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写作

读书与写作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读书与写作,不知道有多少作者和读者讨论过这个话题。都说读书重要,但是你如果随便翻一翻那些作家的成名史,你会发现,没有几个作家是学写作出身,没有几个是“学院派”,许多都是像鲁迅那样的“半路出家”,有些人,像史铁生和陈忠实甚至连大学都没读过。但是他们虽然没有“文凭”和“学历”,书读的并不少,不同的是,他们读的都不是关于写作的书,也不是什么"文学系列丛书”,使他们受到启蒙的往往是一二个感人的故事。

杨绛小时候,非常佩服她爸爸的文采。曾向他请教过写作的秘诀。她父亲说:“哪有什么密诀?多读书,读好书。”。她父亲还说了些什么?我们不知道。但就是这两句话,已经够了。它首先让我们知道读书对写作的重要性,不但是要读书,而且是“多读书”,读少了不行;然后是“读好书”,什么是“好书”?这个题目比较抽象,世上“好书”的范围很大。一个人,再有耐心,再有才华,也不能穷尽世上所有“好书”。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

我觉得凡是能给自已提供“正能量”的,能够使自已从中受到启蒙的都是“好书”。不管是长篇巨著,还是短小的“鸡汤文”。无论是名家的“名篇”,还是名不见经传作者写的随笔,只要适合自已,就是“好书”。

读书与写作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虽然读书的目的一开始并不是为了写作,但是写作一定离不开读书。不然再好的头脑也会思维枯竭,再好的文笔也会遇到“瓶径”。既便像徐志摩、老舍那样的诗人和作家也会有半个月写不出来东西的时候。所以,一旦你走上了写作这条路,就一定要不断的“多读书,读好书”,也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你的知识储备,才能开阔你的视野,才能写出一二篇感人的东西来。

我始终觉得,成年人读书不应该有太明确的目的性。道理其实很简单,目的性太明确了,往往形成了局限,一局限就难免狭窄,一狭窄就走进了死胡同,就会有在读工具书、查字典的嫌疑。

当然,读书跟一个人的年龄和阅历有关。许多年轻时读不大懂的书,到了中老年一下子懂了,不是你智商高了,而是因为你经历多了,生活经验多了,悟性提高了。所以张潮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赏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他说的对吗?我觉得有一定道理。所谓写作时的悟性,一定跟你读书多少,阅历深浅,经验丰富或经验不足有关。当然,个别有天赋的年轻人除外。

读书与写作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曾经打过一个不太形象的比方,我认为:喜欢读书与不喜欢读书的人相比,就像同住在海滨房子的两个人一样。一个住在低矮的别墅里,一个住在高层公寓。那个住在别墅里的人,视野被前面的建筑挡住了,看不到前面的海景;那个住在高层公寓里的人,却能够依稀地看到辽阔的海岸,以及海滩上的游人和海上的渔船。那个同住海滨却看不到海景的,就是不喜欢读书的人;而那个能看到辽阔大海的就是喜欢读书的人。毫无疑问,书有时就像一本智能的工具,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口,让我们看得更远。

同样的道理,两个生活在海滨的人,一个人会游泳,另一个不会。那个会游泳的人就比不会游泳的人多了一个本领,多了一个体验人生的实践机会。那个会游泳的人就是喜欢写作,能够写作的人。

我不知道我这样拙劣的比喻是否恰当,但是我冰雪清楚的认识到,读书与写作密不可分。读书是为了更好的写作,写作是为了与自己与他人分享读书的感受,是读书的延伸,是在复制读书的结果,是另一种形式的读书。

当你感到读书和写作像呼吸一样自然时,你会在乎一条小鱼儿的生死,一朵花的盛放和凋零,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惊喜。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