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你了解多少?

今天带着妹妹去医院看眼睛,她的眼睛有点充血,不知是否存在其他问题,我陪她来医院看一下。刚进医院门口,四五个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就把我们围住,问询是否有发烧情况。我们说没有发烧,就是看看眼睛。这才放行。

我和妹妹边走边说,看来全国的医院都非常重视这次疫情,严阵以待了。

到了眼科,医生说妹妹问题不大,就是结膜轻微出血,吃点活血化瘀的药就没事了。我随口问了医生一句:“咱们这边还没有病例吧?”医生严肃的对我说:“有不少武汉回来的大学生,回到家都发烧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和妹妹面面相觑,戴好口罩迅速离开了医院。

自从网络上出现武汉不明肺炎的新闻,我就有所担心,不明这个词太敏感了,代表着很多未知因素,很可能就是新型病毒,而且肺炎类的病毒,极具传播性。还没检测出这个肺炎的类型时,我就有预感,这个病毒不简单。然后我就一直关注卫生组织的检测结果。疫情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也可能近在咫尺。总之不能掉以轻心。我网上查阅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信息,分享给大家:

武汉地区的病毒性肺炎疫情爆发,与2002年广东爆发的“非典”疫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发生在冬季、初始发生都起源于人与动物市场交易的鲜活动物接触,而且都是由未知的冠状病毒病原导致。由于武汉冠状病毒的进化邻居和外类群都在各类蝙蝠中有发现,推测武汉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如同导致2002年“非典”的SARS冠状病毒一样,武汉冠状病毒在从蝙蝠到人的传染过程中很可能存在未知的中间宿主媒介。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中国疾控中心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是武汉一家海鲜市场非法销售的野生动物。很多野生动物都可能携带病原体,进而成为传播源。果子狸、蝙蝠、竹鼠、獾等是冠状病毒的常见宿主。推测武汉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但是如何从蝙蝠传播到人,中间媒介是什么目前还不清楚。为了安全起见,大家千万不要吃未经检疫的野生动物、生鲜等食品,比如路边的生肉,不要为了尝鲜冒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感染后常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鼻塞和流涕等少见。约半数患者在 1 周后会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不一定会得肺炎,也可能表现轻微,一周左右自愈。多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预后良好,少部分可能进展为危重症。暂时没有药物可以预防。对于病毒性疾病,除了少数疾病如流感外,通常无特效药。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尚无可以用的疫苗。中国疾病中心开始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目前已成功分离病毒,正在筛选种子毒株,同时进行药物筛选。虽然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但许多症状能对症处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病情。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 14 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过了 14 天,如果没有发病,才可以判定此人未被感染。对于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的患者,到医院之后,首先会由护士测量体温,引导到发热门诊就诊,门诊医生会询问你 2 周内是否到过疾病流行区,是否接触过可疑或确诊病例。如果是可疑肺炎,医生会对你采集咽拭子、痰液等标本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有条件的医院实验室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即可确诊。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治疗,应该选择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医院隔离治疗,危重病例应尽早收入 ICU 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方法: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根据病情监测各项指标;根据血氧饱和度变化,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抗病毒治疗:目前暂无有效抗病毒药物,有几种药物已经紧急申请了临床试验,正在试用,等待进一步报告。抗菌药物治疗:加强细菌学监测,有继发感染证据时及时应用抗菌药物。

目前已经出现了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存在一定范围内社区传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存在飞沫传播,也几乎可以确定存在接触传播,但尚不确定是否存在空气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一定的传播强度,如果不采取防护措施,理论上 1 名患者 1 次可以将病毒传播给 2~3 个人。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是 1 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由于飞沫颗粒较大(大于 5um),不会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

日常面对面说话、咳嗽、打喷嚏都可能造成飞沫传播。如果周围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记得戴口罩并尽量保持 1 米的距离。口罩使用后应当正确丢弃,与患者接触后应该用肥皂和流动水等彻底清洗双手。可通过空气传播的颗粒,一般直径小于 5um,能长时间远距离散播后仍有传染性的颗粒。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也可以经过接触传播。之前流行的 SARS 冠状病毒,有人推测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粘膜或者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或者带血的体液经过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存在接触传播。

对于公众而言,有没有办法降低感染冠状病毒的风险呢?世卫组织建议公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好预防措施。

一是勤洗手,必须用杀菌洗手液。

在咳嗽或打喷嚏后;照护病人时;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饭前、便后;手脏时;处理动物或动物排泄物后,记得洗手。手脏时,用肥皂和自来水洗;手不是特别脏,可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

二是咳嗽和打喷嚏要防护

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口或屈肘将口鼻完全遮住,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咳嗽或打喷嚏后,别忘了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清洗双手。在公共场所,不要随意用手触摸眼睛、鼻子或嘴巴,不要随意吐痰。

三是避免与特定人群接触

因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大多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因此应避免与任何有感冒或类似流感症状的人密切接触。另外,还要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

四是肉类彻底煮熟后食用

注意食品安全,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即使在发生疫情的地区,如果肉食在食品制备过程中予以彻底烹饪和妥善处理,也可安全食用。

五是生鲜市场采购注意防护

春节期间,到生鲜市场采购难以避免,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预防。接触动物和动物产品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避免触摸眼、鼻、口,避免与生病的动物和变质的肉接触,避免与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另外,由于目前正处于冬春季传染病高发季节,从预防呼吸道病毒传播的角度。

公众外出必需佩戴口罩。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但要注意口罩应定期更换,不要戴反,更不要两面轮流戴。佩戴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戴口罩前应洗手,或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分清楚口罩的内外、上下,浅色面为内,应贴着口鼻,深色面朝外,金属条(鼻夹)一端是口罩的上方。

市面上常见口罩大概有3类: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和普通棉纱口罩。其中,医用外科口罩可以阻挡70%的细菌,N95口罩可以阻挡95%的细菌,而棉纱口罩只能阻挡36%的细菌,因此建议选择前两种口罩作为外出防护。

如果是去公共场所、不与患者接触,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即可,如果接触患者,建议佩戴N95口罩。需要强调的是,外出回家后,记得洗手、洗鼻,如有发热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是持续发热不退,要及时就医。

如果怀疑周围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首先应自己佩戴口罩,与对方保持 1 米 以上的距离,避免与对方近距离交流,然后建议对方佩戴口罩,及时前往就近的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接受治疗。

冠状病毒主要感染成人或较大儿童,引起普通感冒和咽喉炎,某些毒株还可引起成人腹泻。病毒经飞沫传播,粪口途径亦可以传播。主要在冬春季流行。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如果一次接触大量病毒,即使免疫功能正常,也可能患病。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障碍的人群,病情进展有可能相对较快,严重程度也有可能更高。

是否会感染,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并不是抵抗力强的人群就不会感染。能够保护自己和家人不感新型冠状病毒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接触任何感染者。只要接触到患者,就有可能感染,无论是抵抗力强的人,还是抵抗力差的人。儿童接触的机会少,感染的机率低;同样的接触机会,老年人、有慢性病的人以及抵抗力差的人感染几率可能更大。

我能查到的就这么多,希望大家都不要掉以轻心,正直冬季,像我们北方,雾霾严重,暖冬无雪,这种气候环境非常适合病毒传播,所以更要做好防护措施。而且正好赶上春节将至,全国各地的在外人员都回家过年,这些人群数量极其庞大,就像一个蜘蛛网,所以疫情是否会蔓延,都是未知数,希望大家多加小心!

最后祝愿所有人幸福安康!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型冠状病毒,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