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朋友圈被这样一条消息刷屏,某学校的班级群里家长们纷纷自荐要成为家委会,自荐宣言堪比总统竞选。有的家长自爆毕业于海外名牌大学,有的在某知名外企担任高管,更有甚者自爆有40套房产......这场鸡飞狗跳、血雨腥风的场面,让人着实看不懂当今的教育环境。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承认微信群的确是高效便捷的沟通手段,也是家校共育最及时的方式。利用微信群,教师可以直接发布通知,让家长知晓;更可以利用语音和小视频的方式,让家长上传朗诵、表演等课外作业。
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班级群逐渐慢慢“变味”。当教师一发布通知,家长们的写作比赛就开始了,逐一“歌颂”教师的辛苦,这一画风,不知家长们和教师谁的心理负担更重一些?
一些不明所以的家长,也纷纷跟贴,生怕拉下什么,把原先一条正常的通知信息淹没了,微信群反而变得不再那么高效,家长们要查找“正事”,总要翻翻翻,找找找,十分痛苦。
而实则,教师真的那么喜欢建群吗?显然不是。
上班时间不能使用手机,午休时间,打开手机几百条的信息;下班时间,以为可以换得清净,夜晚群里又一番热闹,面对家长们在群里的疑问,是回复还是不回复好呢?
那么回到事件本身,家长们在群里的各种发言,会真正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什么吗?看似自己在为自己制造“焦虑”。去看看那些古今中外取得成功的人士,他们的经历实实在在告诉我们,学习是自我历练的过程,从来不是快乐的,更不是矫情的。
学习生涯如同翻山越岭,翻越一座又一座的高峰,收获一路沿途的美好风景;学习更是能力培养的过程,认知不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学习思考才是我们所要培养孩子的。
那么即便是学历再高、职位再高的家长们,择校和育儿时,你们的理念跟上了吗?当你们在标榜自我的时候,想过我们的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吗?当身处在这样一个浮躁而又功利的时代下,你们是否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孩子教养方法,尽最大的努力支持和引导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唯二的,与其将时间花费在微信群里,不如多抽出一些时间,思考这一些问题:
1、我的孩子到底是怎样的?(个性、脾气、习惯)
2、我真正了解过我的孩子吗?(我懂他/她吗?)
3、他/她愿意与我分享一切吗?
4、我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上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当你想明白这些问题时,再决定下一步,我该如何去制定属于我的孩子的教养方法。所谓“因材施教”,作为家长,更能做到这一点。
而作为教师,更想看到的是,家长们在群里传递真正的正能量,推荐一本好书,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供借鉴参考,大家也不会形成太重的负担。
大环境下,保持清醒的头脑,稳步前行,育儿之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实属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