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听花一嗅(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30345067/

经手的一个不太成功的项目,亮点有限一直憋着没说,现在记录一下权当作业吧。

具体哪个产品就不说名字了,基本就是复制趣头条,所以是个聚合资讯类产品

内容冷启动:

爬取,内容源趣头条60%,腾讯20%,今日20%。内容形式图文,图集,短视频。

爬虫爬到后去除掉版权信息后入库,然后通过协同过滤算法提供给客户端。

用户获取:

收徒裂变(产品核心),基本实现了低成本大规模获取目标用户。

常规的产品中都会有邀请好友这一功能,但使用人数有限。

收徒裂变就是基于这个传统的邀请功能做了强化。

首先是入口突出:二级入口,然后各种弹窗、推送、消息引导。提高邀请页面的pv量。

其次是在邀请页面突出奖励,比如当时定的是10元。邀请好友赚10元,强化用户邀请动机。

有了这两步后邀请动作就会很频繁,下来再看新用户,也就是徒弟这一边。

首先是分享落地页的流程简化,相比于趣头条需要输入个人信息,我们什么也不需要输入。新用户只需点击下载即可,点击时会自动上传新用户和分享用户的信息,存到服务器。当新用户下载app注册时,会从服务器调取新用户和分享用户的信息,匹配师徒关系。流程减少了一小步,转化提升的一大步。感谢openinstall。

其次是新用户进来后,10元的奖励不是立即发放给师傅。而需要徒弟完成一个考核任务,各家不同,因为我们的奖励比较高,所以这里的规则就定的比较严格,以此来平衡成本。

规则如下:徒弟需连续三天登录app,且每天需阅读3篇以上新闻,邀请者才能得到全部的10元,如果完成一天只得3元,连续完成两天只得6元。这里的连续很关键,因为大部分用户很难做到连续。

最后算下来,通过收徒裂变获取新用户的成本是2.4元,算是低成本了。因为激励丰厚,所以可以实现大规模。再加上规则的限制,只对能够带来目标用户的师傅进行奖励,算得上精准获取目标用户。

用户留存:

新用户进来后,接下来就是促活和留存了。

除了签到,登录,开宝箱。主要还是放在了对阅读行为的激励。

开始的奖励是按篇数进行奖励,比如看10篇,奖励多少金币,类似的。

后来看到鲤鱼头条还是哪家做了阅读计时奖励,针对用户阅读时长进行奖励,每60秒奖励一次。

缩短了奖励反馈周期,马上就决定抄。后来趣头条也上了这个功能,看来也是大势所趋啊,竞争激烈。

阅读计时奖励规则如上,很简单,没什么说的。

关键就是防作弊,这里设置了三条规则,1.在文章页每3秒检查页面高度,如果没有变化,则认为用户没有在看新闻,计时停止。2.计时奖励的同时记录奖励过哪些新闻,如果用户重复看同一篇新闻,则将奖励减少至1金币。3.设置每日奖励上线,即使逃过了前面两条,也能从总数上加以限制。

阅读计时奖励上线后,用户平均每日使用时长从20分钟提升至55分钟,效果显著。新增用户的次⽇留存提升至50%,次周留存40%,次⽉留存25%。不算太高,但因为是洗用户的玩法,尚可接受。

增加收入:

广告收入分为三部分:
1.信息流广告,cpa为主,接的是百度/360等。
2.内容分享页,端外的h5页面接js广告,接的是谷歌ads。
3.一些大曝光的banner位置,入口位等,cpl广告,接的有享玩和推啊。

前两项量大价低,后一项价钱相对高,但转化低量小。产品做到日活十万左右时,每天大概能得到7~8k的收益。这点钱不是为了盈利,还是在验证模式,后续还有很多方法来提高收益,姑且按下不表。

风险控制:

这块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因为赏金任务的模式搞裂变很容易吸引到羊毛党。

以这个模式而言,增长并不困难,盈利长期也可期,关键是风控问题。

基本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产品规则限制为主,比如首先是账号限制,初期的提现只支付宝一条途径,手动输入支付宝账号即可,但出现很多账号往同一支付宝提现的情况。当然还有支付宝账号输入错误,打不过去/打错账的情况。迭代为需要支付宝授权绑定,且一个账号只能绑定一个支付宝账号,30天可以更换一次。另外支付宝还提供了实名认证接口,规则限制只向有实名认证的用户打款。将风控成本转嫁给支付宝,大幅提高产品安全。微信提现也类似,不过实名接口在支付的时候才给,有一点点不同,但不影响大逻辑。

第二阶段以黑名单数据库为主,接入顶象等第三方数据库,主要是ip/手机号黑名单等,用户注册时过一遍黑名单,如果已经上了第三方黑名单的就加以限制。这是一种比较静态,且低成本的方式。但是顶象的数据库也并非百分百准确,后来又接入了其他的第三方数据库,多家反馈,综合判断。

第三阶段以用户行为为主,接入数美,针对用户所有能够带来金币/金钱的行为,实时监控用户当下的状态,网络离散度、网络状态等等大概十来项吧,每一个动作返回一条结果给到我们的服务器做判断,最后给出一个综合的结果。

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国内第三方的服务不能完全相信,比如黑名单这块,要接多家,自己综合判断,偏听很容易出问题。其次,数美这类服务会给出一个综合的结果,但是他们的模型未必就适合自己的产品,所以我们当时不要综合结果,只要每个行为的单项结果,自己再做最后的风险判断,建立自己的风控模型。能力可以用别人的,模型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好。

基本情况就是如此吧。

再谈谈趣头条吧,趣头条目前还是没有盈利,且亏损还在放大。但就这个模式而言,想要收支平衡,还是得做自己的广告平台,例如趣头条接第三方广告时aurp惨不忍睹,后来做了广告平台,提升到了4毛5。但趣头条野心也不止于此,已经开始做自己的app工厂,相互导流了。

另外收徒这个模式能否带来持续增长,存疑。短期内在存量用户的基础上会产生大量裂变,但衰减严重。以趣头条去年某三个月的数据情况来看,当停掉渠道推广,只靠收徒裂变,数据基本处于维持状态。所以裂变不能取代传统的渠道推广,但是能放大渠道推广的效果,或者反过来说,能降低传统渠道的成本。

总体而言,这是个略感无聊的项目,对自己的成长有限,对社会意义有限。也许这就是做产品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