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评论:互联网冬天是否来临

转自:http://home.donews.com/donews/article/1/100433.html

刘韧:今天第一个话题是“冬天”。觉得冬天来了主要有几个迹象,第一最近老有裁员的消息,第二就是裁员的幅度都比较大。我做过一个统计,这个数据相对还比较准确,SP的规模大概是100多亿,据说是20亿美元的规模。这次整顿可能要整顿掉一半。就是说10亿美元不见了。中国互联网有10亿美元的产值不见了。中国互联网的广告产值大概50亿,如果今年增长5%那就是70亿人民币。那边少掉80亿,就是说今年整个收入没有去年高。SP有事我觉得也不光是SP的事。SP的收入肯定要在其它收入找回来。新浪、腾讯和网易的广告收入都大幅增加,这就使其它公司的广告都更难做了。在上一个高峰的时候,网络游戏也是一路非常的好。但从现在看网络游戏增长已经很缓慢,至少没有2004增长得那么快。所以网络游戏也没法填补这个漏洞。所以我们就在想SP的人被裁了会到哪里去。当然SP的人BD能力都非常强,应该还是在是互联网从业者。本来比如说做SP的BD,现在只能去做广告了。

  洪波:我认为冬天确实存在。从前一段时间看投资已经进入了非理性的状态。投资多就说明很多不值得投资的公司都拿到了投资,这也是一种泡沫吧。不过这次与上次泡沫不一样,这轮烧钱的公司不太多,像上轮泡沫满大街广告,这次没有。另外上次泡沫费了很多钱去啦用户,现在也没有。相对来说这次泡沫的成都要比较轻。受影响主要还是SP的关系。SP受影响要影响到整个互联网。2002年SP有了收入,其实是个意外的收入。当时大家都没想到。

  刘韧:那这样会产生什么后果?

  洪波:我觉得互联网的冬天,可能是整个互联网的行业会受到影响,要进行一些收入转换。但上一轮泡沫中,传统行业没有在互联网上投广告,互联网公司在挣自己的钱。但现在,传统行业已经从互联网广告中得到好处了。所以广告收入不会受影响。这次受影响的主要还是和SP有关的公司。另外是前一段时间拿了钱但没有真正实力真正用户的公司。

  刘韧:我们对冬天下个定义:我们默认春天里连草都能长得很好,所以对创业很有利,但冬天对大公司会更有利,它能利用冬天把小公司挤死。越小的公司越困难。所以冬天就不是一个创业和创新的好时候。

  老白:那这样来讲冬天会始终存在。刚开始2000年的时候,大家的起点基本是一致的。都是从小公司长大的。但现在上面已经有一层天花板了。比如电子上午有阿里巴巴,门户有新浪,搜索有百度。实际上整个互联网传统的商业模式上面都已经有人在挡着你了。所以互联网发展程度越高,创业越难。这个和其它人解释的冬天还不大一样。现在其实还是有很多资金的,主要还是现在的项目没有什么新意。其实我比较看好冬天。比如2000冬天逼出了SP,现在也能逼出点新的东西。比如电子商务或者是新的模式。但我怕的是一旦你有一个思路,很容易被大公司拿过去。我觉得拿投资倒不是大问题。还有一个观点是,有些人积累了一部分,可以做天使投资。就是像以周鸿祎为代表的这一些人。这也是存在的,结果怎么样再说。但和2000年时候是不一样的。那时候创业的确使白手起家。所以从创业角度来讲我觉得还不是冬天。对创业来说会更难,但倒不是很担心大公司打压。

  刘韧:我举个例子,比如一家公司,既有SP业务,也有广告业务。如果SP业务收到打压,它就会加强广告业务。如果SP业务好的时候,它还能在别的网站上做广告,投很多钱。这样整个环境就变了。就是一个蚂蚁死了可能对整个生态造成影响。比如我们以前做一个业务,可能会想到,怎么和无线结合一下,现在这条路就没有了。

  张栋伟:我觉得冬天并不存在,只是一个阶段调整。首先现在创业的成本已经比当初大大降低了。比如租个服务器、招个员工,都便宜了。创业成本低了。第二是投资更容易得到了,整个中国的闲钱特别多,但是国家宏观调控,大项目都不肯投了,所以很多人都有钱投进来。第三它的商业模式,互联网第一就是媒体特性,那么它的盈利就是来自于广告,其它的都不是主业。互联网第一波冬天,广告业还没有起来,当时的用户和广告技术还不足以把它变成一个企业。但现在用户比例已经足够大,带宽也足够支持视频广告。比如整个广电系统去年有800亿广告,只要分1/10就可以分到很多。所以从收入角度来说,也不是冬天。不过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趋势,大家好像都以拉到广告为耻。觉得靠广告赚钱挺丢人。我觉得这种情况是需要扭转了。这样就变成了为创新而创新。

  炳叔:我认为没有冬天。其实企业分两种,一种使沿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做的,一种是投机的。喊冬天最严重的人,都是投机的过程中为自己找借口。我认为中国互联网整体是蓬勃向上的。说冬天,要么是故意忽悠别人,比如周鸿祎,要么就是自己没有能力。

  吴世春:我也觉得没有冬天,现在只是挤出了两个泡沫,一个是SP的暴力,一个是模仿WEB2.0的泡沫。SP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很容易赚老百姓的钱,这个时候挤出来对互联网发展会更加有利。那些赚惯容易钱的公司他们可能会觉得冬天来了,但暴利的事情绝对不会长久的。另外WEB2.0的网站接到大笔投资以来,没有一个是能得到比较实际的收入。它们并不能比原来的那些垂直网站做得更好。所以一味模仿WEB2.0可能会觉得冬天到了。

  陈华:我觉得冬天不存在。现在中国互联网的创业者,更多的是针对中国互联网的需求,而不是说完全的抄袭。如果仅仅抄袭国外的概念,没有成熟的赢利模式,那肯定不会好的。现在大部分创业都是面向一个特定的群体,比如生活信息,不论是否冬天,肯定有一个用户群存在,这个用户群存在,广告市场就一定存在。我们公司广告还是收入的主要一块。

  姚劲波:我认同各位绝大多数的观点,但我有几个补充。一个大家可能低估了SP被管制的影响力。SP的影响是80亿。我们不能简单看成80亿。这80亿是在整个产业链中的80亿。通过整个产业链放大下来肯定不止80亿。大家做网站的都会发现,最近的流量价格在降低,这就表示个人网站很难做,原来1000个IP6块钱,是因为这1000的IP用来弹SP的广告,可以赚回来6块钱,但现在已经没有这个钱了,所以价格肯定是往下走的。

  第二个观点,对于VC来说,国外没有的商业模式,他们会非常慎重。对一些独创的模式会非常慎重。这是我跟VC接触的普遍感觉。

  第三个观点:对于一些靠互联网公司的广告生存的公司打击会非常大。还有现在都觉得WEB2.0很可耻,觉得不赚钱。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就像2000年时候都以互联网公司为耻,现在也不会有这种情况,WEB2.0也是一样。

  褚世元: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泡沫成分,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以前为什么大家会对SP深恶痛绝,因为它有很大的问题。严格管制SP大家肯定是拍手称快。管制以后,现在大家更理性花钱了,就会更踏踏实实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对于互联网也是一个良性的发展。包括我们今后所要获取的收益来好,都会有更加大的发展空间。

  牛角尖:按照刚才那个定义,我认为冬天还是存在的。第一是对SP,第二是对WEB2.0公司。SP就不用多说了。博客网站现在也在向SNS、播客互相渗透互相转换。因为WEB2.0的创业时间已经太长了。如果早一点可以证明BSP这个模式是可以盈利的,那就没有问题。但是现在时间太长,大家都等不起。这个冬天其实就是对这些网站的压力,迫使他们去寻找赢利模式。但现在最成熟的,看下来还是互联网广告的模式,以广告盈利的这些网站都会生活的很好。对他们来说冬天是不存在的。现在地方性的网站,排名第一或者第二,现在基本上都有了广告收入。而且由于有些地区的人力成本还非常低,所以他们觉得正在向好的方向转。从搜狐和新浪的财报也可以看出,广告的收入都不断增加。这是好的一方面。

  刘韧:我再举个例子补充,其实本来WEB2.0圈钱很容易,圈到钱了之后去买个SP。但是当前这个途径就被堵死了。任何一个潮流开始的时候都要有一段时间的挂羊头卖狗肉。98、99年当时互联网的概念还很虚,还没有互联网广告的概念。一直到2002年,是靠SP救了一把。这次主要是WEB2.0圈钱了。WEB2.0要把自己填实,我觉得至少要4~5年。这个过程中就需要通过SP赚点钱。现在没有了挂羊头卖狗肉的机会,在春天没有机会成长,没有一个寄生的东西,到了冬天就没了。本来,拿了1000万,用500万买一个SP,如果还能继续那样抢钱的话,就拿着这个钱去养WEB2.0,直到能像门户一样赚钱。但现在这个输血的渠道就没有了。

  洪波:我也补充一下。上一轮泡沫,所谓的网站都是没有收入的,那是一个纯泡沫。只有行业内互相的广告,构不成产业链。冬天一来,所有公司都开始收紧,包括裁员,降工资。狮子老虎在冬天也无法生活,因为吃得太多,对外界需求太大。这种时候就一定要收缩。但是还是会有一些有实力的小公司能生存下来。它对外界的需要很小,不太受外界影响,我觉得这种公司会很多。

  杜枫:第一次听到“冬天”这个词我记得是任正非《华为的冬天》。他当时准确预言了通讯政策调整对几大通讯公司的影响。我认为冬天是有的,这应该是市场环节的一个下降曲线。只要是市场就一定有下降。投资收缓其实从三个月前就开始了,就是今年5月份以后。这个时候大家其实都闻到了一些味道。为什么说冬天呢,从VC投资的声明周期也可以看出。比如去年它给你一笔钱,你也就开始拼命花,但是没有达到盈利目标。因此这个时候过了一年做REVIEW的时候VC会说今年不给你钱了。今年其实就是投资周期的影响。我觉得起到了一个大浪淘沙的作用。我觉得冬天是有的,但是有多冷我不大能估算。从现在市场上来说我觉得冬天从长远是有好处的,但市场中的人都会觉得痛苦。

  刘韧:今天新浪让我删一条消息,说新浪也要裁员,估计是真的消息。

  王乐:SP调整我觉得使正常的。它在一段时期挽救了互联网,但我觉得它不能代表互联网。SP的收入只占中国移动5%,但收到的投诉是90%以上。所以舍弃SP是互联网壮大发展的开始,它开始回到了主流。我不认为VC的减弱会有什么大的影响。也许VC在金融市场上只是一种,IT产业现在离主流还很远。IT离主流经济占了多少,有没有银行和政府的介入。所以说IT和互联网其实是比较另类的。VC的投资形式在互联网里面收到了遏制。那我们也可以看到民营资本的壮大,政府融资通道的加大,我觉得这使有进有出,是非常正常的一种循环。

  刘韧:中国互联网的好日子可能是2004~2006上半年,但是这个过程中NASDAQ并没有涨。但是为什么我们在中国会觉得好过了呢,因为互联网行业的钱钱突然多起来了。去年上市的公司大多都是SP公司,所以现在SP的泡沫是破了。

  老白:我倒是非常看好SP公司,当然不是那种圈钱的公司。我认为手机上的互联网应用才刚刚开始。移动一定会想到新的产品新的研发。互联网广告除了百度那种类型,传统那种品牌广告一定是随着用户的增长而增长的。移动设备上面的用户群一定会有新的增长。我认为越是新的东西越是有机会,但是当你发现的时候,大公司有更多机会,这比较让人担心。第二如果互联网离用户足够近的话,选择互联网行业来说还是乐观的,像我最近的选择一样。

  刘韧:CNNIC有一个统计,关于网络在生活中的比重。看起来中国还是有一定的潜力。中国农民上网率只有1.6%。

  洪波:我觉得这个潜力还很难挖。这个涉及到很多经济问题,可能会制约网民的增长。我觉得网民的增长速度不会再像以前半年翻一番。

  刘韧:下面一个问题,不管有没有冬天,我认为肯定会有一些变化。我们怎么才能适应这种变化。

  洪波:我觉得DONEW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将来的公司越来越重视网民的价值,而不是去炒作去忽悠,风险投资也不接受忽悠了。有价值的网站会越来越多,这种创业会得到更多的人的认可。还有很关键的就是低成本。将来VC不会随便给你一大笔钱。你首先得有核心的东西给用户提供价值,然后还能通过低成本去实现。这是我能够想到的两个特点。

  刘韧:这里有几个数字,可能说明中国将来网民的发展趋势。欧盟的人口有49.8%的人上网,美国是68.6%的人口上网。而日本是67.2%,韩国也有67%。俄罗斯16.5%,中国9.4%,其实中国经济健康程度比俄罗斯好。印度4.5%。从这个数字来看,如果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中国的网民增长潜力还是很大。经济的增长会和农村人口城镇化同步,所以农民会不断进城。从这个来看,网民会有很大的增长。

  杜枫:其实我们现在提的网民还是PC上的,以后手机上上网的人数可能还会超过PC。去除神州行用户,还是有一个亿,接近现在PC上网的人数了。所以手机上网用户占整个互联网用户的比重会越来越多。未来相信除了SP之外还有更多的结合。现在上网的主流还是40岁以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会越来越多。

  刘韧:我对上网人数乐观还有一个原因。现在网民的年龄分布:60以上0.6%,50~60占2%,40岁以上的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18~24占了47.2。理论上25年一代人,现在还没有完全成为网民。

  张栋伟:我觉得还是很乐观的。2000年时候主要还是我们这帮人,我们是不会付费的。但是后来的年轻人不断涌入,收入才越来越多。这些收入少的年轻人才是新媒体的主流消费者。所以形势会越来越好。因为新增加的是纯粹的消费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