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最近一周,朋友圈上被滴滴顺风车事件刷屏了。大白天发生这样的事,更让人觉得阴森恐怖。最糟心的是,这件惨案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让人倍感被刺痛的,不仅仅是罪犯的穷凶恶极,滴滴那句“未来平台上发生的所有刑事案件,滴滴都将按照法律规定的人身伤害赔偿标准给予3倍的补偿”更是冷血得令人发指。它毫不掩饰一种姿态,3倍哦,很负责任了,透着一股强烈的对生命的无视和冷漠,生命本无价,唯金钱可衡量!

      要依靠滴滴自身整改,恐怕是痴人说梦。朋友圈里有呼吁卸载滴滴的,理性告诉我,卸载的实质意义不大,但还是卸载了。人性告诉我,起码得用实际行动去抗议一点什么,不是还有蝴蝶效应么?自己愿意去做一点什么,才能希望别人也会去做一点什么。我不知道随后会不会有媒体统计卸载滴滴的数据。这个数据,滴滴肯定是有的,但想必也是不会主动公开的。

      在这个事件中,所有人都一定会注意到的就是,在案发前一天投诉了那个司机的林女士。其中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即是她注意到路线偏离,强烈要求下车后,在司机熄火的那一刻,她敏锐地意识到对方有锁窗的企图,果断抢先开门逃跑了。报道中没有说明这位女士的年龄,直觉告诉我她应该在三十岁以上。这个举动里透露着戒备、敏锐和果敢,这恰恰是年纪太轻的人难以具备的,是在历练之后养成。

      二十岁的女孩子涉世未深,不仅戒备心不足,而且事到临头容易发怯,难以在瞬间果敢决断。我推想着,当这个女孩子向朋友发送求救信息的时候,她是否想到发送位置?(当然也有可能所处偏僻,信号不佳,定位也不太准确。)是否想过和家人视频连线来威慑司机?这不是在怪她没有周全地保护自己,而是在这个社会中,太多险境首先需要自己勇敢救自己。因为年轻,阅历未到,危险指数就更高一些,同时也更容易成为攻击对象。

      想想自己二十出头的时候,大学毕业后工作不久,防备心严重不足。某次年中盘点时,一个人被公司从深圳派往湖南湖北几个城市出差了2周。到武汉的时候,一个人拎着行李箱在路边拦的士,印象中的士女司机特别凶,被她吓坏了,后来上了一辆“黑车”,到了客户那里后,财务部经理听说我是打黑的过来的,吓了一跳,叮嘱我一个人到陌生地方要尽量选择公交车,的士不是首选,黑的更不能坐。那个时候真是无知者无畏,不仅是自己缺乏安全意识,年龄相仿的同事大多也都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为了节省时间而随意打黑的,想想真是后怕。

      如何学会自救自保,真的是一个需要从小不断学习的课题。即使是在治安良好的大城市城区,也要保持警惕心,毕竟低犯罪率不等于无犯罪。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