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火热的电视真人秀《最强大脑》一个情景让我印象深刻:同龄的中国男孩和意大利男孩比赛,看谁能用最短时间记住102位新郎新娘的排列顺序,然后用人偶复位。当意大利男孩准确无误地完成挑战后,中国男孩脸色大变,继而情绪崩溃,瘫软在座位上,懊恼地哭喊道:“我记对了,可是排错了!”这时,主持人发现意大利男孩也在落泪,关切地询问原因。意大利男孩说:“我看他哭得这么伤心,也觉得很难过。”原来他与中国男孩产生了共情,为他而难过。在家长和现场嘉宾的百般劝慰下,中国男孩带着哭腔报出自己的排序,结果却完全正确!甚至因为用时较短,他成为最终获胜者。
两个12岁的小男孩都哭了,都属真情流露。作为观众,意大利男孩的心理素养让我惊叹,在这样激烈的比赛场合,他能与对手产生共情,为他而流泪。中国男孩面对自己假想的失败表露出真实的遇挫反应,不禁让人感慨,中国孩子压力之下,抗挫能力明显不足,太想赢,反而输不起啊!
出现这样的反应,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向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因为输不起的孩子背后肯定有输不起的家长,抗挫能力差的孩子背后肯定有为孩子遮风挡雨,忽视挫折教育的家长。
泼完心理硫酸,你爽了,孩子更酸爽!
孩子遇挫后,家庭教育中一些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就像硫酸一样,不仅不能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反而会腐蚀他们的心灵,造成心理创伤!
1. 言语暴力,打击孩子
当孩子考试考砸了,情绪低落时,你是怎么做的?下面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呢?“你就考这么点分?我每天一早去上班,下班后还加班到十点钟才回来,为的就是多赚点钱让你好好学习今后生活体面,结果你就考这么点分?你到底有没有在努力学习?这不是身为学生的本分吗?连这都做不好我就不相信你还能做什么!你看看隔壁小明考得那么好,他可以为什么你不行!多多向他看齐好吗?我这样骂你是为你好……知道吗?”或许我们就是这么从小被父母骂到大的,现在又复制到自己孩子身上。
换位思考下,当你在单位受气,垂头丧气回家时,你的孩子对你说:“你就赚这些!?我每天一大早就去上学,放学后还去补习班拼到十点才回来,为的就是拼个好成绩可以让你们在亲朋好友之间有面子,结果你就赚这些?你到底有没有在努力工作?这不是身为大人的本分吗?连着都做不好我就不相信你还能做什么!!三叔不是赚很多吗?他可以为什么你不行?多多向他看齐好吗?我这样骂你也是为你好……知道吗?”
是不是心里很不好受,这样的言语暴力,就像给孩子的心理泼硫酸,你纯粹是情绪宣泄,增加孩子的内疚感,可你爽完了,也阻断了和孩子内心交流的机会,实在看不到任何益处。
2.孩子受挫,袖手旁观
另一种父母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要么以自己工作忙为理由,不闻不问。总觉得孩子这点事情都处理不好,不懂事,麻烦自己。还有一种父母,处处讲独立自由,当孩子碰到学习难题,竞赛活动名次不佳等情况时,也让孩子自行处理,美名其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抗挫折能力。这就像把一个婴儿放到荒郊野外,他肯定无法独立生存,只能自生自灭。
这两种方法皆不可取,殊不知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家长通过合理的引导和正确的教育逐步形成。父母可以通过平时的家务劳动,游戏活动等方式逐步放手,逐一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要明白能力的培养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时间。
3.人为制造挫折,认为挫折=吃苦
贝克汉姆和维多利亚的大儿子布鲁克林在网上晒自己在餐厅勤工俭学的照片,一小时时薪只有二十元人民币。有人认为这是挫折教育,你看他们家那么有钱,孩子还要出来到餐厅当服务员。其实,布鲁克林只是像普通高中生一样,体验生活,勤工俭学。真正的挫折,不是身体的辛苦,而是内心的委屈和挫败。
部分父母往往走两个极端,在日常生活中成为孩子的大树,处处为他遮风挡雨,包办解决各种问题。在另方面又人为制造挫折场景,让孩子去承受。比如:把过小的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或者恶劣天气下让孩子参加极限运动等等。其实这些大可不必,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小到考试失利,班干部竞选失败,大到家庭变故,亲人离世等等,父母帮助孩子克服这些挫折,孩子也因为这些挫折顺势成长。
炖碗心灵鸡汤,你暖了,孩子自信了!
1.做温情的父母,无条件的情感支持
我儿子小树今年两周岁,经常跑跑跳跳摔倒了,我没有像慈爱的妈妈一样,拍打着地面,说:都是地不好,害宝宝摔跤了。也没有像严厉的爸爸一样:快起来,这点痛算什么!以后人生的挫折还多着呢。而是跑到孩子身边,张开双臂,他便爬起来,快速扑到我的怀里,彼此来个大拥抱,儿子破涕为笑。说地不好,害宝宝摔跤,孩子便学会了推卸责任;说坚强点,以后的人生挫折更多,虽是现实教育,却会给孩子造成未来更可怕的印象。我一直认为应该给孩子多喝营养丰富的心灵鸡汤,相信生活是美好的,自己是值得被爱的,父母,家永远都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这些才是应对挫折的力量之源。如果没有父母的爱和支持,挫折给我们的 ,不是成熟坚强,而是悲观自卑。
2.扮演教练角色,成为孩子的榜样
有这样一番对话:
父亲:“知道吗?当林肯像你这么大时,他可能是班上最好的学生。”儿子:“知道的,父亲,但他像您这么大时,早已经是美国的总统了。”成功的父母,永远在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在行为和精神上引领孩子。面对挫折,父母的表现和担当其实孩子都看在眼里。
在面对挫折时, 父母的情绪要稳定,接受现实,输得起才能赢得漂亮。父母更要用行动告诉孩子怎么做,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当孩子和好朋友闹别扭,造成人际关系冲突,情绪沮丧时。你可以通过了解孩子和好朋友矛盾的原因——因为好朋友自修课不遵守纪律,自己身为班长,在班级日志里做了记录,好朋友觉得自己不仗义。面对这样的原因,家长应该调整孩子的认知——首先接纳孩子委屈自责的情绪,然后肯定孩子在面对朋友和班长身份冲突的情况下,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好朋友认为不仗义,那是他不明白真正的友谊不是互相包庇,而是互助进步。最后给孩子一些化解冲突,修复友谊的建议——主动找好朋友谈心,告诉他自己非常珍惜这份友谊,也向好朋友表明自己在班级管理上的原则,希望好朋友能体谅和理解。孩子有时候需要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实实在在的方法和技能。有句话怎么说的:虽然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父母在培养孩子抗挫能力上,“教练”角色很重要。
3.当好拉拉队长,鼓励孩子“再试一次”
中国家长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日本家长认为:人生没有失败,只是成功尚未抵达。是的,人生是场马拉松,一时的落后或成功几乎不影响最终的结果。
特别是当孩子遭遇挫折后,父母和孩子说:我们再试一次吧!既是对孩子这一次的肯定,也是对将要做的下一次的鼓励。也让孩子明白之前的行为并不是失败,而是积累经验。在父母的鼓励和信任下,孩子自然产生,我要再试一试的行为动力和我觉得自己能行的积极心态。
一段日本某幼儿园小男孩挑战跳箱视频感动了无数人。视频中,你能行!你能行!你能行!这个声音从未中断。在小男孩一次次的受挫失败时,没有嘲笑,没有讥讽,只有来自包括家长、老师、同伴在内所有人的宽容与鼓励,激励着小男生爆发出最大的潜能!
孩子正确的挫折态度和能力都离不开家长的悉心培养,所以少给孩子泼心理硫酸,多煮心灵鸡汤吧。把挫折化为孩子成长的礼物,成为增进亲子关系的良机。
新任网红川普奇迹般地成为有史以来毫无从政经验的美国总统,他的五个儿女虽是出生巨富家族,却个个毕业名校事业有成,这个家族的教育的确值得我们每一位父母学习。川普最小的外孙行洗礼时,家人对这个大选年降生寄予厚望的小儿子这样祝福:“愿生活有一定艰辛,让你能获得成长,但又不会过度辛苦,以致压垮你。”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