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谈之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然而却被奉为经典,这是所有儒家文化地区的通病。把被精心雕琢的历史,推到了经世致用的宏观地位,是人类的悲哀。

       我们都深处悲哀之中,自以为是地活着。从一个个历史事件中,断章取义去分析权谋智慧,并演义成精彩的故事世代传颂。这些碎片化的证据,得到了亘古尊崇的历史结论,万千英雄无所畏惧,杀人无数,却怕史官的直笔,期待历史评价能在身前盖棺定论。

       我们习惯把历史奉为镜子,也就是把经不起推敲的结论,当作真理去遵循。长期以来我们相信了三皇五帝的本真,尧舜禹的禅让,商纣的暴虐,周天子德服诸侯,春秋战国的合纵连横,诈术连绵,秦始皇的残暴和对文化的摧残,刘邦和项羽的恩怨情仇,汉匈和亲,王莽篡汉等等,所有的人物和事件均有非黑即白的评价。

         我们习惯于相信官方历史的立场,很少有人去思考,于是历史上就有很多啼笑皆非,缺乏逻辑的人和事,让我们偶尔产生了短暂的怀疑,当然这个念头稍瞬即逝,就不了了之。在儒家文化的浸染下,我们没有勇气去探究历史的真相当,历史的荒唐曾经让我产生了深深的疑惑,久久散不开,我决定去寻找答案。

       近一年以来,我通读了易中天的中华史7卷,21世纪资本论,易经和老子国学旨归4卷,诗经通本等诸多能发出不同声音的原汁书籍,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观,试图从弗洛伊德的人性和意识出发,去丰满历史事件和人物,重新对历史进行研究,颠覆成者为王败者寇的历史叙述。

       很多朝代的消亡,并不是如官方历史所说。以明朝为例,明亡不仅仅是因为腐败,吴三桂叛变,李自成起义,更为深刻的理由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文官集团和皇权的尖锐对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本末倒置,当时国策是联合清兵灭闯贼,北京城破后崇祯的自缢,导致政权一哄而散,大片国土毫无抵抗而沦陷。假如崇祯在城破之前迅速启动南京留都的行政体系,并将文官武将,国库库银,典章制度,文化大家等战略资源全部转移到南京,如此则明朝在江南的统治至少可以延续百年以上。

      历史不容打扮,必须保持本真,我们要撕掉脸谱,揭开历史的面纱,洗掉涂抹的脂粉,是非成败不宜轻易定论,要允许多家之言并存,这样才可以启迪后世后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杂谈之历史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