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看张图片,
江财某学长成功考研入北大。
忽然想到了考研这个话题,这些年,考研的火热程度超乎想象。
可是大家为什么要争先恐后的考研?
先给大家看一组数据:2018年毕业生将达800多万,又创新高。
800多万!什么概念?!
贫富差距明显,人才上升渠道变窄,本科生已经烂大街,本科学历迅速贬值,而打击最大的还是双非普通本科学校,学历上没有优势,而有些名校像清北上复交的路相对平坦一些,可是名校学生毕竟只是少数。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这800万数字就像是一个石头,压在胸前喘不过起来,如果再加上家里没有什么人脉,专业又相对冷门的话,不考研的话似乎真的是没有什么竞争优势。
所以考研原因之一弥补本科学历劣势。
可是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HR还是很看重本科学历的,而且这几年,研究生也很多。
但总体观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起薪:
原因之二就是逃避。
他们害怕毕业害怕的要死,读研意味着可以暂时不全职工作,可以逃离激烈的就业市场,可以暂时享受几年好时光,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因为这个才决定考研。
可是,要问问自己,家里条件是否允许,毕竟条件好的只是少数人,可以暂时不用考虑就业,读冷门专业似乎也不用焦虑,出国留学几年读研几年再读博几年,但其实大部分人只是普通家庭,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还在拿着父母的钱,心里该是会有负罪感的吧。
而且,盲目考研,这份研究生学历不但不会是敲门砖,反而会是负担,有很多研究生学历和能力根本不相符合,哪怕一时进了名企,在工作中,褪去了学历光环,看重的还是个人能力。
再提一个新闻记录片,很火的一个纪录片《毕业了》。
片中的几个人物,毕业于南京大学,是,南京大学,中国排名前十的大学,可是呢?都屡屡碰壁,被无数公司拒绝,投的无数份简历都石沉大海。
其中有一个男生是历史系的,大家都知道,历史学,千古冷门专业,本来想读博但家里条件实在不允许,最终去面试中学历史老师,可是,第一轮就被刷下来了。
是的,第一轮就被刷了!
片中还有一个江西老乡,南大研究生,一开始犹豫到底要不要去大城市闯荡,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家乡企业进行面试。
他还是算幸运的,面试过了,尽管薪酬和他设想的差距挺大。
写到这里,我整个人都很丧。
想想自己一开学就坚定的考研想法,它动摇了,一是因为我不知道我当时决定考研是真的想提升学历还是一时的胜负感作怪。 二是因为上面那个纪录片呈现出来的血淋漓的事实;看到学校出国的项目政策,又想出国,只需要满足加权成绩和雅思成绩即可;忽然又想就业,早早经济独立......
而且很多事,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原来考研所付出的精力和时间是超乎我想象的,还记得在老图书馆的时候,有一次待的比较晚,准备回宿舍,下楼发现图书馆一楼,站满了“考研大军”。
他们在背书,声音很大,却又很克制,那一刻,我很恍惚。另外,考研会错过秋招的黄金求职期,等待成绩的过程也是漫长和煎熬的......
再加上,所谓的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都只是相对的,暂时的,这些年经管类专业很火爆,尤其是金融会计一类,在我填志愿的时候,我发现几乎每个大学都设立了会计这个专业,一大伙人往这个专业挤(我也是其中一个)......
2021年毕业生又将多少呢?反正我将会是那么多毕业生的一员,百万人过独木桥的场景,不忍直视。
前几天,看到学长学姐穿毕业服迎面走来的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时间真的不多了,马上大二了,马上当学姐了......有些事情,会越想越焦虑。
可能有些事情,你用了大学四年都想不明白,一毕业,工作了,幡然领悟,这是大多数人的通病。奈何时间是不会回头的。
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一入大学就坚定了目标并能坚持走下去的人少而珍贵,大多数人既焦虑又迷茫地走着。
对于以上所述,我实在无法给你们总结然后盛出一碗充满正能量的鸡汤,安慰你们没事,岁月还是静好的,我做不到。希望我的文字除了温暖的一面也还会有警醒的一面。
建议你们去看看这部纪录片,也希望能和我谈谈你们内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