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坚持写作两年

小时候我最大的梦想是当作家,出书。当然了,那时候之所以对作家怀着盲目的崇拜,除了对写作的爱、对出书的向往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作家的职业看上去很自由,我理解的作家就等于坐在家里。

在那个书籍并不泛滥的年代,能够出书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所以初中和高中时代,我最崇拜的同龄人是,蒋方舟。

2008年我在日记中写到:“最近超喜欢蒋方舟,她小小年纪就出了9本书!今年暑假又被清华大学降低60分录取,真是才女也。看到一本书上说,你喜欢的人其实就是心目中的自己,我灵感大发,挖(备注:这是08年的网络流行语,等于“哇”),这是都是我朦胧中的理想啊,只是我不想也还不敢坚定地告诉自己,只是冥冥中的指引吧。于是我有时自己边走边想,我以后一定要出版一本书!”

我为什么坚持写作两年_第1张图片

我不知道作家是不是一个需要天赋的职业。但最近读了蒋方舟的新书《故事的结局总是写在开头》,却略有些失望。一是语言比较“掉书袋”,不接地气,二是情节离奇,写了很多底层人民的故事,也竭力想去展现特定阶层的生活现状,但是却严重脱离实际,仿佛还沉浸在青少年文学“45度的忧伤”中无法自拔。

豆瓣上的评论这么说:“她的小说有一种失真感,为了硬凹,编造了一些名言警句,看似朗朗上口,其实故弄玄虚。历经沧桑的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穿。"看得出,蒋方舟读的书很多,她的小说里的技巧、构思有大师们的影子,唯独没有自己的独创。

于是很多人评价蒋方舟,“足够努力,足够幸运,但是缺少了成为好作家的天赋,距离大师之路漫漫”。

看到这种言论,我心里一惊,感到有些绝望:原来好作家真的需要天赋!像蒋方舟尚且被评价为没有天赋,我这种在理工科里浸淫多年的书呆子,写文也带上了一板一眼的痕迹,毫无花哨和技巧可言,思想深度也有限,还有写好的希望吗?好在我不是以此为生,仅是爱好而已,只能这样默默安慰自己。

我为什么坚持写作两年_第2张图片

但是不是有句至理名言叫做“我们都还没努力到要拼天赋的时候”吗?除了我们这些写作爱好者无法拼天赋之外,就算大名鼎鼎的作家也不得不通过日以继夜地写作练习才成为大师。

比如无冕之王村上春树,谈到自己的写作历程,也谦虚自称自己缺乏天赋。他说:“世上大半的作家并非巨人,我当然也是其中一员,只能各自想方设法努力,从不同的侧面弥补才华上的不足。否则,不可能持之以恒,写出多少有点价值的小说来。采用何种方法,从哪个方面来补足自己,则会成为每个作家的个性,成为其独特的妙味。 ”

谈到写作的必备特质,村上提到:“才华之外,如果再举小说家的重要资质,我将毫不犹豫地举出集中力来。这是将自己拥有的有限的才能汇集,尔后倾注于最为需要之处的能力。没有它,则不足以办成任何大事。有效地使用这种力量,就可弥补才华的不足与偏颇。我每天在早晨集中工作三四小时。坐在书案前,将意识仅仅倾泻于正在写的东西里,其他什么都不考虑。“

村上还说:“集中力之后,必需的是耐力。即便能够一天三四小时集中意识执笔写作,坚持了一个星期,却说“我累坏啦”,这样依然写不出长篇作品来。每天集中精力写作,坚持半载、一载乃至两载,小说家——至少是有志于写长篇小说的作家——必须具有这种耐力。”

我为什么坚持写作两年_第3张图片

这样一想,似乎又释然了一些,先不要担心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只要喜欢,就尽管去做、尽管去写好了。用集中力和耐力去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绝对是一种值得实践的方式。尽管我依然对自己写成什么样并无预期。

所以姑且称为隐形梦想。这是我今天突发奇想的一个词儿。它不是终极目标,也不是谋生的手段,只是伴随我左右的一种坚持和追求,就像吃饭、睡觉、呼吸一样必需和自然。写文章,出书,就是我的隐形梦想。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越来越忙或者越来越老,这个梦想都不会熄灭。

愿写作将是陪伴我一辈子的事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为什么坚持写作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