptables_filter.
2.Nat表——三个链:PREROUTING、POSTROUTING、OUTPUT
作用:用于网络地址转换(IP、端口) 内核模块:iptable_nat
3.Mangle表——五个链:PREROUTING、POSTROUTING、INPUT、OUTPUT、FORWARD
作用:修改数据包的服务类型、TTL、并且可以配置路由实现QOS内核模块:iptable_mangle(别看这个表这么麻烦,咱们设置策略时几乎都不会用到它)
4.Raw表——两个链:OUTPUT、PREROUTING
作用:决定数据包是否被状态跟踪机制处理  内核模块:iptable_raw
(这个是REHL4没有的,不过不用怕,用的不多)

规则链:

1.INPUT——进来的数据包应用此规则链中的策略
2.OUTPUT——外出的数据包应用此规则链中的策略
3.FORWARD——转发数据包时应用此规则链中的策略
4.PREROUTING——对数据包作路由选择前应用此链中的规则
(记住!所有的数据包进来的时侯都先由这个链处理)
5.POSTROUTING——对数据包作路由选择后应用此链中的规则
(所有的数据包出来的时侯都先由这个链处理)

规则表之间的优先顺序:

Raw——mangle——nat——filter
规则链之间的优先顺序(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入站数据流向

    从外界到达防火墙的数据包,先被PREROUTING规则链处理(是否修改数据包地址等),之后会进行路由选择(判断该数据包应该发往何处),如果数据包的目标主机是防火墙本机(比如说Internet用户访问防火墙主机中的web服务器的数据包),那么内核将其传给INPUT链进行处理(决定是否允许通过等),通过以后再交给系统上层的应用程序(比如Apache服务器)进行响应。

第二冲情况:转发数据流向

    来自外界的数据包到达防火墙后,首先被PREROUTING规则链处理,之后会进行路由选择,如果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是其它外部地址(比如局域网用户通过网关访问QQ站点的数据包),则内核将其传递给FORWARD链进行处理(是否转发或拦截),然后再交给POSTROUTING规则链(是否修改数据包的地址等)进行处理。

第三种情况:出站数据流向
     防火墙本机向外部地址发送的数据包(比如在防火墙主机中测试公网DNS服务器时),首先被OUTPUT规则链处理,之后进行路由选择,然后传递给POSTROUTING规则链(是否修改数据包的地址等)进行处理。

           POSTROUTIONG:发送到网卡接口之前。如下图:

    iptables中表和链的对应关系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