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孩子(学生),促发立即行动的一小步目标(读书)】邹庆会,持续原创分享第514天,2019年5月16日

持续阅读《高效教师》,读后感:

焦点解决策略框架下,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孩子(学生),家长(老师)要做的,是绕开学生的问题或行为,通过接触和教导,从这些最具挑战行为的孩子(学生)本人身上寻求答案,要走出孩子(学生)的系统来开始工作,因为这些孩子(学生)是用从他们的世界里学到的一种不成熟的、不恰当的方式来传达信息。

家长(老师)要知道的是,一个童或青少年通过偏差行为、错误传达或较差的学业成绩发出一个危险信号,他们需要的是与他们的行为或言语相反的东西。注意,是相反的东西。孩子(学生)需要从家长(老师)那里获得意料之外的反应,这样他就知道他的偏差行为是没有用的。这意味着家长(老师)必须做点与之前与孩子(学生)的互动不一样的事情。但这并不是要家长(老师)必须做出让步、迎合或对孩子(学生)表里不一。

持续阅读《尊重与希望》,读后感:

咨询中,在以当事人未来愿景为大目标的前提之下,与当事人探讨,使当事人在考量已有的成功经验或资源的同时,发展出新的小目标,即促发立即行动的一小步目标。因为小目标最容易开始行动,也就最容易成功,而成功之后,也就更容易激励当事人继续改变的意愿与行动,这样的方法,尤其对处于困境的当事人是非常可行的策略。因为每一个成功行为的背后,都是由很多的小步骤所构成的。以贴近当事人的目标与现状为起点,将许多行为改变的过程解析出更为细微的动作,是非常重要的过程。若设定的改进目标太大、太难时,当事人很容易再次体验到挫败,甚至会导致当事人想要放弃尝试。所以,一定要回到“此时此刻”能做什么,让当事人可以开始、愿意开始、容易开始的一小步。

若当事人能量很低,不容易产生想要什么目标或愿景,无法形成一些目标时,可以例外问句或应对问句,比较能滋润当事人产生“敢于梦想”的能量,进而帮助当事人酝酿自我期许的目标。

如果当事人一直无法得知自己要什么目标,可以邀请当事人做的一小步是: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何时何时是当事人所喜欢、希望拥有或持续拥有之处,而非替当事人决定应得的。

代表问句:“在这一周内,你观察一下你的生活,哪一天做哪一件事,是让你觉得稍微有些意义的、比较开心的?”“在这一周内,你观察一下你的生活中的哪些部分是你想要继续援用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孩子(学生),促发立即行动的一小步目标(读书)】邹庆会,持续原创分享第514天,2019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