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山理论”

浅谈“高山理论”_第1张图片

姜某说

这不是一个学术性的理论,

也早已忘记了是何人跟我讲的了,

很清晰记得当时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你认为上山容易还是下山容易?


浅谈“高山理论”_第2张图片

我下意识地回答:上山,

又突然想起一句谚语:

上山容易下山难,想改口,

却又发现我不明为何下山难,

他并未否定我,也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只是给我画了两个弧形:一座山,一座更高的山。

“如果此刻你正站在这座矮的山顶上,你想到达那座更高的山顶,你要怎么过去?”

一时不该如何回答......

他又强调,“不可以飞过去”,思考许久——未果

他说到,“你只有先从这个矮的山顶上下来,然后再走到高山的山脚下,再一步一步的爬上去。上山虽然身体受累,而下山却是心灵受苦,内心的痛苦要比身体的痛苦大得多”。

当时听到这个小理论时,我并未有非常强烈的感触,而在后来的几年里,我无数次感受到这个理论的精辟之处,并与他人讲起这个不那么像理论的理论。

因此,最初这个简单的理论演变到今日,也变得越发完善,像一个真正的理论。当然,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关于人生道路的启迪。

浅谈“高山理论”_第3张图片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会经历各种崎岖与坎坷,生活都会有巅峰状态的时刻,也有跌落谷底的阶段。

这一路走来,你也许爬上无数次山顶,或许无数次从山顶跌落。这样的经历,会让人痛苦不堪,但是让我们逐渐变得强大与成熟。

而“高山理论”讲的不仅仅是从山顶跌落的故事,更多应是阐述爬至山顶-—主动下山—爬至更高山顶的历程,被动跌落与主动下山都会使人痛苦,两者程度上虽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前者所经历的痛苦后者也必然会经历,而后者所受的煎熬却是要多得多。

仔细回顾你的人生历程,

你会很轻易发现,

当你懂得越多,越会发现自己的未知,

当你的社会地位越高,越会发现自己的卑微,

当你接触的人越多,越会发现自己的平凡。

浅谈“高山理论”_第4张图片

就如同你在一家单位工作,你从一个底层做到高层,就会发现高层上面还有更高层,不断攀升,似是永无尽头。

事实上,这种尽头还是会来临,只是并非真正的“尽头”,虽然你做到这家单位的某个最高层,已无晋升空间,而你却看到了在其他岗位可以上升的空间,就如同你经历了无数磨难与挫折,终于登上了你曾期望的高山。

站在山顶,在享受俯视四周风景的同时,你却看到了一座更高更雄伟的大山。

你惊叹,感概,思考,纠结,痛苦,你想站在那座更高的山顶,可那近在咫尺的高山山顶,你却无法飞过去,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一个选择:下山


也许你会问,那为何最初我没有直接选择那座更高的山呢,而是到达了这座山顶之后才想到呢?

人生的道路上会有无数座大小高低不同的山,最初的选择并非你我所愿,却也是必然的。一山还有一山高,对于那一眼仰望过去看不到尽头或是高不可及的高山,人会本能的退缩。

周围的人也会不断的给你灌输“不可能”的观念,哪怕我们勇敢的尝试,也会因为自我的各种不足以及外在原因使我们跌落山底。这过程也是必然会去经历的,无数次的跌落山底,无数次的爬起,这一路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学习,也不断的失去。

慢慢发现那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高山,显得越来越渺小了。你所站的高度不一样,看到的风景也不一样,与之对应的思想高度也不一样,格局也随之打开,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


“选择”

会在这一路上不断出现,上山之前你会选择,

下山之前你也会选择,不仅是单维度的选择,

还有许多维度的选择,

站在山顶,你会看到许多更高的山,

同样也有你此刻所站位置也无法看到尽头的高山,

你该如何选择?

不论如何选择,

第一步要做的事情,

仍是需下山,这一路下山的过程中,

你会不断的回忆自己如何经历千辛万苦

爬上了这座山顶。

如今放弃拥有的风景,又重新走一条新路,需经历类似甚至更加坎坷的路程。这让你痛苦不已,你也会不断的设想你即将登上另一座更高的山顶,享受那一览众山小,将大地踩在脚底的畅快感受,内心饱受煎熬。

这新的历程中,有人会为你的远大抱负而加油喝彩。但更多的会有许多旁观者跳出来故作好心的劝导你,打压你,迫使你“回头是岸”。

不论是支持也好,反对也罢,在你的心里多少有留下些许印记,也会刺激你思考更多有意义的问题。你会开始怀疑自己,也会不断肯定自己;你会思考追求更高山的目的,也会重新审视自己曾拥有却又放弃的一切,也会反省这一路自己所失去的一切,最初的价值观、世界观也慢慢随之而改变。

在过程中,让你愈发清晰的明白自己该选择哪一座山,你不再迷惘,不知该如何选择,不再只为追求达致高山山顶的快感,更多的是享受登山过程的快乐,也渐渐找回了曾被遗失的最原始最纯真的美好。



浅谈“高山理论”_第5张图片

不断上山,不断下山

一直在追求,却也一直在失去,

兜兜转转,才发现终点其实就是最初的起点,

这,即是无中生有,有中生无的过程,

也是返璞归真的必经之路。

浅谈“高山理论”_第6张图片
浅谈“高山理论”_第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高山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