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如果不读,会憋出人命

这本书如果不做,就会憋出人命

张立宪对《读库》的评价:“这本书如果不做,就会憋出人命;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养老,五年十年后依然有人买、有人看。”《读库》,一本和杂志一样的书(Mook),两个月一期,从0601已经走到了1606。也就是说,它已经十周岁了。

这个世界上有两件事情很难做到——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但是张立宪都做到了,《读库》已经衍生了一系列的周边产品,里面的挖掘的事情,也被历史证明多么有价值。

文章必须能够提供未知的东西,写作需要严格的训练

去故宫走一遍写出来的文章,写得再好也不能入选《读库》,相反,《读库》会用在故宫工作了二三十年的人写的文章。这就是《读库》,张立宪曾经认为,一个出版人自己都不读书,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能够编好书,怎么去影响读者的品味。

于是乎,《读库》的编辑部里面出现了一堆有一堆的神人,出现了一堆有一堆的神测。

《谁是郭德纲》这是《读库》的创刊号,也就是0601里面出现的内容,那时候全中国能够有几个人知道郭德纲是哪位啊?哪怕再多的“人物”杂志也是没人敢做这个选题。

一回命中,运气;书,还是要坚持读下去啊。

可能大家觉得这只是碰巧,只是偶然。

不,这真不是偶然。2016年度“腾讯•商报华文好书”《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作者绿妖介绍的台湾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就被多次出现在《读库》上面。连续地刊载一个不确定能不能火、能不能引起读者注意的内容,这对于一个出版人,真的是在“玩火”。

可是就是这么火了。随着“葛优瘫”火起来的还有一部经典的情景剧,甚至比家有儿女还要经典。

那就是《我爱我家》。大家得知的“葛优瘫”是在2016年,《读库》却在1306,也就是很早之前嗅到了气息,出了一篇《二十年前,我爱我家》。

《读库》的高度和视野,没有一点情怀和底蕴,支撑不起这样的一本水泥色封面的书。

这本书如果不读,会憋出人命_第1张图片
读库永恒的水泥色封面

我们把书做好,等待您来发现

不过,《读库》真的不是在做热点书,这些并不是读库想要的。当年的张立宪是为了不过上“一眼望到底的”、“别人安排好的”生活,老六按照他设想中“书应当有的样子”,亲自把关,亲自抄刀。甚至连快递单都是用他不怎么好看的字迹——手写的。

“有趣,有料,有种”这就是这本书最大的追求,也是最大的特点。透过《读库》题材选取,我们发现阅读口味在不断变化。从娱乐八卦题材,到《图像中国建筑史》等专业严肃性题材的整合,目光渐渐由大众走向小众,由狂热回归理性。

《读库》虽紧跟时代给《读库》开了网店、开了微博和微信,但却并未被信息裹挟,依然低头耕耘小众读物的纸书,不在意畅销榜的热闹,或是鸡汤故事甚嚣尘上。这也很符合张立宪,“如果一个四十多岁的老男人整天琢磨着成本和物欲,那这人不是太可怜了吗?”

这本书如果不读,会憋出人命_第2张图片
张立宪和他的读库

喧嚣的世界需要一点冷静的思考

在这个信息时代,好像纸质书并没有那么重要了,特别是这种信息类的纸质书。不过我仍然相信《读库》会有巨大的生命力。“以我们当时贫乏的想象力而言,实在不知道除了读书,还有什么是成就事业的有效途径。”《读库》在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地去表达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声音。

至于要用一句话形容这个水泥色封面,冷淡到极致的书的话,还真的不好定义。不过,这至少是一本你打开之后能够给你惊喜的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本书如果不读,会憋出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