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你卖好酒,为您挣钱;帮您选真酒,为您省钱。我是九四哥江四祥,国家级品酒师,专注酒水行业二十余年,卖酒更懂酒!
中国白酒是与伏特加、威士忌、白兰地、朗姆酒、金酒共同组成了世界六大蒸馏酒,具有很高的地位。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白酒无时无刻不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广大的老百姓来说,白酒有着特殊意义和情感。
由于社会的演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健康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白酒发展到今天,健康问题一直困扰着白酒行业的发展,并严重阻碍了中国白酒走向国际市场。如何让人们正确认识白酒,如何证明适量饮用白酒是有益身体健康的,一直以来是摆在白酒行业工作者的几大问题。为进一步弄清中国白酒与健康的关系,我们从中国白酒的历史和发展、生产和储存以及健康适量饮酒等方面对白酒的健康价值进行初探。
一、中国白酒的历史渊源
古往今来,酒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总的来说有以下四种说法,分别是上天造酒说、仪狄造酒说、杜康造酒说、猿猴造酒说。
[1]上天造酒说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晋书》中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日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轩辕,中国古称星名,共十七颗星,其中十二颗属狮子星座。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边紧傍二十八宿的柳宿入颗星。明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则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而用肉眼很难辨认。
同样在文学史上,也有关于酒是由上天所造的诗句。东汉末年以“座上客满,樽中酒不空”自诩的孔融,在《与曹操论酒禁书》中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之说;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在《月下独酌;其二》一诗中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的诗句;被人们誉为“鬼才”的诗人李贺,在《秦王饮酒》一诗中也有“龙头泻酒邀酒星”的诗句。此外,如“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魂”,“酒泉不照九泉下”,“仰酒旗之景曜”,“拟酒旗于元象”,“囚酒星于天岳”等,都带有“酒星”或“酒旗”这样的词句。窦苹所撰《酒 谱》中,也有酒为“酒星之作也”的话,意思是自古以来,我国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
[2]仪狄造酒说
《战国策》中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钦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这一段记载,较之其他古籍中关于杜康造酒的记载业,就算详细的了。
传说仪狄是夏禹的一个下臣,有人说她是大禹的女儿,也有人说她是黄帝的女儿,无从考证,但认为她是一位酿酒师,能酿出质地醇美的酒醪。公元前21世纪,秦代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中有“仪狄作酒”的记载。先秦史官撰写的《世本》和西汉的《战国策魏策二》中均有明确和详细的记载,“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认为仪狄是酒的始作人。
[3]杜康造酒说
魏武帝乐府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绪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意思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树洞中发酵,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就是酿祖。
古籍中如《世本》《出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都有过记载。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县志》中,对社康也有过较译细地记获。当时杜康为了逃度寒追杀,逃到了白水县,并在河边取水造酒。“杜康,字仲宁,相传为县康家卫人,善造酒。”1976年,白水县人在杜康泉附近建立了一家现代化酒厂,定名为“杜康酒厂”,用该泉之水酿酒,产品名“杜康酒”,曾获得国家轻工部全国酒类大赛的铜杯奖。
[4]猿猴造酒说
猿猴不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这在中国历史的典籍中都有记载。唐人李做所拱《国史补》一书记载,猿猴是十分机敏的动物,它们居丁深山野林中,很难活提到它们。经过细致的观察,人们发现并字了猿猴的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嗜酒”。于是,人们在猿猴出没的地方,摆上否甜浓郁的美酒。猿猴闻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接着便川指蘸酒吮吸,在没有发现什么可疑后,终于经受不住香甜美酒的诱惑,开怀畅饮起来,直到大醉,乖乖地被人捉住。
明代文人李日华在他的著述中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娄百步。清代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述中有“琼州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酒以稻米与百花所造,一百六轧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清代的另一本笔记小说中也说:“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酸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委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这些不同记载都说明在猿猴的聚居处,多有类似“酒”的东西发现。
关于中国酒的起源虽众说纷纭,但有一点确实无可置疑的,那就中国酒的历史非常悠久,而且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大量的考古发现也直接证明了这一观点,如在三星堆古遗址中出现了大量的酒器酒具,种类繁多,外观精美,反映了古代中国酒文化的兴盛和繁荣;而在距今46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存酒容器,更是应证了中国酒的历史。
中国酒的起源早,蒸馏酒(中国白酒)的历史也很长。目前主要有这三种说法:
【1】 蒸馏酒始于元代:元代文献中已经有蒸馏酒的记载,但蒸馏酒是否始于元代,资料中也是没有明确说明。
【2】 唐代初创蒸馏酒:唐代是否有蒸馏烧酒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一个话题,因为烧酒这一词是首次出现在唐代文学当中的。
【3】 蒸馏酒起源于东汉:近年来在上海博物馆发现了东汉时期的青铜蒸馏器,该蒸馏器经过青铜专家鉴定,是东汉早起或中期的制造品。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提及“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合气上,拥器承取滴露……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是至今发现的文字记载最先的蒸馏酒的基本工艺流程之一。
不管是中国酒还是中国白酒,能够发展到今天,而且为大部分中国人所喜爱,足以说明可以中国白酒的存在是健康的。不论是朝代的更替,还是社会的发展,在这悠悠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白酒传承至今依然存在,依旧被人们所追求,这是中国白酒的魅力,这也中国白酒健康价值的体现。
二、中国白酒的生产机理
白酒是淀粉质原料经过酵母菌发酵后,蒸馏得到液体,再经过陈放和处理的产品。白酒的生产从原料到最后的成品,都是一个非常规范和健康的生产模式。中国白酒的原料一般选用高粱、玉米、小麦、大米、糯米等,这些原料是人们生活中是最常见的粮食作物。将农作物转化为美酒可以说是一个奇妙的过程,这是运用了微生物发酵的原理。白酒酿造中需要曲药(糖化剂和发酵剂)主要是以小麦为原料制成的,曲块成型后,依靠曲房微生物群落、温度和水分共同作用下生成了许多物质,完全可称作是纯天然的“绿色产物”。
中国白酒的固态发酵过程就是一个典型微生物生态群落演替过程和各菌种间的共生、共酵、代谢调控过程,白酒的产量和质量直接由天然的微生物所控制,人工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用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淀粉质原料在曲药中自然接种的微生物的作用下,在密封的环境下,经过一段时间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和代谢物质的变化,再经过蒸馏而得到产物的过程,白酒的发酵是曲药和窖泥中各种微生物区系的演变产生代谢产物的结果。研究中国白酒风味因子的形成机理,便于有效控制发酵条件,便可以实现优质白酒的生产和白酒质量的把关。白酒以分子的形式躲藏于糟醅中,蒸汽以热循环的方式带出,最后快速液化呈现出来。白酒的出来就已经经过了热处理,可以排出其中所含的绝大部分有害物质,故白酒的生产原料和生产过程都可以称为是绿色健康的。
三、白酒的贮藏
白酒的贮藏是白酒从原酒到成品酒之间不可缺少的环节,可称作是品质的升华。不同种类的白酒有着不同基本贮藏期。新酒由于辛辣爆冲、刺激性强,某些成分含量高、口感不理想等,故需要贮存。白酒贮存也是白酒陈化的过程,主要是醇、醛氧化,酯水解变酸和易挥发物减少的一个协同作用过程。 经过贮存的白酒,不仅所含的呈香呈味成分发生了变化,它们在乙醇-水体系中形成的微观形态也在发生变化,这是由于一些呈香呈味成分往往是一端具有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基团,而另一端则往往是疏水基团;一些疏水性化合物则存在于笼状物内部,形成微观形态。在贮存过程中,小笼状物逐渐合并,形成大的分子聚集体———胶团。白酒的口感应该与呈香呈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也与它们在白酒中形成的微观形态有关。存酒的主要容器有陶坛、血料和不锈钢等容器,它们只是有助于白酒的陈化,但不会向白酒中添加任何外来物质。由于新酒含有少量的低沸点的硫化合物等物质,,一些有害物质大量的减少,白酒的贮藏不仅能让白酒陈化,更能保证白酒的健康。
四、白酒的勾调和组合
白酒蒸馏出来以后,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通过品评把白酒按照不同的等级,不同的特点以及不同的作用分门别类地存放。白酒的组合本质是明确白酒的组合思路,合理的酒体设计,对基础酒和调味酒的正确选择,才能使酒体的丰满和柔和。在白酒的组合过程中,根据白酒的特点取长补短,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组合,达到酒中的酸酯平衡、口感协调这样不仅能提高白酒的优级品率、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还可以使酒饮后舒适不上头,不口干,从而不伤害机体的健康。
五、白酒的保质期
一般来讲,食品存放的时间越长,可食用的可能性就越小,但是白酒由于其特殊的物质属性,其存放的时间越长,口感越佳,可食性越好。一般的食品随着时间的增长,食品在空气中某些微生物的作用下下,会发生变质的情况,但是白酒中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由于乙醇的特殊性质可防止微生物的作用,故不需要在白酒中添加防腐剂等食品添加成分。可理解为:长时间存放的食品不是健康的食品,但是白酒存放的时间越长越健康。白酒经历的时间越长,质量的越成熟,故时间可以体现白酒的价值,白酒的价格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而增长。所以我们白酒的保质期可看出健康的白酒。
六、白酒的微量成分
白酒基本上是由乙醇、水及一系列的微量物质组成。如果没有这些微量物质,白酒将等同于不同浓度的酒精。中国白酒中的微量成分的种类十分复杂和繁多,利用现代的色谱仪可检测出成分和含量,我们发现酱香型酒中有963个色谱峰,可定性的有873个;浓香型酒中有674个色谱峰,可定性的有342个;清香型酒中有484个色谱峰,可定性的有178个。白酒中的微量成分主要是醇类物质、酸类物质、醛类物质等,它们既是酒的香味物质,又是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乙酸、乳酸、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等,乙酸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降血脂、降低胆固醇、扩张血管、延缓血管硬化等;乳酸中的L-乳酸是人体必需有机酸,能促进双歧杆菌生长,并且具有抑制很多致病菌的生存能力,其中也有的微量成分对人体有害,但也在国标的强制要求范围内。白酒中的微量成分有很多都是营养成分,对人体来说。白酒中的两大营养素:构成人体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和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矿物质)。白酒中的营养物质不是人为添加,而是天然生物代谢形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酿酒的原料(粮食)。白酒中也含有微量金属元素是人体生理代谢的必需品,也与酒的微量成分生成络合物可加速白酒的陈化。
七、白酒中的健康因子
利用现代技术,不仅检测出白酒的微量成分,还能寻找到白酒中的健康因子。古代人所说的“酒乃百药之长”是有科学依据的,所以一些国家又把酒称为“长寿水”。现在国内外对酒与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白酒中一些微量成分,具有抗氧化活性;对T-淋巴细胞无细胞毒活性;能增加细胞免疫活性;分解甘油三酯的活性。白酒中的健康因子不断被检测出来,并且是与传统药材中的某些功能性成分是一致的。其中,中药川芎可分离出来的川芎嗪,就是白酒中的四甲基吡嗪,其来源于生产工艺中的制曲和堆积发酵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虽然不是白酒的骨架成分,却有较高的含量。四甲基吡嗪的药理作用主要在几个方面:扩张血管、轻度降压、改善组织微循环、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形成;抑制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调节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有一定的调节免疫作用;抗组织纤维化,对肺纤维化和肝纤维化有一定作用。白酒中类似四甲基吡嗪的功能性成分还有很多,由于白酒含有很多健康的功能性成分,故白酒也可算是功能性的食品。
八、正确饮用白酒
(一)、饮酒量需适度!
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古今关于饮酒的利害关系一直存在这较多的争议,问题的关键即在于饮量的多少。少饮有益,多饮有害。宋代邵雍诗日:“人不善饮酒,唯喜饮之多;人或善饮酒,难喜饮之和。饮多成酪酊,酪酊身遂疴;饮和成醺酣,醺酣颜遂酡。”这里的“和”即是适度。无太过,亦无不及。太过伤损身体,不及等于无饮,起不到养生作用。
(二)、饮酒时间需注意!
一般认为,酒不可夜饮。《本草纲目》有载:人知戒早饮,而不知夜饮更甚。既醉且饱,睡而就枕,热拥伤心伤目夜气收敛,酒以发之,乱其清明,劳其脾胃,停湿生疮,动火助欲,因而致病者多矣。由些可见,之所以戒夜饮,主要因为夜气收敛,一方面所饮之酒不能发散,热壅于里,有伤心伤目之弊;另一方面酒本为发散走窜之物,又扰乱夜间人气的收敛和平静,伤人之和。此外,在关于饮酒的节令问题上,也存在两种不同看法。一些人从季节温度高低而论,认为冬季严寒,宜于饮酒,以温阳散寒。
(三)、饮酒的温度!
在这个问题上,一部分人主张冷饮,而也有一些人主张温饮。主张冷饮的人认为,酒性本热,如果热饮,其热更甚,易于损胃。如果冷饮,则以冷制热,无过热之害。元代医学家朱丹溪说:酒“理直冷饮,有三益焉。过于肺入于胃,然后微温,肺先得温中之寒,可以补气;次得寒中之温,可以养胃。冷酒行迟,传化以渐,人不得恣饮也。”但清人徐文弼则提倡温饮,他说酒“最宜温服”,“热饮伤肺”、“冷饮伤脾”。比较折中的观点是酒虽可温饮,但不要热饮。至于冷饮温饮何者适宜,这可随个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待。
(四)、长期坚持饮用。
任何养身方法的实践都要持之以恒,久之乃可受益,饮酒养生亦然。古人认为坚持饮酒才可以使酒气相接。唐代大医学家孙思貌说:“凡服药酒,欲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绝则不得药。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体,需要很多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白酒中含有很多有利健康的功能因子,研究也表明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而过度饮酒对身体健康是有损害的。白酒的好处有很多,因白酒引起的害处也知道,但是白酒的害是由于过度饮用白酒。人们说“补品虽好,但不要常吃”,白酒也是一样,长期过度饮用,不仅营养物质过程,还将引起人体机能下降。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每个人的适量度也不同,故白酒本健康,人体健康是喝出来的,需要自己把握自己的适量度。由于白酒是被人体喝,人占主导地位,这个量需要自己衡量,故就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由于人们不合理饮用白酒,而不是酒本身引起的。
九、结论
从以上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白酒由于其绿色的原料、传统的工艺、以及其特有的组合和存储方式,从古至今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健康饮品,并且形成了几千年的中国酒文化。我们对白酒危害的认识大多数都是模棱两可甚至是片面的,主要是人们没有掌握饮用白酒的度。白酒本是健康的饮品,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念和饮酒方法,适量饮酒,喝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