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蕾
“怎么办?我在图书馆坐了一天,可是现在论文框架都没搭好!”我几乎绝望地对着电话那头的Sally倾诉道。此时已是一月中旬,离正式放假只有一个星期,身边的同学已陆陆续续回家,而我则深陷于拖延症无法自拔。
Sally再次帮我分析了时间的紧迫性,并安慰道:“你只有几天时间了,一天写一部分,很快就能完成。”我将信将疑地听着,心想:真的能力挽狂澜吗?面临日渐降临的假期和自己的百般拖延,焦虑、愧疚似一张蛛网向我袭来,使我沦为一只无心无力甚至懒得挣扎的蜻蜓。
Sally的“锦囊妙计”确实管用,之前的三篇文章无一不先向她取经。第一次,“刷完刷微博、聊完微信聊QQ”的错误开启模式让我浪费了整整一天,Sally支招说“在无网络的环境下写作”,于是我尝试关闭网络,总算拥有了良好的开始。第二次,想要的资料找不到,找到的资料又派不上用场,让我颇为苦恼。Sally提议多看看硕博士论文的文献综述,这样可以对前人的研究了然于心。真是个好主意!第三次,囿于自己完成的论文实在不堪入目,接下来的论文又陷入停滞状态。Sally直言“篇篇论文出精品”的难度,建议出一篇精品,其他完成即可。我知道自己的完美主义在作祟,可是时间紧急,我也只好赞成“完成先于完美”。
第四篇毫无例外地陷入“难产”。不得不说,写论文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确定选题,查阅资料(文献和书籍),确定框架,写作正文,二次下载并查看文献,完成正文,完成前言、结语、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参考文献。而在正文写作过程中,还要写文献综述,要围绕自己的“研究问题”,采用一定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哪一步都要亲力亲为,哪一步都是劳心费神。
上网发现,我只是论文“死磕”队伍中的渺小一员。据报道,2015年7月,台湾东吴大学社会工作学系一名研究生交出了一篇名为《失能的恐惧—— 一个研究生写不出论文的反思》 的毕业论文,探讨自己无法写出一篇研究生论文的原因,引起热议。而在小木虫网站上也充斥着“我什么写不出论文”的反问与反思,“不想看文献”“不想写论文”的痛苦似乎缠绕着众多硕博生。
写不出论文的N种理由
写不出论文,当然有很多原因。如同“toil through”减肥、写作这样的重大目标或困难项目一样,为什么一再拖延、延时甚至放弃完成?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动力不足。之前工作时,老板丢给我一个摄影大赛的项目,我时常觉得自己独力难支无法胜任。当摄影展在杭州如约举行时,我被自己的“作品”深深地鼓舞。可以说,老板发工资、ERP的跟进记录——这些外在的激励催促着我不断跟进项目的每一步,最后终于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而写论文完全靠自己的自主自觉,如果没有几分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魄力,这论文断定是难以完成的。
2.情绪不对。始终带着一种“不想写”的抗拒心情,所以常常是刷完刷微博,聊完微信聊QQ,还想起同学结婚还要去淘宝一对压床熊。玩玩这玩玩那,一天时间一晃而过,可是文献还没看几篇呢!带着一种强烈的负罪感赶紧开始看文献,而在之后的每一步中,这种“不想写”的心情仿佛一只爬在心口的虫子不时叮上一口,让我经常从论文中抽身而退,再次开始“刷刷微博”的恶性循环。
3.缺失方法。虽然对写论文的步骤了然于心,论文中涉及的新理论、新领域无一不需要重新学习,于是论文就以一种“写写停停,停停写写”的蜗牛速度进行。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权威的文献和著作,如何恰到好处的引用,这些都需要技巧和锻炼。困难多了,迎头而上的次数变少了,反而再次拖延,所以每每都是:不想看文献——看完文献不想开头——定完框架不想写正文——写完正文不想写结语、前言、摘要——所有的弄完不想调参考文献。
4.定力不足。如果要列举一项人类最重要的美德,我首推“自制力”,即能在恰当的时间完成应该做的事情。写论文耗时之长,何况人性趋易不趋难,所以每逢“卡壳”之时各种社交媒体轻而易举地勾走了我的魂魄。倘若有足够定力“再战三百回合”,即使不能妙笔生花,至少也能一路坎坷到底。倘若有足够定力,想必“一腐二色”的贪官落马之事也可减少一二。
5.完美主义作祟。认真的人无不苛求完美,如果不能达到“心之所向”的境界与水平,断不会轻易开始;即使完成写作后,再与大师的作品一对比,顿生羞赧之色:我这写的是什么垃圾!抱着这种心态,我常常是一篇论文久久动不了笔,辛苦完成这一篇却没有勇气开始下一篇。
如此种种,让写论文时常陷入“难产”的困境。万事大同小异,为什么一件事情完不成,不外乎一拖二懒三不看书,而正是这些肆虐的病毒将拖懒癌喂得越来越肥,终致一个个美好愿景“胎死腹中”。
杀死拖延症的“锦囊妙计”
每一次给Sally打电话,似久旱逢甘霖。一个个“锦囊妙计”加速了论文的写作,也逐渐在与拖延症的拔河赛中赢得方寸之地。在边写论文边对抗拖延症偶的日子里偶有心得,一并总结如下。
1.无情绪——摈除好恶情绪
我们往往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鼓舞,却也以“我不喜欢”为借口来抗拒该写的论文或报告、该完成的工作。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家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即使工作伊始明确自己的兴趣,也常常在冲破黑暗的痛苦中放弃曾经所爱,末了冠冕堂皇地加一句“我现在不喜欢了”。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也随容器呈现百种妖娆之态。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是杯子是瓶子,而我们当顺势流入容器之中(smooth into it),不悲不喜,不抗拒自然不会在开始就拖延。
2.断舍离——排除干扰因素
断网络,舍手机,离干扰。有了网络和手机,人们的注意力被瓜分得支离破碎。然而“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且不说大任就说完成一件事情吧:离开自己的舒适区,离开打扰自己的人或物,安静而专注地完成任务,或欣慰或解脱,都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3. N步走——拆分目标,逐一完成
一口吃不成大胖子。每次论文框架搭好后,我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哪一部分都没有100%完成,无奈只得从头理顺。之前同事提醒我在ERP每日总结里需记录项目完成进度、百分比以及倒计时天数。我想写论文莫不如此,一个目标分成N个步骤,每个单位时间专注于一个步骤;每天睡觉前回头审视,也算是对自我的监督。
4. 再多写一点——走一步,再走一步
渴了想喝水怎么办?饿了想提前去吃饭怎么办?困了想提前睡觉怎么办?脑袋里闪过逛微博逛淘宝、拿手机聊天的念头怎么办?干扰因素自找上门怎么办?一个字,忍!如果当日规定字数没有完成,那就再写一点,再多写一点,一直到真的写不下去为止。也许灵光一现,思路开闸,野马狂奔三千里,雄鹰直上九云霄,一篇论文、一个报告自然水到渠成。
5.进行奖励而非惩罚
曾经尝试规定每日任务,若完成全部任务便奖励自己,若未能完成当日任务就惩罚自己。可实际上收效甚微。除了少部分“越批评越奋起”的高抗压人士外,大部分人的进步源自于爱——自爱和他爱。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在《水知道答案》一书中,通过实验证明:水和人一样是有感情的,受赞美的水,会产生美丽的结晶;被臭骂的水,则会产生丑陋的结晶,甚至无法结晶。不断听到夸它“漂亮”的水结晶形状非常整齐,偶尔被夸“漂亮”的水结晶形状稍显散乱,而被置之不理的那些水结晶,形状则非常散乱。人心更是倾向于赞美和认可,而非批评和否定。所以与其劈头盖脸地痛骂自己倒不如柔声细语地安慰内心的小女孩,与其因完不成任务体罚自己倒不如降低要求后适时奖励自己。
6.寻求帮助——行动支持和心理支援
遇到方法论层面的问题,就向身边的老师朋友虚心请教;遇到心理层面的问题,就向最好的朋友倾诉。哈佛的一项研究报告(参考文章《什么是美好生活——哈佛75年研究报告》)指出,良好的关系不仅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保护我们的大脑,可以使我们更健康、更快乐。事情陷入瓶颈,不如给好朋友打个电话聊聊天,有条件的话一起喝喝茶散散步。作为社交奖赏的方式之一,既能加强联系,又能解决问题,何乐而不为?
7. 外在压力——公开承诺,互相监督
内在动力不足,外在压力来补。通过与朋友约定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一起各自完成各自拖延的事情,此为“平行做事法”。囿于写论文的困境,还有其他诸多未完成的“2015年计划”,我和Sally决定各写十项事情作为“2016年计划”,互相交换并定期检查。此外,缴纳一定的“梦想保证金”给第三方监督。把自己的愿望和信誉一起托付他人,在peer pressure的作用下,怎能不跑步前进?
8. 破除魔咒——完成而非完美
因为要求过于完美而迟迟不开始,实际上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更何况在缺乏足够积累的情况下我们也无法达到很牛的水平。相信只要认真完成,就不会太差。想起之前因为条件限制做出来的视频采访远远低于预期而失望,也曾因为写不出自己满意的稿子而心生愤怒,那时候从没认为“完成先于完美”,以至于处处为难自己。然而,随着能力提升和意识解放,相信先完成再修改的“作品”也不会太差吧。
“我为什么写不出论文”同样可以对应很多其他问题,如:我为什么达不到减肥的目标?我为什么不能坚持写作?说来说去,无非是动力不足、定力不够、能力不配。如若掌握方法,再对自己施以规制,完成一个小目标或许就不会那么困难。
在与拖延症角逐的过程中,我终于艰难完成(toil through)第4篇论文,得以如期踏上回家的归程。二十五天时间,参加完一场学位英语考试,完成了4篇课程论文,看完《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自由在高处》——这位拖懒癌患者终究还是勇敢地拯救了自己。恐惧、焦虑也好,完美主义作祟也罢,万千种理由挡不住我们前进的心——愿我们都在拖延的泥泞中开出一朵花。
————————————我是华丽丽的分割线——————————————
PS:此文作为一位拖懒癌患者完成课程论文的心路历程和总结,愿给其他致力于自救或他救的拖懒癌患者开一剂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