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描述

最近有同事注意到一台线上服务器的SSD寿命消耗比较快,因此对数据写入情况做了追踪。

通过df能明显看到硬盘分区/dev/sda1空间的变化,约10-20s左右会写一批数据,约3GB左右,然后数据被删除。

[root@67-31 conf]# df -h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dev/sda1 50G 6.4G 41G 14% /tmpfs 63G 0 63G 0% /dev/shm/dev/sda3 207G 161G 36G 83% /data[root@67-31 conf]# df -h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dev/sda1 50G 3.7G 44G 8% /tmpfs 63G 0 63G 0% /dev/shm/dev/sda3 207G 161G 35G 83% /data[root@67-31 conf]# df -h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dev/sda1 50G 4.1G 43G 9% /tmpfs 63G 0 63G 0% /dev/shm/dev/sda3 207G 162G 35G 83% /data

通过df -i查看inode数量没有明显变化,能确定是操作了一个(或一些)比较大的文件。

[root@67-31 conf]# df -i文件系统 Inode 已用(I) 可用(I) 已用(I)%% 挂载点/dev/sda1 3276800 186694 3090106 6% /tmpfs 16512042 1 16512041 1% /dev/shm/dev/sda3 13729792 15806 13713986 1% /data[root@67-31 conf]# df -i文件系统 Inode 已用(I) 可用(I) 已用(I)%% 挂载点/dev/sda1 3276800 186694 3090106 6% /tmpfs 16512042 1 16512041 1% /dev/shm/dev/sda3 13729792 15805 13713987 1% /data

现象确认

首先找出来磁盘IO操作比较多的进程。这次使用的神器是iotop

iotop -d 1 -obk -a | cut -c -200

由于这台服务器上只有redis服务和一些java程序,java程序的process name比较长,所以cut一下。 从输出来看,大部分输出是redis-server这个进程产生的。可以确定是redis-server这个进程造成。

继续用iotop检查redis的操作规律:

通过redis-server的pid可以看到改进程正在操作的文件名:

ls -l /proc//fd/

看到该进程操作的文件名为/home/redis/temp-123134.rdb

到目前为止,我们找到了有问题的进程名和涉及的文件,似乎现象已经清楚了。下面开始查找原因。

追查原因

Redis是一个数据存储/缓存软件。

类似软件总有各种磁盘操作的问题。 出于性能考虑,这类软件的数据大都在内存中缓存,然后同步到磁盘上,如果选择的同步策略与应用场景不匹配,就会出现问题。

先看一下redis的配置

...timeout 0databases 16save 60 10000rdbcompression yesdbfilename /data/redisdb/dump-56392.rdbdir ./slave-serve-stale-data yesmaxclients 500appendonly noappendfsync everysecno-appendfsync-on-rewrite noslowlog-log-slower-than -1slowlog-max-len 1vm-enabled novm-swap-file /tmp/redis.swapvm-max-memory 0vm-page-size 32vm-pages 134217728vm-max-threads 4maxmemory 16294967296hash-max-zipmap-entries 512hash-max-zipmap-value 64list-max-ziplist-entries 512list-max-ziplist-value 64set-max-intset-entries 512zset-max-ziplist-entries 128zset-max-ziplist-value 64activerehashing yes...

注意其中关于save的配置:

# Save the DB on disk:##   save  ##   Will save the DB if both the given number of seconds and the given#   number of write operations against the DB occurred.##   In the example below the behaviour will be to save:#   after 900 sec (15 min) if at least 1 key changed#   after 300 sec (5 min) if at least 10 keys changed#   after 60 sec if at least 10000 keys changed##   Note: you can disable saving at all commenting all the "save" lines.save 60 10000

这个参数可能在更新比较频繁时,能导致数据频繁写入文件系统。直觉告诉我,这个可能性超过60%。

从 Redis邮件组里的一个讨论可以看到类似关于Redis的SAVEBGSAVE过程的探讨。

那数据更新发生的频率到底怎样呢?

# while true; do date; ./redis-cli -h 127.0.0.1 -p 56392 info | grep total_commands_processed; sleep 10; doneFri Feb 28 11:51:22 CST 2014total_commands_processed:401363929Fri Feb 28 11:52:22 CST 2014total_commands_processed:401371925

估算出每分钟有七千多次操作,注意这个操作数包含读和写,纯写入操作的数据应该很少。

因此save发生的周期至少是60秒+10000次更新操作的时间,估算肯定超过2分钟。

与之前观察到的现象有出入。这条线索似乎到此已经断了。

从配置文件往下看:

dir ./

想到刚才查出的那个大文件,正好在dir指定的这个目录。

继续往下看:

dbfilename /data/redisdb/dump-56392.rdb

数据文件保存到了另一个单独的数据分区里。

从这两点可以推测发生了文件的跨分区转移。 不过从之前的现象来看/data所在分区/dev/sda3的磁盘操作很少。

现在来回头看看redis的日志。有一行内容值得怀疑:

Error moving temp DB file on the final destination: Invalid cross-device link

这条失败记录非常重要,确认发生了跨设备的文件操作,而且解释了/dev/sda3磁盘操作很少的现象。

看到这里,可以进行再一次推演:

  1. 数据更新数量(changes)达到save参数指定的10000个,触发save流程

    1. 60秒后开始写temp文件(即刚才看到的大文件);

    2. 约20秒后写完temp文件;

    3. 开始rename。但是源与目标不属于同一个设备,所以失败

    4. 整个save流程失败!

    5. 内部计数器保留的changes保持不变


  2. 由于redis内存数据与磁盘数据差异仍然超过10000个,即使最近60秒没有新的change,仍然要立即重新进行上一步骤。

  3. 重试结果持续失败,从长期趋势来看,形成每20秒为周期的高IOPS现象。

这一假设能够符合刚才观察到的所有现象,最终的原因是以下两方面组合造成:

  • 开启了save

  • dbfilenamedir在不同设备,save失败

阻断任何一个都可消除IOPS过高的现象。

补充:

实际使用Redis过程中,开启save导致iops过高比较常见,需要多关注。

至于temp文件与dbfile在不同设备的情况比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