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设计大师系列—川久保玲

日本设计大师系列—川久保玲_第1张图片
保龄球女神

你是真的懂“时尚教母”川久保玲吗?她是无数大咖的偶像,她是“时尚破坏者”也是“时尚教母”不断呈现离经叛道的变革与突破者,她没有留学背景,她没有专门学过服装设计,她一身黑色穿了40年、厚厚的刘海保持40年…

她寡言少语,常年顶着张无表情的“扑克牌脸”,被记者问到创作理念时在纸上画个圈就转身离去;她偏偏又是个“商业奇才”,是快闪店、买手店的鼻祖,创立品牌40多年间开发出若干条产品线,让艺术与商业得到完美平衡……

种种列不完举不尽的矛盾事迹,碰撞在一起,成就的这个名字,叫做川久保玲。

川久保玲(Rei Kawakubo),日本时装设计师。她和山本耀司、三宅一生一起,被称为“日本时装设计的三驾马车”,是对当代世界时装设计影响最大的设计师。

这位1942年出生的东京庆应大学教授的女儿,最初是女承父业,从美学专业毕业。她开始的工作是在一家丙烯纤维工厂的广告部作职员。早期获得的面料专业知识使她对不寻常的面料有种特殊的兴趣,不久她便成为一名自由款式设计师。

1973年,川久保玲凭借她过人的勇气,决定开一家自己的公司,并取名为:COMMEDESGARCONS,法文意思是“像男孩一样”。实际上,她只是很喜欢这几个单词的发音,而并非媒体后来根据这个著名品牌的意思作出的可能是女性主义的猜测,毫无疑问,她被认为是一个女性主义者。

日本设计大师系列—川久保玲_第2张图片
像男孩一样

1980年代前期,她以不对称、曲面状的前卫服饰闻名全球,在时尚界投下一枚炸弹,自此开启时尚帝国的征战之路。

日本设计大师系列—川久保玲_第3张图片
第一家店

1976年开业的全世界第一家Comme des Garçons实体店。

日本设计大师系列—川久保玲_第4张图片
边界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服装学院院长安德鲁·博尔顿说:“川久保玲是过去40年间最伟大的设计师,是我们这个时代美的哲学的代言人。”

2017年5月,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川久保玲为主题,举办了当年的Met Ball慈善晚宴和服装研究院展览——“Rei Kawakubo/Comme des Garçons: Art of the In-Between”。(川久保玲:边界之间的艺术)

由川久保玲本人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服装学院院长安德鲁·博尔顿亲自操刀。

著名作词人、“时尚咖”黄伟文列举自己心中“超级时装英雄”时喊道:“川久保玲没有入选,因为她不是英雄,是神!”

她的影响力甚至蔓延到了“虚拟世界”。

日本设计大师系列—川久保玲_第5张图片
亦梦亦幻

作家村上春树经常为笔下人物安排一身川久保玲的衣服。

他自己也曾在书中坦言会尽可能保证每年去Comme des Garçons买两次衣服:“立体剪裁非常合身,还有就是设计出乎意料地不让人感到腻烦。”

由川久保玲本人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服装学院院长安德鲁·博尔顿亲自操刀。

川久保玲也成为了继Yves Saint Laurent(圣·罗兰)之后,第二个让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其举办个人展的在世设计师。

注:Met Ball,即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晚宴,创办于1971年,被称为“时尚界的奥斯卡”。

也就是在这场Met Ball前后,当时已经75岁的川久保玲的和安德鲁·博尔顿聊了很多,话题涉及设计、时尚与艺术的关系,更是破天荒地透露了自己关于时装的思考。

他们又将这些颇有启发性的对话整理成文字,成了这本《川久保玲:边界之间的艺术》。

日本设计大师系列—川久保玲_第6张图片


日本设计大师系列—川久保玲_第7张图片

还收录了川久保玲历年来的采访集合,近10万字的体量,足以让你细细品读川久保玲的美学、设计理念和品牌构建历程。

更可贵的是,书里还收录了200多张高清图片,包含:

日本设计大师系列—川久保玲_第8张图片

川久保玲与顶级摄影师合作的时装摄影作品

川久保玲的珍贵手绘稿

川久保玲本人照片和画像

……

这是关于川久保玲的第一本中文书,也是迄今为止,川久保玲亲自参与并授权的唯一著作。

日本设计大师系列—川久保玲_第9张图片


日本设计大师系列—川久保玲_第10张图片

川久保玲的作品:“破洞”和“不做衣服”。


日本设计大师系列—川久保玲_第11张图片

1981年4月,巴黎时装展后台,和日本知名服装设计师山本耀司站在一起的,是一位新鲜的东方女性面孔——川久保玲。

和她的“老乡”前辈三宅一生(Issey Miyake)、高田贤三(Kenzo)不同的是,川久保玲当时虽然已经在日本经营了自己的品牌Comme des Garçons达8年之久,却从未“征服”过巴黎的舞台。

“不想被人理解”的川久保玲,对这次巴黎首秀并不抱期望。她只带了5位工作伙伴,靠着蹩脚的法语和英语,谦逊地和场内各路时装巨头social,给人留下“温和有礼的东方新朋友”这般印象。

但随着川久保玲的品牌Comme des Garçons开场,一众发如枯草、浑身破洞、乌漆麻黑的模特们鱼贯而出时,“藏”了一路的桀骜和叛逆,瞬间暴露无遗。

日本设计大师系列—川久保玲_第12张图片

时装名记Suzy Menkes说:“服装像是被毁掉的,我们私下里称它为‘瑞士奶酪’。真是太震撼了。”

当晚,整个巴黎就奔走相告这个日本女人对时尚界的“叛乱”行径,媒体把川久保玲叫做“广岛时髦”。广岛什么最有名?原子弹。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现在随处可见的破洞装,在那时有这么叛逆吗?还真就是。

那时的时装设计圈,对“好看”的定义是:展示身材曲线的凹凸有致,要求设计师抓住服装与身形的精准比例。

她那些宽松、不对称、充满破洞的“乞丐装”在当时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甚至被骂“亵渎美的标准、强暴了时装该有的斯文得体”。

但川久保玲却毫不在意:“女人不用为了取悦男人而装扮得性感,强调她们的身段,然后从男人的满意中确定自我的幸福,而是用她们自己的思想去吸引他们。”

在1990年接受日本媒体访问时,川久保玲回忆道:“我年轻时,大学毕业的女生去做跟男生一样的工作是很不寻常的,当然,女生的薪水也不会跟男生一样,我反抗这点,我永远不想失去反叛的能力,我对此感到不满,甚至愤怒,因为这些都成了我的能量。”

她用时装打破社会规范与约束,让穿着可以是为了女性的自尊与表达自我而存在。她说:

“我的目标是每一位女性能够有自己的生活并自我满足。”

时装学者Barbara Vinken认为其背后的意义更加宏大:“她挑战了时装文化中‘可爱’主导的信仰,挑战了社会秩序的支柱。以美丽和优雅为属性的‘女性’曾是社会建构的重要部分。”

打破规则,时装只是载体

在解构中,挑战时装和自己

在赋予时装性别平等理念的同时,川久保玲也在不断破解时装的定义。

Comme des Garçons的1997春夏系列,是时装史上最常引用的作品。

川久保玲彻底改变了服装的形态,她在服装的臀部、颈部以及胸部都放入了不对称的填充物,并让模特们穿着“隆与肿”起舞。

这个系列被命名为“隆与肿”,实践了“服装邂逅身体,身体邂逅服装,它们合二为一”的设计概念。

“隆与肿”系列和情景(Scenario)舞剧

日本设计大师系列—川久保玲_第13张图片

川久保玲在解释这个系列时说:

“在进一步寻找新观念的时候,我意识到服装可以成为身体,而身体也可以成为服装。这是‘新衣’的解决方案,我开始着手设计‘身体’。

我不认为这些衣服可以成为日常服装,但Comme des Garçons对时装界而言就是应该永远新鲜。服装所能引起的刺激事件比以穿着为终极目的要重要得多。”

(然而这些“驼峰”模特们再一次吓到了媒体以及买家们,许多女装杂志在拍摄大片时,纷纷自作主张地把那些填充物摘去,玲姐对此大光其火。)

时装之于川久保玲而言只是一个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她可以让自己的所有创意成为现实。

她的平面广告每一季都与不同的当代艺术、摄影高手们合作,还有许多与奢侈品品牌联名。

甚至还有文字、杂志平面等多种纬度和载体的表达,喜欢她的人甚至自称为“川久主义”。

“我的右半脑喜欢传统和历史,左半脑却想将这些规则打破。我希望设计出全新的东西,我想要寻求一些前所未有的设计理念,尽可能地突破现有的界限。”


日本设计大师系列—川久保玲_第14张图片
老照片

川久保玲团队(她站在最后一排的最边边)

不但如此,川久保玲对自己的“解构”也十分用力。

她从未停止过挑战自己,在设计行业,很少有设计师能做到几十年下来季季风格皆不同。

她总是强迫自己和设计团队,把每一季的设计重新归零,拒绝把已有的经验沉积下来。“如果你要做些新东西,那经验会阻滞你前行。”

她陆续开发出PLAY、SHIRT、TAO、HOMME、HOMME PLUS、PARFUME等7条产品线。

目前,Comme des Garçons的全球营业额比山本耀司和三宅一生两间公司的总和还多。

日本设计大师系列—川久保玲_第15张图片
快闪鼻祖

她还是快闪店和买手店的鼻祖人物,她创立的Dover Street Market买手店,是全世界潮流爱好者的圣地。

2018年,中国第一家Dover Street Market在北京开业,还引起了小小的轰动。

她将设计、艺术、商业等涵盖人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轻巧把玩,这般传奇人物,值得你了解和阅读。

书中图片均来自著名摄影师作品,每位摄影师以其独特的视角,用前所未有的方式为时装注入了生命。

更有珍贵手稿,每一幅作品都配有解读,都可以被当作一件艺术作品装裱收藏。

日本设计大师系列—川久保玲_第16张图片
打破常规是美学的真谛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本设计大师系列—川久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