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3

关于赤坎老街机器人教育


2018-01-03_第1张图片
2018跨年岭南师范学院钟楼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6年级开始学习编程,打败人类围棋顶尖高手李世石的AlphaGo之缔造者、谷歌人工智能设计师杰米斯,也从8岁就开始喜欢上编程了。

是的,那些超越我们想象的人,从小就在参与我们没有考虑到的事了。通过不断地扩充知识,最后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美国,儿童学习计算机编程并不只是家长们或者奥巴马等一类政客的情怀而已。其实它源自于一整个社会,教育环境甚至是家长教育理念的支持。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家长教育理念的支持对孩子学习计算机编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驱使作用。



人与人最大区别不是视力上的差距,而是视野上的差距。

视力可以看到同样的东西,视野却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

我们生活中常说,这个人很low,这件事很low。

相对的,那怎样才算很international呢?

什么才是international view呢?

其中道理或许并没有那么复杂。

Steve Jobs 史蒂夫.乔布斯说过

"Everybody in this country should learn how to program a computer...because it teaches you how to think" 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计算机编程...因为它能教会你如何思考。

近几年来,美国对儿童编程课程的重视从未放松过。一方面,美国人通过完善教育机构、开发新项目、修订政策条款等措施使得教育系统正在进行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蓬勃发展的科技行业,涌现出了大量的科技工作机会,并由此使得计算机编程教育行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一种趋势之下,美国家长们的教育理念也正发生着变化。

现如今,在大多数美国人的教育理念里:计算机编程对于儿童来说其实就是一种用于创造的艺术,其内容包罗万象,从计算机场景游戏和手机APP乃至计算机模型统统都可以囊括在这种艺术创造的范围之内。不仅如此,他们同时也认为:计算机编程是像阅读和写作一样应该被孩子拥有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不管孩子以后选择的是怎样的职业。

但很多时候,我们会片面地去理解这些事情

比如说,听到英国两个字自然会想到绅士,听到美国自然想到自由,听到德国想到严谨,听到法国想到浪漫,听到丹麦想到童话,听到南非想到野性,听到澳洲想到袋鼠……这些都是最狭义国际视野的具化。那歪果仁听到中国时想到的第一个词是什么呢?

“中国人都是功夫熊猫。”曾几何时,因为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在美国很出名,中国武馆也在国外遍地开花。在许多歪果仁眼里,中国人从小就练功夫,虽然不一定能像李小龙、李连杰那样飞檐走壁,但是对付个把地痞流氓还是绰绰有余。想到曾经一个经历,在深夜酒吧聚会结束后回家,两个体型彪悍孔武有力的老美朋友说:“你自己回去没问题,坏人都怕中国功夫。”让我哭笑不得。

“中国人个个都会打乒乓球。“虽然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马龙张继科宇宙最强,但是不过水平还是因人而异,像笔者就打得不好。有一次被黑人朋友打败了,朋友得意洋洋说自己打乒乓球赢了中国人,我赶紧承认,自己的乒乓球是中国人里水平最差的那种。

讲这么多故事和例子,我们不是维基百科,不可能知道世界上的所有事,也无需要求360度全方位的视野,但是我们要学会接受容纳不一样的观念,拥有国际视野的内心,可以充分包容与尊重,抛弃偏见与傲慢,处事不卑不亢。

我们从来不认为视野是天生的,环境造就人,视野改变人

我们通过不断了解世界,通过所见的事,所遇的人,所看的书,所构思的东西,了解了这个世界,然后我们脑袋里的世界又不断反过来改造我们。


2018-01-03_第2张图片


当不同的零件在手中,慢慢地变成会动的机器人,当手中的字母和数字,变成一个个程序,这些会让小孩子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从教育学的原理来说,让孩子喜欢学习一点也不难: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追求成就感,只要孩子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他就会很有兴趣也会很努力地学下去,其努力程度会让大人都吃惊。如果孩子能有这样的学习愿望,您还需要担心他的成绩吗?在学习型社会,只有热爱学习的人才能成功!

通过编程,孩子提高学习的能力,成绩也一直排在上游,他会更加享受学习,才会真正爱上学习。


为孩子前途着想,就应该让孩子去学习编程。

孩子学习编程,并不是为了让他们将来都当程序员。少儿编程不同于IT职业教育,它减少了对于编程语言的实际操作的重视,转而更加关注通过编程教育培养孩子们的计算机思维与创造能力,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力以及发展团队合作和沟通等全方位能力。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编程能给孩子一个未来

而少儿编程

已经来到了一个最好的时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