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皮:枕边书(91—100)

图片发自App


老皮:枕边书(91—100)



91.夜的深处,各种纷杂的梦境正等着人们。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孤寂的时刻,或是一个人静静的在街道游荡、或是靠在窗边发呆、或是对着电脑冥想、或是沉醉在回忆里。那些久远的人和事,在夜色中仿佛黑白胶片一样在眼前晃动着,辛酸的、温暖的、甜蜜的、欢快的、尴尬的,许多过往的情境一股脑儿涌上心头。而最能让你失望的,却都是你需要学会面对和超越的。

92.每一株玫瑰都有刺,正如每一个人的性格中,都有你不能容忍的部分。

93.沉溺于肉体的欲念固然诱人误入歧途,但脱离了肉身的精神又能在何处安顿?事实上,我们每个夜晚所进行的死亡演习,只为了明天更好的清醒。

94.读顾前小说《意外》。之前我以为年轻的写作,都是一场暴动。读完该篇,意外地发现,叙述节奏很轻逸的小说,内在旋律的起伏很值得回味。顾前在小说中曾不断地重复着一个类似于爱情与拯救的熟悉故事:生活的不如意变成了一种对爱情的隐约渴望,而经过一系列徒劳的努力,结局要么是爱情的幻灭,要么就是爱的不可能。

95.风静,夜未尽。读书,心有所定,不畏浮世。

96.读书之余,偶尔也看看电视体育频道。尤其喜欢看一些顶级的足球赛事,感觉体育总是以昂扬向上的东西来振奋人。而文学则相反。文学的使命必然要抵达灵魂的某处。问题是,置身于遍地都是破碎梦想的喧嚣社会现实中,我们是否还能够拥有纯粹的灵魂?

97.有人说到如今中国人重视教育的态度,用了“空前绝后”来形容。我以为,空前我确实看到了,绝后不一定,只是有些病态。理由是,中国有很多成年人是不读书的,却又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下一代好好读书。如今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依我的判断推算,大约只有百分之三的人想要去读书学习、熟知历史、掌握知识、理解文化。而百分之九十七的人只是在活着。

98.真正的文化都是浸润于生活之中的,表现为一种人生态度。所谓工夫在诗外,说的是诗人的经世胸襟与文化修养。写作,其实也是在寻找另外的生活空间。

99.霜降日,再读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郁达夫开篇就用了“清”、“静”、“悲凉”三个词语对故都的秋天特质做了高度凝练的概括,他写道“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这“故都的秋”,其实是郁达夫的“秋”,是表现了他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的“秋”,让读者瞬间就领略到了秋的辽阔清朗和沉静安详。一直以来,郁达夫都是我最喜欢的现代作家,他非常善于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审美质感,对庸常的生活琐事,对人物内心的细微感受,有着十分敏捷的捕捉能力。尔后,他又总是以极度舒缓的叙事语调,从容地叙述着朴素生活的情境和人性风貌,五味杂陈地铺展开了独特的叙事魅力和罕见的写作功力。在郁达夫的笔下,《故都的秋》尽管是一个看得见“悲凉”的秋,描绘的是“悲凉”景物,流露的是“悲凉”心绪,但我却分明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温情,它表达的是对故都的一往情深。这种温情并不是对自己内心隐痛的优雅掩饰,而是借助一种特殊的张力状态,体贴了此刻沉重而不失芳香的终极记忆。我由此相信,郁达夫向往的是深刻厚重的生命形态,而“故都的秋”正是这种生命形态的象征,悲凉而又富有内涵,呈现出来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生之苍凉与欢喜。

100.人生在世,最悲凉的孤独不是身边没有知己,而是内心遗弃了自己。我认为任何一种风格都不应该成为人格标签。保持自我,独立思考,不卑不亢,这是我与自己签订的最重要的契约。

2019.10.25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皮:枕边书(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