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究竟该不该结婚?

01  女权主义到恐婚主义

公元二零一柒年,距离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已经过去一个多世纪,距离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也过去了大半个世纪。新千年把女人割裂成两部分:职场中的精明干练,家庭中的勤勤恳恳。再深一步是赚得了钱,带的了娃,养得起公婆,伺候得了姑嫂。

女权主义最大的贡献就是终结了一夫多妻制,赋予了女性职场准入制。女人除了Monthly coming 之外,似乎和男人并无什么区别。

但其实,男女区别很大,从思维到体力,到延续了几千年的深深盘结在思维深处的大男子主义。

男女的分工在走入婚姻之前并不明显,一样的读书一样的混职场,在家里各自被当成宝。

可是,男女结合之后,谁该妥协承担更多的家务,谁要给对方更多的肯定和爱,谁要承受柴米油盐鸡毛蒜皮七姑八姨的蝇营狗苟,似乎一天天就这样消耗着起初的爱意,直到孩子的出生,所有的矛盾一下见了光,积攒的情绪终于如火山喷发一样,烧尽所有的修养。

所以,越来越多的女人选择在婚姻外冷眼旁观,把从身边人婚姻中看到的不幸归纳总结,熬出一把毒鸡汤:女人何苦给男人生娃做家务,照顾中国式巨婴,把自己熬成烂白菜黄脸婆? 还是单身好!

再有一帮人打着不婚主义的幌子,四处写着鸡汤文鼓励大家做自己,把用来结婚生子的时间拿来环游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听起来这么有道理,但又有哪里不对。

02  幸或不幸

前段时间有妈妈抱着孩子跳楼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上网搜索,永远不乏家暴出轨的例子。无论时代怎么进步,女性在婚姻中的弱势地位似乎并没有得到质的飞越。

然而带给女性不幸的并不是婚姻本身,而来自于你所选择的另一半的原生家庭和进入婚姻前你对所有风险的评估是否符合预期。人们在犯错的时候总喜欢找替罪羊,贪污的归责于钱是万恶之源,婚姻不幸的归责于婚姻。鲜少有人想想人性本身,想想遮羞布下的本我是个怎样的存在。

幸福的婚姻千千万,不幸的婚姻万万千,似乎进入婚姻大门的时候就开始一场人生的豪赌,输赢似乎全靠命运的眷顾,殊不知真正背后的推手就是彼此的原生家庭。

我有小姐妹婚姻幸福,老公体贴有加,在家帮着做家务,出国不忘买礼物,小姐妹告诉我她公公就是这么对待她婆婆的,她老公从小就耳濡目染,将优良传统秉承。

有爱的父母会教育处有爱的子女,他们不会缺乏安全感,在人生的路上心态更加从容,他们对待家庭有责任心,对自己的伴侣有尊重有关爱。夫妻双方的关系从来就不是靠一方辛苦搭建,而是建立在尊重和互信基础上的磨合和适应。

中国有句古话叫“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什么时期该干什么事一点没错,殊不知很多人根本无法进入婚姻,和他们的结合往往会变成一场灾难。

03 到底该不该结婚

越来越多的文章构建出一个世界:单身女性可以自食其力,可以把拿来照顾老公孩子的时间拿来经营自己的事业发展自己的爱好。 如果结婚后过得比单身的时候还差,为什么要结婚呢?

此话说的没错。 但是婚姻也是一场历练,会让一个人成长和成熟。守着自己过一辈子固然是好,但两个人的相濡以沫总比一个人形单影只要温暖的多。

职场的竞争激烈,情场的竞争更甚。早熟的人在读书的时候早将身边的人一一了解,从性格到家庭,择优录取。过了三十还单着的人往往都是晚熟的,合适的人被抢跑了,青春正好的时光遇见了错误的人,一通惨烈过后也只能扼腕叹息,那些自己芳心暗许的人早已成为别人的老公。时不我与。

年龄的增长伴随着一种焦虑:机会和年龄成反比,很多未知的事情变成已知,仿佛幸福越来越触不可及,难道年龄越大越难拥有幸福吗,或者说大龄女青年不配自主地选择婚姻?

封建社会上千年的余毒如青铜器上的锈迹,时间越长越斑驳,掩盖了原本的光芒,让人心只剩下一片狼藉不堪。女性选择婚姻已经不再是自己的事,而是妇女解放精神和男尊女卑的传统之间的对抗,而在新的一代似乎走向另一个极端---性的过分自由,极端的东西永远是对真理的缪解。

女性要想赢得真正幸福,要知己知彼,不以他喜不以己悲,举棋淡定,输赢皆能笑看风云。

你可能感兴趣的:(女人究竟该不该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