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的响应式原理
当你把一个普通的 JavaScript 对象传入 Vue 实例作为 data
选项,Vue 将遍历此对象所有的属性,并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把这些属性全部转为 getter/setter。
’Object.defineProperty
是 ES5 中一个无法 shim 的特性,这也就是 Vue 不支持 IE8 以及更低版本浏览器的原因。
这些 getter/setter 对用户来说是不可见的,但是在内部它们让 Vue 能够追踪依赖,在属性被访问和修改时通知变更。每个组件实例都对应一个 watcher 实例,它会在组件
渲染的过程中把“接触”过的数据属性记录为依赖。之后当依赖项的 setter 触发时,会通知 watcher,从而使它关联的组件重新渲染。
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我用比较直白的话来详细的解释一下原理
首先咱们需要掌握两个方法
一个是Object.defineProperty,一个是订阅者设计模式
Object.defineProperty方法
Object.defineProperty会直接在一个对象上定义一个新属性或者修改一个对象的现有属性,并且返回这个对象。
Object.defineProperty(obj,prop,descriptor)有三个属性。obj是要定义属性的对象。prop是需要定义或者修改的属性的名称,descrptor是被定义或修改的属性描述符。
setter或者getter是js对象中用来设置属性或获取属性的方法,他是在创建对象的时候指明的。
当data对象中有值存在时,vue就会获取这个对象,获取这个对象的时候就会调用get,然后会用Object.keys()方法拿到这个data对象中的每个属性,
然后进行遍历,得到每个属性,然后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的set和get方法进行设置属性值或者是获取属性值。
发布-订阅模式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发布者订阅者模式。上面的例子中,就是让张三和李四来订阅了这个message属性的改变。
发布-订阅是一种消息范式,消息的发送者(称为发布者)不会将消息直接发送给特定的接收者(称为订阅者)。而
是将发布的消息分为不同的类别,无需了解哪些订阅者(如果有的话)可能存在。同样的,订阅者可以表达对一个或多个类别的兴趣,
只接收感兴趣的消息,无需了解哪些发布者(如果有的话)存在。
举一个例子,你在微博上关注了A,同时其他很多人也关注了A,那么当A发布动态的时候,微博就会为你们推送这条动态。
A就是发布者,你是订阅者,微博就是调度中心,你和A是没有直接的消息往来的,全是通过微博来协调的(你的关注,A的发布动态)。
vue就是通过这种发布者订阅者模式来处理响应式数据的。
下面的代码只是把整个响应式的过程解释了一下,但是源码并不是这么写的,但是整个流程是这样走滴,只不过我简化可很多~~希望大家能明白哈
{{message}}
// 然后通过遍历obj这个对象拿到这个属性------
// Object.keys(obj)返回的是一个数组形式的这个对象的属性 // key代表的是每个属性 Object.keys(obj).forEach(key => { // 拿到这个属性 let value=obj[key] Object.defineProperty(obj,key,{
// 设置属性 set(newValue) { // 可以在这个位置监听key的改变 value=newValue
// dep.notify() 然后在类似这个地方通知订阅者发生改变
console.log('监听'+key+'改变'+':'+value) }, get() {
在类似这个的地方创建一个watch的对象。来获取每个订阅者
// const wat1=new Watcher('涵涵');
console.log('获取'+key+'对应的值')
return value } }) }) // 他就会执行对象里的set属性,把他的名字设置成'hanhan' obj.name='hanhan'
我们把多个订阅者对象添加到发布者里面,一旦值发生改变,发布者只要去调用了自己的notify,就会立马通知之前所有的订阅者,
订阅者是一个数组,遍历数组里的每个成员,数组里面每个成员都有watch,通知订阅者去更新自己的update。然后进行更新界面
// 发布者 class Dep { constructor() { // 订阅了一个数组,用这个数组去记录所有的订阅者 this.subscription=[] } // 加入订阅者,加进去这个人,也就是张三李四,这两个人 addSub(watch) { this.subscription.push(watch) }; notify() { this.subscription.forEach(item=>{ // 调用它自己的unpate去更新 item.update() }) } } // 观察者,用于监听观察,通过这个类创建对象, // 订阅者 class Watcher { constructor(name) { this.name=name; } update() { // 把自己的内容进行更新 console.log(this.name+'发生update') } } // 实例一个dep对象 const dep=new Dep(); const wat1=new Watcher('张三'); dep.addSub(wat1) //张三就被订阅者放到了subscription的数组里面 const wat2=new Watcher('李四'); dep.addSub(wat1) //李四就被订阅者放到了subscription的数组里面 dep.notify()//这里定义notify,那么刚才的两个订阅者,就全被我通知到了 }
下面我用一张图对上面的内容进行一个总结吧,总结的比较肤浅,都是表面的知识,希望大家多多指点,一块进步哈。
observer主要是对data对象中的数据进行了劫持监听,利用Object.defineProperty,一个属性对应一个dep对象,name有一个dep对象,age有一个dep对象,
他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个dep对象里面都 有他的观察者对象,观察者1,观察者2...当属性值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会去调用dep中的notify,通知watcher,利用watcher去更新视图。
当el传进complie里面时,主要是做了两件事
一是解析html,创建对应的watcher,放到对应的observer中的dep对象中去,具体怎么放得,上面有说哈,
二是他还会根据el中的内容初始化view,也就是解析咱们的{{message}},在界面中显示出 “嘻嘻”。
假如我们把name中的属性值改成了 '哈哈 ',那么observer中的Object.defineProperty立马会监听到值的改变,调用notify的方法,遍历watcher,进行update,然后更新视图,把 why 变为 “哈哈”
分享就到这里了哈,楼楼有说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指点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