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大爆炸
娱乐圈的一股独流
关注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电影爬虫(film5252)
一阵“台风”在2019年袭来。
说2019年是台剧大年,没人会反对。
一部接一部出色的台剧,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之中。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观众突然意识到:
原来台剧已经达到了这样的水准?
从2019年上半年刷爆各大社交媒体的《我们与恶的距离》到说尽生活苦涩的《俗女养成记》再到最近穿越时空的爱情悬疑剧《想见你》,都获得了极高的好评。
这些剧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不管是犯罪题材还是生活题材,都能拍摄出它独有的风格。
细节充沛、人物形象饱满、从故事中映射现实。不管是哪个年龄阶段的观众,都或多或少能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第一个要说的当然就是《我们与恶的距离》。
把它评为2019年度最佳华语剧,绝对是毋庸质疑的。
该剧脱胎于大量采写调查,以台湾真实案件为原型,加以典型化和综合化,展现了许多深刻的社会问题。
诸如新闻职业道德、原生家庭、犯罪者人权等等,以此引出主题——“善与恶”的距离。
最难能可贵的是,该剧每集都由一个Youtube上的新闻视频引入,然后将所有事件条理清晰地摆在观众面前,不加以情感判断,不试图教化观众。
女主角宋乔安的扮演者贾静雯,更是凭该剧摘得2019年金钟奖视后。
十几年前的贾静雯,是很多人提到“赵敏”时脑海里出现的第一形象,这便得益于她精湛又有灵性的演技。
而在这部剧中,作为被杀小孩的母亲,同时作为现实中三个小孩的母亲,贾静雯将这个悲情而又坚强的影视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
其实《我们与恶的距离》这部剧的意义,不止是用其成熟的剧本和到位的演员贡献出了一部高质量的制作。
更在于,它的立意是完完全全根植于社会现实,且从更高更深刻的视角来探寻人、人性以及恶。
所以如果你问我2019年应该看什么剧,我的第一推荐绝对非它莫属。
不过,比起《我们与恶的距离》,其实《俗女养成记》也毫不逊色。
这是首播收视竟超过了《我们与恶的距离》的一部剧,随后每播一集收视都屡创新高,顺利解锁“华视13年来自制剧收视最佳”的成就。也是今年第二部评分超过9的台剧。
围绕着一位39岁的中年女性展开,诙谐又致郁,带着点生活的小确丧。
像是《伦敦生活》和《请回答1988》的结合体,堪称中国新时代女性的觉醒与成长史。不仅收视和口碑双赢,演员阵容也是相当豪华。
女主角是去年凭借《谁先爱上他的》里的同妻角色刘三莲,打败周迅、孙俪、曾美慧孜、赵涛夺得某马奖影后的谢盈萱。
其他配角分别是:
《我们与恶的距离》里饰演贾静雯丈夫的温升豪;
《大佛普拉斯》里说“夹娃娃很疗愈”的陈竹昇;
就连客串也找来了金钟视帝吴慷仁。
用导演的话来说就是:“我现在的膝盖已经烂了,因为这些演员都是我跪着请来的。”
当然作为观众的我,也是跪着看的。
看完这部剧你一定会由衷地感叹:
“一辈子那么长,应该做一个只为讨好自己,开心又俗气的人,在心底好好唱一首自己的《纯情青春梦》。”
最近最热门的台剧,则毫无疑问就是《想见你》。
去掉“台”字,也基本成立。
导演是之前拍过《荼蘼》的黄天仁。
男主许光汉,从《海吉拉》里的文棠生到《罪梦者》里的林季子,“我可以”三个字我已经说烂了。
既有颜值兼演技的双保险,又有实力导演坐镇,这还不算重点。
本剧最亮眼之处在于,它完成了一次出色的加法。
作为一部纯爱剧,却完美地融合了悬疑、推理、时空穿越等要素。
既满足了CP党爱嗑糖的乐趣,又符合剧情党对于烧脑推理的追求。
即便是在主角互相深爱的基础下,本剧照样能做到甜而不腻。
回溯到早年间我们童年记忆里的台剧。
酷帅狂拽的道明寺,聪明高冷的江直树,贴心温暖的李大仁……
每一款男神都曾经引得迷妹们花痴尖叫,成为一直被翻拍,从未被超越的经典形象。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台剧简直是童话般爱情偶像剧的代名词。
但是随着内地文娱业的高速发展,陈旧老套的台湾偶像剧开始逐渐被挑剔的观众们遗忘。
距离上一部在大陆爆火的台剧,已经过去了整整7年。
自2012年在湖南卫视播出的《我可能不会爱你》收官之后,再无台剧能在大陆超越这部剧的热度,台剧引进大陆的数量也从2009年的33部开始不断缩减。
于是近年来台湾开始鼓励推动文化内容开放与传统文创素材加值应用,台剧也开始逐渐走起更具深度的路线。
四年前豆瓣9.3的《一把青》和三年前8.6的《荼蘼》,将台剧再次拉入大众的视野;
而今年的《我们与恶的距离》、《俗女养成记》以及《想见你》,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路线的有效性。
成功将台剧从傻白甜转变为暗黑系现实主义。
这些台词以前看来是霸道,如今只剩下羞耻和沙雕
说到台剧必然也要将它与港剧还有内地国产剧做比较。
比起台剧的“文艺复兴”,港剧则稍显没落了。
TVB的收视率基数正逐年减少,香港市民对本地制作的电视节目的欣赏指数与认知率也在逐渐下滑。
虽然TVB的“年度大戏”是一部又一部地出,清一色的“豪华阵容”、“精良制作”,却鲜有真正能走红的。
今年的《金宵大厦》、《白色强人》,就算口碑相当不错,却依然很难出圈,除了忠实的港剧受众,普通观众看的其实不多。
究其原因,无外乎题材老套和人才流失。港剧和港片一样,一直在固步自封。
警匪、律政和商战是港剧数十年间不变的主题,无剧可拍时,拿情怀炒热度再回锅一次。
比如时隔19年,还能给《创世纪》拍一部续集《再创世纪》。《使徒行者》火了,就以它为IP,拍个五六部与之无联系的电影电视剧。
如此对自我创作没有高要求,也难怪得不到观众的青睐。
再看看内地剧集近年来的发展。
高分剧不少,说明我们一直在进步。
首先我想到的是15年的《琅琊榜》,豆瓣评分9.3分,当之无愧的经典剧。
精美的服化道,电影的拍摄手法,巧妙的构图,立体的人物形象,再加上胡歌、王凯、靳东、王劲松等一众演员的演技,使得这部剧在一众俗剧中脱颖而出。
同年,还有一部没有太多人知道的《毛骗》终结篇,它可谓是打破了续集不行的魔咒。
第一季8.5分,第二季9.4分,而第三季终结篇9.7分。
这部剧没有知名演员,但是它凭借诙谐幽默的对白、紧贴当下现实的内容,获得了极高的人气。
而且这三季,虽然是边写边拍,但是始终没有降低制作水准,剧情紧凑,故事新颖,多线布局,让人应接不暇。
每一季的集数不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之后就是17年9分的网剧《白夜追凶》,塑造了一个不局限于标签化的、更深层次的“硬汉”人物。
故事选材也更突出社会现实特色,虽然是网剧,但是成了悬疑罪案剧的标杆之作。
这两年也有许多出彩的剧集,比如18年的《大江大河》,19年的《小欢喜》《都挺好》等等。
但体量太大,也容易出问题。
好剧多,烂剧也不少。
毕竟,那么大的盘子,那么多人需要恰饭。
这样看,台剧的优势就出来了。
市场小,资本少,想活下来,就得制作精良。
同时,较小的市场,又避免了向商业化过度的倾斜,反正拍什么都难赚到大钱,倒不如遵循制作者自己内心的看法。
台剧当然永远都不可能占据主流市场,真正挑战内地剧集的地位,但我们内地的创作者们,倒是不妨多望向海峡对岸,看看现在台剧是怎么拍的,一定会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