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说】最好的教育不过是让人更加认清自我(XM)

        周六早晨睡懒觉,随意找到几乎已经陌生的电视遥控器,打开中央6套电影频道回放,不知怎么就翻到了美国电影《天才捕手》。

      故事的开头几乎有点沉闷,时间指向近100年前的美国,画面充满了恍若隔世的古典与忙碌,配乐舒缓到有点缓慢。是的,在一开始,我几乎要放弃看下去的坚持。

      故事也很简单。天才的年轻作家沃尔夫,投稿处处碰壁,以至于失去了自信。所以当他走到著名的斯克里布纳出版社,遇到曾经发掘过著名作家斯科特、海明威,编辑过《了不起的盖茨比》、《老人与海》等名著的著名编辑铂金斯时,一个下意识的动作竟然是要收拾手稿,打道回府。

      可是,故事的情结转折与电影的叙事节奏就在这个时候,开始调动一个如我这般随时准备“逃离”的观众的“胃口”:铂金斯开始只是出于职业习惯在每天上下班火车上随便翻翻这篇过于冗长的不知名作者的投稿,谁知道却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乃至手不释卷,废寝忘食。于是,在2位天才第一次在铂金斯的办公室见面,沃尔夫激情慷慨又不无颓废地提出告辞之时,铂金斯告诉他,可以出版这本《啊,迷失》,并且首先预付了500美金的版税。

      拿到生平第一份稿费,沃尔夫的激动与兴奋可想而知。要知道,这些年来他承受的不只是各大出版社的退稿,更有女友艾琳在背后抛家别子、义无反顾的支持。一下子苦尽甘来,让屏幕之外的观众也不由自主随着沃尔夫的心情而跌宕起伏,并且不自觉地放下了原本准备揿下电源键的遥控器……

      电影中,新的挑战考验着一见如故、彼此吸引的2个男人。在长达四年的该稿过程中,铂金斯越来越欣赏这口若悬河又有点口无遮拦的年轻人,而沃尔夫对铂金斯发自内心的敬重与信任也是与日俱增,而且经常出入并自然融入铂金斯的家庭,受到其家人的热烈欢迎。

        正是在这样情同父子的情谊的推动下,小说修改进入到了最后阶段。在铂金斯的建议下,沃尔夫将《啊,迷失》改名为《天使,望故乡》,并在前言中将这本书献给艾琳,正式出发那行。

        果然,正应验了那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谚语,《天使,望故乡》已经出版,好评如潮,一时洛阳纸贵。

        也许是受大功告成的激励,又或是自身偏执性格使然,沃尔夫又立刻投入了第二部著作的创作之中,并且由此背上了盛名之下,只许更加成功的心理负担,渐渐地与艾琳之间产生的情感裂痕。感受到情感危机的艾琳逃不了一哭二跳三上吊的全世界女人通用的套路,也没能挽回沃尔夫愈加沉醉、近乎疯狂写作的心。2个如父如子、如切如磋的天才男人,又耗费了2年光阴,承受了家人的所有离散与抱怨,终于出版了新的巨著——《时间与河流》。

      沃尔夫将这本书献给了铂金斯。当然,他当得起这莫大的荣誉。

      但是,人们渴望美好的生活,生活却常常是以一种魔咒的形式得以反复重现。沃尔夫把第一本书《天使,望故乡》献给艾琳,最终艾琳失去了沃尔夫;现在沃尔夫把第二本书《时间与河流》献给铂金斯,艾琳警告铂金斯,下一个就轮到他了。

        开始的时候,铂金斯充满了自信,沃尔夫也绝不相信。可是,事实证明他们都错了。暴得大名的沃尔夫从欧洲回来后,变得越发骄傲自大,狂放不羁。他对写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斯科特大加嘲讽、出言不逊,甚至让另一位著名作家海明威对此报以侧目,大感失望。沃尔夫已经听不进铂金斯的金玉良言,他离开了铂金斯,并且再也不进入铂金斯的家庭。他要证明离开铂金斯的沃尔夫一样会有不一样的成功。

      然而,时间没有给沃尔夫更多的可能。他去寻找艾琳,艾琳对他也失去了以往的热情;他去向斯科特道歉,可是换来的却是斯科特对他抛弃与铂金斯友情的善意批评。

        宽广无垠的巴尔的摩海滩,滚滚而来的海浪,有时候像是唾手可得的名利,有时又仿佛直面灵魂的诘问。在这里,沃尔夫似乎心有所悟。但是,脑子里密密麻麻的肿瘤,已经让沃尔夫再也没有时间去直面自我,更没有时间去追回曾经的爱情与友谊。天才的作家,就像一颗瞬间划过天际的流星,他长眠在了医院的病床上,永远诀别了他来不及告别的人。

      一部画面古板、节奏舒缓甚至缓慢的电影,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抵达了终点。在那一刻我竟然有点感动到不能自持。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不同的人去看,会有不同的看点与评论。其实,这部《天才捕手》何尝不是如此?作家看到了身心的投入,编辑家看到了对天才的珍惜,生活家见证了爱情与亲情,甚至心理咨询师也从中看到了病态的心理如何渗透进日常的生活。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教育者,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呢?         

        首先,无论是沃尔夫还是铂金斯,他们都经由彼此更看清了自我。恃才傲物的沃尔夫就在几乎失望崩溃的边缘,遇到了慧眼识珠的铂金斯,一下子激发了与生俱来的自信与创造力,不仅一鸣惊人出版了惊世之作《天使,望故乡》,而且一鼓作气又出版了带来更大荣誉的《时间与河流》。无论是在长达数年的创作、修改历程中,还是在沃尔夫向铂金斯由衷致谢之时,铂金斯从来都不会刻意要求沃尔夫应该如何如何,而是反复与其讨论,是否可以如何如何,最大限度地让沃尔夫释放出自己的潜能。而影片开始,铂金斯作为一名已然功成名就的著名编辑,始终定时定点穿梭在家庭与公司两点一线,机械刻板的生活,几乎让他失去了寻找下一名天才的信心。正是沃尔夫天才般的才情,重新燃起了铂金斯作为“天才捕手”的才情,两个天才一拍即合,再次唤醒了铂金斯的生命。如此说来,铂金斯之于沃尔夫,已不再是简单的朋友、父子,甚至更不是简单的编辑与作家,而已成为彼此的良师。他们之间的故事和关系的演绎,让我不能不深刻地追问,教育,更好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海德格尔说过,人是向死而生的存在。于是,追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便成为所有人必须作答的此生命题。毕竟,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终还是需要自己走完自己的生命旅程。

      那么,作为服务人的生命与生活的教育,最要给与学生的是什么?是知识吗?可是拥有知识并不等于就拥有了幸福;是征服生活、征服世界的能力吗?可是很多人即使征服了世界、战胜了生活,却失去了幸福。其实,每一个人,不管伟大还是平凡,他的幸福只能由他自己来判定。所以,以我个人的教师经历,一开始被告知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去背诵、去考试,要求大家认清知识;后来,又学习到了要坚持“生活即教育”,千方百计让学生去理解生活,创造生活,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实,今天,我在想,真正更好的教育,还不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自己去更好地认识每一个自己?所以,我就想,1.0的教师教大家认清知识,2.0的教师教大家认清世界,3.0 的教师必须教大家认清自我。

      网络上有个段子:问,老子为什么写《道德经》?答,因为“老子愿意”。

      其次,无论是沃尔夫还是铂金斯,他们都经由彼此更加成就了彼此。这一点毫无疑问,如果没有铂金斯,沃尔夫也许仍然会徘徊在各大出版社门口,经受一次次退稿的打击,直至最后失去点滴的自信,让人类失去一本传世名作。即使他也许会遇到另外的伯乐,但是时间一定要更加迟得多。他那已经蔓延生长的脑瘤是否经得起等待,一切还都是一个未知数。反过来,如果没有沃尔夫,正如影片一开始所显示的,铂金斯的生活,一定就像那定时出发的火车,除了机械的来回穿梭,再也难以遇到生命的灵光闪烁。所以,即使整部影片主要讲述铂金斯对沃尔夫的帮助,但是在我看来,依然不能无视沃尔夫的出现在铂金斯生命中的意义。事实上,影片反复让沃尔夫出现在铂金斯的家庭,并且经由其夫人的嘴,说,铂金斯虽然有了5个女儿,但是一直想要一个儿子。其实,这就是一个隐喻,既从明面上表现了铂金斯对沃尔夫的情同父子,又在潜意识里暗指了沃尔夫对铂金斯生活与生命的意义。这就像我们做教师的。开始的时候,我们是为一份薪水、一项职业而教书。后来,我们意识到,必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成就每一个学生而育人。到最后,我们终究发现,我们给与学生多少,我们的学生终将以各种不一而足的方式回报给我们多少,甚至回报得更多。从这个意义上,我进一步认识到,为完成任务去做教师只是对职业的起码应对,为成就学生去做教师只是对事业的应有敬意,而为彼此成就彼此去做教师,则是一名教师的终极幸福与意义之所在。

      让学生更加认清自我,让师生更好地彼此成就,或许,就是我们所想要的更要的教育的样子。

      顺便说一句。在《天才捕手》这部票房号召力并不太高的电影里,直到沃尔夫去世,直到铂金斯参加完沃尔夫的葬礼回来,沃尔夫都没有机会向铂金斯解释,两人也未实现真正的“和解”。但是,也许正是天意自由安排。从葬礼上回到办公室的铂金斯,收到了沃尔夫生前寄给他的最后一封信,信里面除了对生命的渴望,还有就是对铂金斯的诚挚的感激。不动声色的铂金斯依然带着他整部电影都不曾脱下来的呢帽,但是,我分明感到了他的感动与感慨。

      这就好像,很多年后,在一个不经意的下午,我们接到了一个久未联系的学生的问好电话;又好像,在某一次街头散步,忽然隔着一条马路,听到对面有一位已经忘记姓名的孩子的家长老远对你招收、打招呼……

      只是时间,这令人又爱又恨的时间,它除了销蚀我们的生命,它还能烙印我们更多的幸福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边走边说】最好的教育不过是让人更加认清自我(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