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金戈——第二十五章 长平之战中的骑兵(4)

第二十六章 长平之战中的骑兵(4)

九、空仓岭防线易手

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1.战前准备:

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秦赵两国军队,在四月份正式接触后,短暂爆发冲突后,以秦国斥候骑兵阵斩赵国裨将茄取得首胜。之后在四、五月份,双方各自调兵遣将。赵国军队继续以空仓岭、丹河防线、百里石长城为依托,以逸待劳加固城防,只等秦军进攻。秦国军队在正式确定赵国军队盘踞在长平战区无疑之后,选址端氏城作为前进基地,选址马邑城作为战马牧养基地,依托孔壁、郎壁、王离城、大将、运粮滩、马沟等村寨,将兵力依次展开。

秦、赵两国军队在这两个月间没有发动大规模攻势是有原因的,先说作为防守方的赵军。

前文已经提到了,长平是秦军占据上党全郡或者是借道上党,兵峰直指邯郸的必经之路。作为防守方,在不明秦军真实战略意图前,是不宜轻动的,贸然大规模出击,胜负尚且不说,一旦让秦军从长平地区(前文已经阐述了,长平扼守的是两条主干道,但是长平周边还有其它小路可以抵达上党郡其余地带和赵国边境地区,但是道险路艰,小规模部队渗透可以的!)溜进赵国边境地区,对赵国都城邯郸的威胁是相当大的!占据长平,秦军不论何种战略意图(秦军出师前的名义是收服上党郡,可是作为对手赵军要是真的以为秦军只是为了收服上党郡,那就太愚蠢了!)赵军都是处在有利位置上的,所以不会抢先发动大规模攻势,在冷兵器时代,防守一方是要占便宜的!

从战略上,赵军因为要将秦军主力牵制在长平地区,所以不能选择主动出击。那么赵军战略上就只能是延缓秦军进攻的时间,和不断加固自己的防线。延缓秦军进攻时间,就会与秦军斥候骑兵连续发生斥候战,目的是要阻止秦军对赵军整个空仓岭防线的打探。这是一场侦察兵之间的较量。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军队中骑兵的数量很多,秦军在与西北地区戎狄连续不断地交战中,一直有一支精悍的骑兵,双方斥候骑兵,势必为了更多打探对方的虚实,在高平关至端氏城之间,近50里的区域内,不断地上演着骑兵对决。

从整个初期战役,赵军的作战部署来看,廉颇在最初,并没有坚守不出,甚至一度敢于列阵与秦军野战,所以赵军在秦军攻势没有发动前,断然不会自断羽翼,龟缩于防线后,任由秦军舒舒服服地排兵布阵。但是这种小规模、低烈度的骑兵交战,对整个战局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外加伤亡人数不会多,所以历来史料中,记述的很少。(裨将茄阵亡为什么要记述,因为这是整个长平之战,秦赵正式冲突的标记,讲述一件事实时自然是要将谁开的第一枪讲出来的!)

铁马金戈——第二十五章 长平之战中的骑兵(4)_第1张图片

再说进攻一方秦军。

秦军在正式进攻前,需要做足一下功课:

一是将赵军部队布防情况予以充分掌握,得先知道从何处打起。这项工作就需要斥候骑兵或者是小规模部队,以与赵军初次接触地点为中心,不断地向外圈形扩散,直到查明赵军防线概况为止。斥候骑兵,此时就是秦军主将的耳目,是通过斥候骑兵不断地回报,才能够将作战地图上,诸多要素标记出来的!形象的比喻就是打《帝国》或《魔兽争霸》这种游戏中的乙方视野,现在对方势力内是一片黑暗,要靠“探路者”一点点用脚,把视野扩展,一旦“探路者”被赵军所杀,该方向的所有视野就消失了!

二是确保赵军没有在防线外埋伏有奇兵,这项工作需要更多的人力,将秦军所处地区周围所有地形全部粗略搜索一遍,即便是粗略搜索所耗时间也不会短的。古代作战最忌伏兵,因为古代军队指挥系统尚不完善,伏兵相当于突发因素,会直接打乱战前所有军事部署,打乱军事部署还是比较小的影响,在行军途中遭遇伏兵,才是最为忌惮的!会直接切断军队部属前后的联系,在信息传递缓慢的古代,指挥官想要扭转伏兵对原军事部属的冲击,是非常困难的。首尾不相顾,命令无法有效传达,一旦无法有效完成新的军事部属,就极易引发溃军。

三是最直接的一点原因,秦军要等待所有的后续部队,全部抵达端氏城周围后,将部队依次展开,准备相应的攻城器械及辎重后,才能发动进攻。部队到达端氏城周围,第一件事就是修建营盘,也不能让秦国大军全部睡在野外啊!得有个营地才行!十几万大军的营地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修好的!咸阳距离长平战区的距离大约为400里,秦军还有可能是选择双线进军,所以一定是要等到所有部队全部到达安置完毕后,才能够发动进攻的!即便当时的秦军是单线进军,也不是全部都能够像秦军斥候骑兵一样,同时抵达长平战区外围。

在秦、赵双方出奇地默契下,四、五两月,双方都偃旗息鼓,没有大规模交战的记录。小规模的交战有没有不好说。

铁马金戈——第二十五章 长平之战中的骑兵(4)_第2张图片

2.侵掠如火:

沉寂两个月的长平地区,在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六月份,被惊天的喊杀声打破。完成所有战前准备的秦国军队,在主将王龁率领下,对赵军驻守的空仓岭防线,发动了全线进攻。尽管赵军依托有利工事,但是并没能阻止侵掠如火的秦军。

“陷赵军,取二鄣四尉”,“陷”这里指攻陷,也就是说秦国军队没有任何花哨,以堂堂之敌,面对面,脸贴脸,正面硬刚了赵军布置的空仓岭防线,最后攻陷了赵军防御阵地。

“取”字在文言文中有5种意义,这里是攻取的意思。网络上有些资料说秦军俘获了赵军驻守在二鄣城的四名校尉,这是不对的!文言文中,战场生擒敌人,用俘,而不是取,这是其一。秦国向来重视战功,除了敌国国君外,将相王侯,说杀就杀,相对于俘虏敌军这种事情,秦国士兵更喜欢将敌人的首级割下来,挂在腰间,然后继续杀敌!这是其二。

同样是攻破了城池,“陷”与“取”的区别是很大的,“陷”所表达的攻击烈度要远远高于“取”,从整句看,“陷”也强调了,秦军是在先打败赵国军队的情况下,然后才攻取下二鄣城的。

四尉代表这次战斗秦军一共杀伤赵国四校人马,一校2000人马,军事主官称军尉或者校尉。(详情参见第二十五章 关于史记中西汉军事编制的记述)也就是说秦军一战便灭了赵军八千人马!并且攻取了二鄣城。

因为史记记述简短的缺憾,尚有几点缺失的信息,分别是:

A. 这次攻防战,秦军在攻取二鄣城时杀伤了赵军8000人马,那么在整个第一次攻防作战中一共杀伤赵军多少人马,尚不得知。

B. 赵军在空仓岭防线上的主阵地高平关,是否也被攻陷,尚不得知。

这两点的关键信息的缺失,便造成了很多不同的推论,后面会一点点讲。

铁马金戈——第二十五章 长平之战中的骑兵(4)_第3张图片

3.易地再战:

秦军硬碰硬,没有任何花巧地通过正面作战,便将拱卫赵军空仓岭防线的二鄣城攻陷了,二鄣城距离空仓岭主阵地高平关,分别是10里和20里。秦军略作修整后,在七月份既发动了下一阶段的攻势。

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

在空仓岭防线上,赵军主要的依托点有四个,分别是高平关、二鄣城和光狼城。二鄣城在六月份已丢失,高平关丢失与否尚不可知。但是从赵军构筑垒壁这个军事部署上看,赵军即便没有丢失高平关,也是主动后撤构筑垒壁进行防御的。

因为此时的秦军完全可以自二鄣城绕过空仓岭防线深入长平战区腹地,也可以借道二鄣城后面包围高平关。再死守高平关就没有意义了,既挡不住秦军进军的步伐,又极易被秦军围而歼之,撤退是唯一的选择。

赵军构筑垒壁的地点,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能够起到阻挡秦军进军路线的作用。二是能够有效监视二鄣城,防止秦军自二鄣城渗透进长平战区腹地。这处地点就是光狼城(考据参见靳生禾,谢鸿喜两位先生的《长平之战:中国古代最大战役之研究》)

铁马金戈——第二十五章 长平之战中的骑兵(4)_第4张图片
请留意图中,光狼城的位置,空仓岭防线最后的依托就是光狼城!

然而很不幸,秦军易地再战,仍然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干净利落地将赵军垒壁攻破,杀伤赵军二校4000人马,击败了赵军的战阵,夺取了赵军整个西垒壁。

从这则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赵军在首战告负,次战失利的情况下,第三仗是选择了与秦军野战的。“败其阵”:“阵而后战,兵法之常”只有在野外作战时,军队才讲究列阵。秦军击败的是赵军的军阵,证明秦、赵是在城外野战之后,秦国才取胜的。佐证秦赵在野外交战的证据还有一条,就是初期战事结束后,廉颇严令各部不得出战,为什么要严令,就是因为以前有部属出城野战过,如果没有过交战记录,大军都是躲在工事内防御,廉颇就没必要特意下达这个军令了!因为野战输了,输得还很惨,所以不能够让赵军出战!

同样是垒壁,西垒壁指的是赵军在整个长平战区最西端的空仓岭防线,而垒壁则是指,赵军在光狼城外新构筑的防御工事。夺西垒壁,说明了秦国已经将整个防御工事击破了。

四月到七月之间,秦、赵先是侦察兵之间的较量;接着是城隘攻防战,秦攻赵守;最后是双方野战,三场比拼,秦国全部获胜。至此,空仓岭防线正式易手。

4.及时调整策略:

斥候战、防城战、野战,三场战事累计阵亡12000人,还不包括裨将茄所属人马和没有被记录的伤员,赵军还失去整个空仓岭防线。这就是秦军的战力。

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

铁马金戈——第二十五章 长平之战中的骑兵(4)_第5张图片

面对如此咄咄逼人的秦军,赵军主将廉颇,清醒地认识到,赵军不足以与秦军一战(尤其是野战),崇尚进攻的赵军,在秦军面前吃了瘪,不想失败,只能依托防线死守一途。于是廉颇及时调整了赵军军事战略,在第二道防线上——丹河防线全线加固工事,坚守不出,只等秦军来攻。

而秦军主帅王龁,在察觉出赵军改变了军事战略后,立刻停止了进攻。转而改为积极挑逗赵军出城野战!“数挑战”,证明秦军不止一次,戏耍着赵军,羞辱着赵军,以期盼赵军能从防线后出来,一决生死!

廉颇与王龁作为两国军事主官,都做出了战场上最正确的选择。一个坚守,一个绝不硬攻。秦国为什么停在了丹河防线上,没有选择像攻破空仓岭防线一样,正面硬钢。主要是地形原因。丹河防线赵军有效的利用丹河天险,秦军想要渡河就要面临赵军半渡而击的威胁,而桥梁、渡口都已经被赵军严防死守,因为河道的原因,部队在进攻时,攻击面施展不开,又无法合围桥梁,所以必然面临比空仓岭防线要多的伤亡。

秦军选择静待时机,从赵军防守的薄弱处下手,是符合当时军事逻辑的。

因为秦、赵两军都及时调整了军事策略,导致秦、赵长平之战初期战事宣告结束,自此进入长期的对峙阶段。

军事上各自的停滞不前,势必牵动着秦、赵,两国国内的政局,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相持阶段,两国国内各方政治势力实力抢镜,生生加戏,硬是让还算平淡的剧本,徒增波澜!

请见下回!

(敬请关注:豆浆骑兵,带你领略原汁原味地骑兵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铁马金戈——第二十五章 长平之战中的骑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